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提到管城回族区,那回族便不得不提,哪里算是郑州最具有回族气息的地方呢?

那就非清真寺街莫属了。

本期的"讲述老郑州",就来探探清真寺街。

老街

清真寺街,是以街上有清真寺而得名。

这条街也是"老冯"命的名,要说郑州的一些路名,乃至河南的一些地名(例如博爱县、民权县等等,后续会专门讲到冯玉祥命名的故事),都得益于冯玉祥将军。

明朝的《郑州志·舆地》记载为"巷",清朝时《郑州志》记载为"营",我想这个"营"应该和《探清水河》里的"火器营儿"的"营"字一样吧。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清真寺街,原本只有南北走向的一段。从现在地图可以看出,清真寺南起法院东街,先为南北走向,在北大清真寺处增加了东西走向的一条街。现在的这种格局,是在民国时期,和另一条街道合并而成的。

东西走向的路,东边旧时叫做五道庙胡同,西边就是当时有名的寺胡同(因清真寺得名)。1927年,"老冯"将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合并,改名为清真寺街。

在那段特殊的时期,这里改名团结街,意思是回汉两族团结一心的意思。1978年,这条路恢复"清真寺街"的名字。

编外话:在我实地探寻的时候,黄色笔标注的这条幽静的小路没有名字,只有近清真寺街的入口处的标示牌上简单的标注了一下这里也是清真寺街。因为旧时这里分为里营街和外营街,所以我想这里应该也是清真寺街的一部分吧。这里应该是旧时地图上的"外营街",但这纯属自己判断,没有经过仔细考证,如果各位看官有了解的,请在评论里指点一下,在此叩谢。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新貌

现在的清真寺街,因为管城区要建设商城历史文化片区,这里的街道被从新设计改造,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从喧闹的商城路进入清真寺街,一切突然都变得安静了起来。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路边的墙上,还挂着一些"老郑州"的记忆: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还有一些精美的浮雕,为这条街增添了一份艺术气息,也能从中找寻一些关于“老郑州”的回忆: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看到上面的"招牌菜",牛肉丸、白炖羊肉、原油肉、黄焖鸡块……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也饿了呢?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之后经过了街上的牌坊,我们就能看到清真女寺,之后在道路转弯处,就到达了北大清真寺,但是寺庙清净,不便过多打扰。

之后在老张"走遍郑州"的专栏,会详细讲述郑州的清真寺,到时免不了再来叨扰。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番外:谈点儿想法

收集清真寺街相关资料时,看到网上有关于清真寺街的文章,便打开来拜读,读完甚是不解。此文观点大抵是:清真寺街的"仿古"做的太新,没有文化底蕴,实属"硬凹造型",街道太窄,太难找。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

“讲述老郑州”第七期——“回回营儿”清真寺街

……

老张对此不敢苟同。

清真寺街在翻修之初的用意,就是"师古,但不刻意仿古",而且这里是商城历史文化片区中的衙署片区,不是旅游文化一条街,是六个大片区合并成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片区。

再说,新做的东西当然是新的。“仿古”,可不是为了"做旧"啊,“仿古”的目的更多是让人通过这些"眼前一亮"的"物件儿",更加想去深入了解这里,更加想去了解郑州,从而更加尊重历史。

新作的“仿古”,可不是“硬凹造型”这么肤浅。

还有年代感,这东西是藏在这条街的历史中的,是藏在老郑州心中的,也是“老照片”、“老影像”给人带来的“回不到过去”的怀念,而不是“老”就是年代感。

最可笑的莫过于,一方面说着这里仿古做的太新,一方面又嫌弃这里的街道太窄太难找。

殊不知曾经郑州最繁华的街道也不过是现如今北大街的规模。

更何况清真寺街作为一条"胡同"、一个"巷子",一个"营",您期待有多宽呢?

一面追求着"古老",一面又嫌弃着"太古老",大大的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