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作者:张东晓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公元1119年秋,李清照独居青州。她与赵明诚婚后的生活非常幸福,但此刻丈夫在外地任职,并且似乎有纳妾的心思,敏感的李清照,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在苦闷之际,她写下一首题为《凤凰台上忆吹箫》的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此时的李清照固然也是满腔思念,但却远没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惨。毕竟她看到的青州仍然歌舞升平,她眼中的大宋仍然还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盛世景象。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但黄河岸边聚众起义的宋江在朝廷官兵的打压之下,已经开始向青州附近迂回。大约同时,一个名叫方腊的漆园主在长江沿岸的青溪也开始举起了旗帜,反抗朝廷。

这一切在李清照的记忆似乎都不存在,无论近在咫尺的宋江,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方腊,都与她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1)摩尼教:方腊与大明王朝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于佛教和道教,世人对于“摩尼教”可能多多少少有点儿陌生。但若说起它的另一个名字——明教,很多人又能条件反射似的想起张无忌、杨逍和范瑶等人。摩尼教大约是魏晋时期在波斯兴起,在唐代传入国内。它相信世界有光明和黑暗,并且相信光明一定会来到人间。他们信徒口中的光明使者被尊称为“明尊”,也是人类世界的救世主。明尊必然会降世,明尊也必然会带给世人以光明。

这世上没有什么比“光明”更有诱惑力,如果有的话就是“平等”,而恰恰摩尼教的教义认为明尊的信徒都是平等的。所以当方腊在正经历水灾和暴政的青溪宣讲“光明与平等”时,并没有费太大力气,就聚齐了不少信徒。相对于宋江等三十六人的“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方腊的“光明与平等”不知道高明多少。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方腊给自己的称号是“圣公”而不是“明尊”。七百年后的杨秀清似乎对此颇有研究,他称自己为“天父”,这一招对天王洪秀全来说真是釜底抽薪。但无论如何,方腊让信徒相信跟着他就可以享受光明,享受人人平等,而不是一辈子做牛做马还吃不饱饭。

公元1120年,方腊正式举起大旗。他的信徒头戴红巾,并且相信神佛护体。这种神佛护体的事情,让我不禁想起义和团。我们的历史就是这么着迂回的往前走的,甚至于可笑的事实也不能湮没他们反抗的勇气和精神。

方腊的战斗大概坚持了一年多。在这一年的多的时间里,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年号“永乐”。没错,就是明成祖朱棣使用的那个著名的“永乐”。我们无法揣测这里面有没有继承或者纪念的意义,或许这一切都只是个巧合。但无论如何,这一年多的斗争,方腊已经把自己雕刻在了明教或者摩尼教的殿堂里。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在这座殿堂里还有朱棣的父亲、大明王朝的创建者朱元璋。他信奉的也是明教,参加义军时也是头戴红巾的,他尊称首领韩林儿为“小明王”,他开创的朝代也称之为“明”。诚如方腊所宣称的,光明总会降临。镇压他的宋朝亡于蒙古大军,朱元璋赶走蒙古大军才建立了明朝,这一切看似循环的背后却始终闪烁着一个道理:光明或许会遇到挫折,但却挡不住。

(2)英雄崛起:一个漆园主的进阶史

黄巢、宋江、洪秀全等人是由于科场失利求官不成才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尤其是宋江,大概是始终都没有放弃做臣子的可能。但方腊不一样,作为一名 “漆园主”(帮朝廷养花的)能娶妻生子,至少说明他衣食还是无忧的。对于他的造反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宋徽宗赵佶这位天才的艺术家。

赵佶喜欢奇花异石,为逢迎上意,青溪城内亦官亦商的朱勔开始大肆搜刮,巧取豪夺。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这个号称“花石纲”的工程搞得民怨沸腾,甚至许多家庭都出现卖子鬻女的现行。漆园主方腊自然也逃不过朱勔的魔掌。此时又恰逢两淮等地旱灾与东南一带的水患,一时之间,原本富饶地的江浙一带竟然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史书的有些话越短越是让人瘆得慌,比如“灭族”“屠城”等。这里的“人不堪命”也是非常震撼的,究竟是怎么的情形才能让信奉 “得过且过”拟或“苟且偷生”的中国老百姓“遂皆去而为盗”呢?我无法想象。

我读书最大的疑惑就是为什么当政者要鱼肉百姓。其实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群体,但凡能有一丁点儿活路,他们都会试着活下去。可惜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懵懵懂懂中在犯历史曾经犯过的错误。都说天意不可测,殊不知民意就是天意。

公元1120年十月初九,方腊在自己的漆园内举行了一场伟大的演讲——这场对暴政控诉的演讲把他送上了英雄的擂台。

“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靡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诸君以为何如?”

