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孩子的,不是溺愛,也不是旁人,而是父母的……

摧毀孩子的,不是溺愛,也不是旁人,而是父母的……


現在很多父母會抱怨自家孩子有多麼調皮,多麼難管。每次跟孩子鬥爭自己就像一個炮仗一樣一點就著。育兒路真是越來越難走了!


所以我一直在想怎樣的育兒方式更有效的幫助家長呢?


今天閒暇時間逛了一圈公眾號,看到很多頗有心得的育兒理念,其中一個使我印象深刻。


"別人家的小孩"

摧毀孩子的,不是溺愛,也不是旁人,而是父母的……

我沒有當過"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學習比較差,經常是班裡最後幾名,每當成績下來的時候媽媽都會說這句話。


那個時候就是挺討厭這句話的。經常會反懟一句"你看別人家孩子好,那你讓那誰當你娃呀"。


現在想來真的是這樣,很多孩子都面臨著和我一樣的局面,父母的言語刺激會讓我羞愧難當,即使一個孩子再怎麼臉皮厚,也經受不住來自父母不經意間的傷害。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你怎麼不像那誰誰學呢"就是戳傷小孩乾淨單純內心的鋒利刀刃,有時候在你不經意間不僅傷害孩子也會傷害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你是豬嗎?講了這麼多遍了還聽不懂!"

"能不能動點腦子,這麼簡單都不會,腦子是不是被狗吃了!"

"你看看那誰,咋不像人家學學呢?"


這種話最傷人了,不僅否定了孩子,更是否定了你。在給孩子講題的時候你努力費勁的給孩子說明解題思路,孩子肯定也是在努力的理解你說的話。


他聽不懂你的話只能說明孩子理解能力不行,但是你的這句話直接否定了孩子的努力,打擊了孩子學習的信心。

摧毀孩子的,不是溺愛,也不是旁人,而是父母的……

在語言傷害孩子上,父母絕對有著"絕對優勢"


父母的語言會刺激孩子做出過激的行為,在網上隨時可以找到因父母說話方式不當產生的慘案:


19年4月17日,上海一17歲高二男生因與母親發生口角爭執,突然拉開車門跳下大橋。


18年年末,湖南一13歲男孩因一些生活瑣事,不服父母管教,先後將父母雙親殺害。


每年因為父母的語言暴力發生的慘案枚不勝舉。對於這些案件你可能會說"肯定是這孩子心理素質不好了,一點打擊都受不了"。


不可否認,可能會有孩子自身的原因,


但是,絕大部分父母的語言暴力傷害衝擊的力度不小。


父母是每一個孩子成長路上的敲門磚,父母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將來的性格和行為方式。


每一對爸爸媽媽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成為最成功的那個,他們會用自己希望的標準來要求、教育孩子,讓小孩成為他們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但是,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無血緣關係的人,也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是同樣的優秀,父母再怎麼希望,孩子也不可能長成父母希望的那樣。

摧毀孩子的,不是溺愛,也不是旁人,而是父母的……

要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你首先要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1. 做言傳身教的爸媽


孩子就是一面鏡子,他們身上會照出他們家長的影子。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做言傳身教的父母,主要在教,更側重於身教,身體力行的教育是看得見的。


幼兒園老師在教孩子人的五官知識的時候就會用到"身教"。


老師在唱到"兩隻眼睛看四方"時會雙手指著眼睛,然後眼睛提溜的轉,下面的小朋友老師也會要求跟著做。

摧毀孩子的,不是溺愛,也不是旁人,而是父母的……

日常生活中往往我們不注意的小細節更會引起孩子的關注,併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家長下班回家躺下就玩手機,孩子就會模仿,他們放學回家可能就會直接開電視。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榜樣作用不容忽視,孩子在什麼樣的爸媽教育下、家庭氛圍下成長,長大就會變成怎樣的人。


2. 做勇於承認錯誤的爸媽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可能在有意無意中犯了錯誤,但是礙於面子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希望在孩子心中維持自己優秀全能的形象,還會找各種藉口來推脫解釋。

摧毀孩子的,不是溺愛,也不是旁人,而是父母的……

承認錯誤不在於身份的關係,做優秀的父母就應該犯了錯就去承認,並去改正。勇於承認錯誤才是一個孩子心中完美的父母,更會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因為你和他一樣也會犯錯~


家庭倫理劇《小歡喜》中"區長"季勝利因為表情包而打了楊楊,使父子倆的關係降到冰點。後來當著6個家長5個孩子的面向兒子承認錯誤,緩和了關係。


大型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中,一向以"大哥大"著稱的陳小春也因為自己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向兒子道歉。

摧毀孩子的,不是溺愛,也不是旁人,而是父母的……

在做錯事後,爸爸媽媽承認錯誤的行為就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被承認了。更會讓孩子懂得勇敢的另一種意義。


3. 做"愛學習"的爸媽


很多爸媽都是新手父母,他們養育孩子的經驗不夠,育兒方面知識有比較欠缺。很多事上不夠得心應手。下面給大家推薦幾個育兒方面的我認為比較好的。

摧毀孩子的,不是溺愛,也不是旁人,而是父母的……

(1)《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這本書是美國史上比較受歡迎的育兒類書籍,它的專業性和深度,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父母的喜愛,並達到了百萬冊的銷售量,被其他地區翻譯成了多種版本,就如它的書名所說,主要為解決家長的"煩心事"服務,為幫助家長走近孩子服務。


(2)微博博主"玫景寓心"


這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的微博,經常會在微博上分享一些關於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以及一些教育方式,對指導父母與孩子溝通、兒童心理活動等方面頗有建樹。

摧毀孩子的,不是溺愛,也不是旁人,而是父母的……

(3)微博公眾號"全球育兒知識寶典"


該博主日常發表的內容比較雜,有關於親子游戲、育兒知識百科、育兒短視頻較多。但是比較貼切生活,對各位爸媽可能會有較大幫助。


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家長所想象不到的,你可能在當時只想表達出你想表達的,但那些字眼實實在在的傷害到了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