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塑料產品缺乏可回收性設計是塑料大規模廢棄的重要原因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11月16日,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常務副會長王旺在“百事無廢公眾教育項目”啟動儀式上表示,塑料製品的可回收性設計是解決塑料廢棄物的技術基礎,而絕大多數的塑料產品實際上都沒有進行可回收性設計,這是目前人類大規模使用塑料又大規模廢棄的一個重要原因。

王旺認為,消費者是解決塑料廢棄物的重要一環,為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和引導,他建議企業應在塑料製品的包裝物上設計回收性標籤,引導消費者的廢棄行為。

“比如,不要的飲料瓶如果沒有喝完,需要倒掉裡面的液體,還要夾癟然後放到指定回收的地方去。”王旺說。

除了教育和引導,如果消費者還將塑料廢棄物四處扔,王旺建議應加以規範,“比如可以採取收押金的方式,向消費者收押金,喝一瓶水3元錢,押金收1元,如果你不還回來這1元錢就收走了,送回來這1元錢還給你,或者返給你更多的折扣,用這些方式教育、引導和規範消費者的行為,才能實現塑料廢棄物的閉環。”

塑料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是重要的基礎材料。不規範生產、使用塑料製品和回收處置塑料廢棄物,會造成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加大資源環境壓力。

今年1月份,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號)提出要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推進資源化能源化利用等一攬子措施,以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

王旺說,從經濟動因的角度而言,目前使用的塑料包裝其成本是沒有包含回收再生的環境成本的,所以使用成本很低,另外,丟棄的成本比回收再生利用的成本低很多,因此他建議增加塑料包裝的使用成本和廢棄成本,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塑料廢棄物的事情。

“百事無廢公眾教育項目”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百事集團聯合啟動,項目旨在配合國務院出臺的“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向廣大社會和消費者推廣“無廢”理念。

在啟動儀式上,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還宣佈正式成立“無廢公眾教育聯盟”,該聯盟將依託國家倡導垃圾分類和循環經濟的政策,以及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的平臺與資源,致力於搭建政府、企業、學者、公眾及社會組織等各界垃圾管理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溝通、合作和行動平臺,推動中國垃圾管理、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正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