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投必得學術”推送的第65篇文章,專注科研技能和資訊分享!
撰寫學術論文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即使你已經克服最初的困難,形成了頗具價值的論點甚至已經取得了研究成果,你該如何整理成文並確保它能牢牢吸引審稿人呢?
鑑於各個領域主編們的期望值不同,論文發表沒有簡單固定的模式。但不論什麼學科,撰稿人都面臨一些共同的挑戰,即如何應對審稿人反饋,建構正確的論文結構,不厭其煩地反覆修改和投遞。為此,我們特意請教了不同領域期刊的主編大人來為我們一一解答。
提交論文
選取合適的期刊:
- 一個編委也不認識可不是好兆頭哦
核對並確保你的文章與所投期刊領域一致,但令人驚訝的是,有很多投過來的文章很明顯不合適。如果編委你一個也不認識的話可能不是個好兆頭。在理想狀態下,你應該把近幾期的文章瀏覽一遍,以確保你的文章和期刊已發表的文章所涉及的主題、質量和影響力相似。
Ian Russell,牛津大學出版社科學編輯主任
- 要嚴格遵守論文投遞要求
很多情況下,作者往往忽略論文要求,造成的結果就是,本來只需要作者花十分鐘就能弄好的事情會浪費作者和編輯雙方的大量時間,延長了這一流程,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
Tangali Sudarshan,《表面工程》編輯
- 不要在附信中重複摘要內容
附信應反映出你的研究亮點和重點,以判定論文是否適合在本期刊發表。在附信中,不必重複摘要的內容或者把論文從頭到尾複述一遍——我們自己會審閱論文具體內容。附信的作用是呈現論文的整體思路和其它你希望傳達的信息。
Deborah Sweet, 《幹細胞》編輯、《細胞》出版社出版總監
- 被拒的常見原因是內容貧乏
弄清你的研究在所屬學術領域內的位置及填補了哪些知識空白。同行評審後被拒的文章往往都是由於內容的貧乏,或者關於研究重要性闡述不明。
Jane Winters,英國曆史研究所期刊《歷史研究》執行編輯、《數字人文前沿:數字歷史》副主編
- 不要誇大你的研究方法
人種志似乎是時下最流行的研究方法,很多提交上來的論文都自稱以人種志為基礎。然而,仔細審閱就會發現這些論文中標準的訪談資料少之又少。咖啡館裡的三言兩語可不能稱作人種志方法。數據收集的性質和範圍應該在一開始就界定清楚。理論應用也是如此。如果一個理論視角有利於你的研究,那麼它應該貫穿在論證和行文的始終。
Fiona Macaulay,《拉丁美洲研究》編輯委員
未完待續...
學術期刊主編傳授壓箱絕技,保你論文發到手軟,寫作階段(1)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投必得學術”的頭條號、西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