凭什么我们辛勤劳动还吃不饱饭而他们可以骑在我们脖子上作威作福?这样的疑问我个人认为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具号召力。

果然,方腊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英雄不仅仅有胆色,更有谋略。他一下子就找到矛盾的焦点——花石纲朱勔。

“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

不仅如此,他还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我但划江而守,轻徭薄赋……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

方腊在一开始就设定了战术焦点和战略目标,但凭这一点就比宋江吴用等人高明的太多。

都说时势造英雄,其实何尝不是英雄借时势甚至造时势呢。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3)魔化传说:魔教信徒

关于方腊那次声泪俱下的演讲,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这毕竟不同于王勃在滕王阁的高谈阔论,也不同于朱熹与陆九渊那样的鹅湖论学。我们所谓的慷慨激昂或许就像《水浒传》中的宋江在梁山泊的传奇故事一般,真或者假,全凭袁阔成的一张铁嘴。

但关于方腊的非议甚至魔化,从他举起义旗的那一刻就却从来未曾停止过。

首先他信奉的摩尼教或者明教,在代表正义的“六大门派”或当政者眼中就是魔教。唐玄宗时期朝廷对摩尼教的传播就曾经予以禁止,史书记载“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由此可见摩尼教进入中原不久就因为其教义“标新立异”而被视为“邪教”。唐武宗会昌年间,朝廷对摩尼教更是进行大肆杀戮(摩尼教是安禄山的支持者),《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会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此后的摩尼教或明教渐渐开始转入地下,成为当政者中的“邪教”。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炮制出的“日月神教”也是源自于“明教”。

方腊是打着摩尼教的招牌举事的,在当时大宋官员看来,这完全就是魔教或邪教作乱。

其次方腊在招兵买马中采用的一些过激手段也成为了他魔化的佐证。起义军无盔甲兵器,他就号召说只要信奉“明尊”,就能神佛保护,刀枪不入;起义军本身就良莠不齐,有人急于扩大队伍,就大肆烧杀抢劫,“逼良为娼”;在所谓“平等”的号召下,一些人更是私欲膨胀,他们要的根本不是一个“新世界”,而是满足自己平日的意淫。以前连正眼看一下那些官家小姐都是犯罪的人们,现在忽然有机会去摆布她们,这是什么样的诱惑?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其实人与魔本就一念之间。方腊账下大将郑彪,被称为郑魔王,他在小说中与宋江作战时所表现的黑云密布呼风唤雨的技能,已经与《封神榜》中妖魔的表现无甚两样。作为郑彪首领的方腊,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最后就是火烧杭州。相传黄巢起义时在徐州曾经吃了不下三十万民众以做军饷。这样的事情在方腊起义时虽然没有记载,但方腊等人在对待大宋官员方面也没有丝毫的手软。“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这是他们对官员的常用手段。公元1120年10月,起义军攻陷杭州,他们先是挖了蔡京家的祖坟,随后又采用常规手段处理掉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等人,然后开始放火烧城。史载,“放火烧了六天,死者不计其数”。

火烧杭州的做法的确让人费解。但对于一群“魔教”的信徒来说一切都是太正常不过了。对于这些人,不在史册中被“挫骨扬灰”已经算是史学家的仁慈了,难得我们还想看到他们的赞美不成?蔡东藩曾道:“方腊之作恶多”,也算公允之论。

(4)决不低头:选择站着死亡

方腊骄傲于宋江的地方就是他始终是站着与大宋王朝对抗的,就算是死亡也是站着死的。抛开真实的宋江起义,水泊梁山里的宋江时刻都期待来自开封的招降圣旨。他最终做了大宋的臣子,连那杯毒酒都是大宋王朝的赏赐。所以对于宋江仅仅打出“替天行道”的招牌,而不是建立自己的政权,我一点儿都不意外。他所谓的“替天行道”只不过是增加自己与赵宋讨教还价的资本而已。

从公元1120年10月方腊聚众举事到公元1121年8月方腊被杀,在不足一年的时间,方腊带领起义军攻陷衢州、富阳、杭州,后又占领睦州、歙州,将整个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搅得天昏地暗,期间面对朝廷伸出的橄榄枝(朝廷诛杀了朱勔)完全不屑一顾。他是真的痛恨这个江山,但可悲的是,他可以去努力砸碎这个旧体制,但却无力去建设一个新体制。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公元1121年正月,方腊举兵进攻秀州,在官兵内外夹击之下惨败。这也成为方腊起义的转折点,这次失败让方腊军队从进攻开始转向被动的防守甚至被官兵追赶围剿。为镇压方腊,徽宗皇帝赵佶也是痛下血本,韩世忠、刘光世、岳飞等一众名将纷纷闪亮登场,方腊军队成为了后来抗金英雄的试验田。

