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中聞風色變的監察院,相比明代這一機構可謂班門弄斧

近日電視劇《慶餘年》憑藉著精彩的故事設定和跌宕起伏的環節,撲朔迷離劇情,可謂大火特火,尤其監察院的出現,更是為整個劇情的發展營造了非常濃烈的神秘感,因為由皇帝直接主管,監察院的權力謂力壓所有權力機關,上到文武百官,下到普通百姓,無不是監察院的監察範圍,提到監察院可謂談“虎”色變,但是相比明朝的這個機構,監察院可能還稍顯稚嫩,或者說是小兒科搬得存在,那麼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明朝的這個神秘的組織---東廠。

《慶餘年》中聞風色變的監察院,相比明代這一機構可謂班門弄斧

根據史料記載,東廠是有明成祖朱棣組建而成的,組建的東廠的初衷與電視劇《慶餘年》中頗為相似,都是為了鞏固封建政權,當時朱棣通過“靖難之變”獲得皇權,但是追隨建文帝的一眾大臣對這個“弒侄奪權”的皇帝並友好,對於這個新的政權也不是十分的支持,於是朱棣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特務機構,來為自己收集情報來維護政權,當初在朱棣起兵舉事的過程中,一些宦官、和尚立下過汗馬功勞,而且他們身處皇宮,聯繫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就組建了一個神秘而殘忍的特務機構,由於這個機構的地址位於東安門北側,因此被命名為——東廠。

《慶餘年》中聞風色變的監察院,相比明代這一機構可謂班門弄斧

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在剛成立時東廠只負責偵緝、抓人,並沒有審訊犯人的職權,就等於今天美國的聯邦特勤局,但是當時東廠的監察範圍還是比較廣泛的,上到文武百官,下到百姓瑣事都是監察範圍內,東廠收集到的情報可以直接向皇帝彙報。這個時期的東廠作為一個正常的國家職能部門還不是那麼殘忍。

《慶餘年》中聞風色變的監察院,相比明代這一機構可謂班門弄斧

隨著東廠勢力的不斷擴大,加之深得皇帝的信任,東廠開始擁有了自己的審理辦公的監獄,不僅僅只是為了皇帝剷除異己的組織,更變成了東廠發展自己權力,把持朝政的組織,在明朝時期甚至一度出現宦官當政的局面。

《慶餘年》中聞風色變的監察院,相比明代這一機構可謂班門弄斧

到明代晚期東廠的勢力更是蓋過皇帝權威,凌駕於皇權至上,東廠的行徑也越來越殘忍,尤其是魏忠賢肆虐專政七年的時間裡,東廠更是成為了宦官們排斥異己,誣陷忠良的工具,那麼東廠的對待所謂犯人的殘忍程度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範圍,東廠號稱有十大酷刑,主要包括:“剝皮,腰斬,車裂,俱五刑,凌遲,縊首,烹煮,宮刑,刖刑,插針,活埋,鴆毒,棍刑,鋸割,斷椎,灌鉛,刷洗,彈琵琶,抽腸,騎木驢。”單單看這些名字,殘忍程度可想而知,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試著百度一下“彈琵琶”有多殘忍。

《慶餘年》中聞風色變的監察院,相比明代這一機構可謂班門弄斧

據《明史·宦官傳》中記載:思宗即位後,雖然逮捕了魏忠賢,罷逐了閹黨,但積重難返,他仍然任宦官、倚廠衛,還振振有詞地埋怨大臣:“苟群臣殫心為國,朕何事乎內臣”,就這樣直到明朝滅亡,東廠才隨之消失。

《慶餘年》中聞風色變的監察院,相比明代這一機構可謂班門弄斧

更可笑的是在東廠大廳中供著岳飛的雕像,堂前更是立起了“百世流芳”的牌坊。以東廠的殘忍的行徑竟供奉岳飛的塑像實在是對岳飛的大不敬,而那些東廠廠主竟號稱“百世流芳”,真可以說是一個天大的諷刺,事實上“遺臭萬年”的牌坊更適合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