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好的人,這個不要錢的方法可以見效

很多孩子在數學學習上要麼是一籌莫展,要麼是錯誤頻出,父母也跟著乾著急。數學,是不少人的噩夢。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數學這麼困難呢?

數學不好的人,這個不要錢的方法可以見效

很多人認為數學和算數是一樣的,其實算數只是數學的一部分,算數追求的是正確的結果,而數學更注重的是邏輯思維,學習算數的關鍵:記住方法和公式。

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有一個秘訣可能對於學好數學有所幫助。這個秘訣很簡單——告訴自己要全力以赴

數學不好的人,這個不要錢的方法可以見效

1、自我暗示可以提高數學成績?

來自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等機構的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當孩子竭盡全力做一件事的時候,成功的概率更高。

實驗當天,所有的孩子先完成 16 道同樣的數學題,這個成績作為“基線成績”。之後,孩子們被隨機分成三個組——

實驗組:進行針對努力的自我暗示,例如“我要盡我最大的努力!”

對照 I 組:進行針對能力的自我暗示,例如“我很擅長這件事!”

對照 II :不進行任何的自我暗示

結束自我暗示後,孩子們繼續完成剩餘的數學測試,這個成績將與之前的“基線成績”進行對比。

研究結果顯示,

在進行自我暗示之後,前面兩個實驗組小朋友的數學成績有了顯著提高;而最後對照組的小朋友,成績則沒有明顯變化。

另外,在實驗組中,同樣是暗示自己會努力,那些對自己作出負面評價的小朋友進步最大;而一開始作出正面評價的小朋友,受到暗示的影響則不明顯。而同樣都在前期對自己的數學作出負面評價,實驗組小朋友的測試成績比對照組更好!

“我要努力” vs “我很聰明”

很小的孩子常常會自說自話,他們會在畫畫時描述自己要怎麼畫,會在回答有幾個蘋果的時候,先大聲數出來——這其實是一個將內心的想法“外放”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外放”的語言逐漸內化,變成一種內心的自我暗示 。在兒童時期,這些自我暗示像是告訴自己要冷靜。經常進行積極自我暗示的孩子,身心更健康 在一些競技體育項目中,也會表現得更好。

數學不好的人,這個不要錢的方法可以見效

2、自我暗示,有時可以幫助孩子表現得更好


在這個實驗中,不論是實驗組對於能力的自我暗示(告訴自己“我很聰明”、“我很擅長數學”),還是對照組 I 針對努力的自我暗示(告訴自己“我要盡力”、“一定要努力”),都是積極的自我暗示。可是,明明都是積極的,為什麼告訴自己“我要努力”可以提高數學成績,告訴自己“我很聰明”卻不行呢?

事實上,針對能力的自我暗示,可能反而會阻礙孩子的嘗試。“我很聰明”這句話就像一個硬幣,一面是孩子的自信,另一面則是——因為我很聰明,所以我不能失敗。為了避免失敗的可能性,過分看中能力的小朋友,可能不會主動參與有挑戰性的任務 ,最後的表現也可能不盡人意。

3、這種自我暗示就更不行了

相反地,當孩子暗暗告訴自己需要努力時,他們的注意力會轉移到自己可以控制的方面,也就是投入多少努力。

所以面對難題,與其向孩子強調能力,不如告訴他們,努力過就好。

數學不好的人,這個不要錢的方法可以見效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模式化工作將會越來越多的機器所替代,而未來最需要的能力便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數學,就是為了發展這種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


小學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陪讀、陪寫作業,而是足夠的思維和專注度。

只要孩子掌握了思維邏輯,不僅學習成績突飛猛漲,而且好的自主學習會伴隨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