公元1121年2月,官兵围攻杭州,徽宗皇帝下旨招降,被方腊断然拒绝。方腊也失去了一次与朝廷谈判的好机会。但你之美酒,我之毒药,方腊坚决的斗争精神和不妥协的气概,才是男儿本色。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中曾有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描述,在六大门派围攻下,明教弟子也是宁死不降。或许正是凭借着这股韧劲和意志,才有了后来徐达横扫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

至于方腊是不是魔暂且不说,就是这种精神以足以让他站在历史的最高点被膜拜。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死亡面前微微一笑的。

公元1121年4月,方腊被官兵一路追赶至青溪——他的老家。方腊带领七万余人退守帮源洞。4月24日,见和谈无望的官兵发起总攻,起义军奋起抵抗,七万余人全部壮烈战死。方腊及妻子邵氏、次子方亳等人被捕。

徽宗皇帝下旨,将方腊押送开封,期间更是对方腊多次劝降,但方腊见自己的士兵都可以奋战而死,自己又焉能苟活于世?!

公元1121年8月24日,方腊被杀。其后起义军仍坚持斗争,直到公元1122年春才算安息。

方腊和他的起义军死的都是很壮烈,他们宁愿倒在冲锋的两军阵前,也不愿意苟活在宋朝的统治之下。南宋末年在蒙古铁骑的追击下,茫茫南海上,大宋士兵也是如此誓死不降。我们的民族也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才挺过了无数艰难的岁月。活着从来都不简单,但选择站着死亡,更需要勇气。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5)美丽的误会:当方腊遇上宋江

宋江遇上方腊是宋江的幸运,而方腊竟然被宋江打败,只能说是方腊的耻辱。还好,这耻辱不是方腊的,是所谓小说家强加给方腊和他的起义军的。甚至还有人炮制出“方腊活煮扈三娘”的荒诞故事来。

从公元1119年9月开始,也就是方腊发表起义演讲的前一年,宋江等三十六人开始在黄河以北起义,发起了“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招牌。在引起宋朝重视后,宋江并没有走上梁山,而是在黄河中下游(主要是山西和山东)与官兵打游击。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120年12月,声势渐大的宋江开始攻打京西、河北别等地,宋徽宗赵佶也赶忙去下旨诏安。但阴差阳错把,宋江错过了这次诏安的机会,也开始举兵南下,并与公元1121年2月开始攻打淮阳,并占领淮阳。

此时的大宋,北有宋江,南有方腊,如果两方南北夹击,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可能不得不重写。但遗憾的是,两方始终各自为战,不能互为犄角。

占领淮阳之后,宋江又率领起义军到了沭阳(江苏连云港),也此地宋江遇到张叔夜。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这一段话是《宋史·张叔夜》中的记载,而时间节点是公元1121年5月,此时方腊已经被捕,正在处于被押送东京的路上。后来的事情就是史书记载的“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但此时的“方腊”已经是方腊余部,只是方腊名气大,也就以“方腊”代称了。

公元1122年4月,方腊余部被肃清;两年后,宋江等人被赐死。这一南一北两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都逃不过失败的命运,但至始至终,方腊与宋江都未能在战争上一决雌雄。

我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让方腊做宋江的陪衬。鲁迅先生谈及诸葛亮,曾经说其近乎妖。但宋江又何尝不是近乎诸葛?

至少方腊是个汉子,宁死不降的汉子。

(6)后记:盛世末路的哀歌

公元1120年,周邦彦仓猝间从杭州一路逃难到应天府。方腊起义中的惊心动魄让周邦彦有种死里逃生的感觉。公元1121年,周邦彦又来到了南京。此时方腊已经被捕,但战乱带来的创伤更需要时间来恢复。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一日,已是白发苍苍的周邦彦来到长江岸边,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西河·金陵怀古》一词。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繁华的盛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像他自己的青春岁月。周邦彦这一曲《西河》犹如大宋王朝的挽歌,余下的岁月,所有的美好都只能凭吊和回忆。

公元1121年,宋江投降,方腊被杀,周邦彦去世。五年之后,金兵南下,开封城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方腊:盛世末路下,人与英雄及妖魔的纠缠和进化史

【作者简介】张东晓,男,生于1983年,河南省平舆县人,现定居于北京,文章散见于《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报刊杂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评论和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