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史:宋仁宗与晏殊议论的大宋小报,其实是古代的自媒体营销号

“这份每日朝报,是大相国寺西边许家文馆的,花了十二文。”

“这份进奏院大事记,是舟桥码头旁陆家书行的,墨色均匀些,十四文。”

大宋开封酒楼上,晏殊向宋仁宗介绍市面上关于“冯士元案”的新闻小报,宋仁宗听得一脸怒气。这是电视剧《清平乐》中的一幕。

趣史:宋仁宗与晏殊议论的大宋小报,其实是古代的自媒体营销号

电视剧《清平乐》中正在看小报的宋仁宗

每日朝报?进奏院大事记?宋代就有报纸了吗?

还真有。宋代不光有官方的邸报,还有民间的小报呢。民间小报,其实就是咱们现代的自媒体营销号,至于“许家文馆”“陆家书行”,像极了今天各平台的大V。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是唐朝发行的?

古人也很潮的,早在西汉时期,他们就琢磨出了今天报纸的雏形:汉朝实行郡县制,各地郡国都在京城设置了办事处——“邸”,办事处的官员要写文,传递官方消息给地方,这就是“邸报”的起源啦。

趣史:宋仁宗与晏殊议论的大宋小报,其实是古代的自媒体营销号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盛唐长安,想想古老的报纸就在这里发行

但是呢,中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邸报,出现在唐朝。唐宣宗的中书舍人孙樵,在襄汉一带找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发行的十多篇报纸,他的《读开元杂报》记载了报纸内容:

“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

“某日百僚行大射礼惊天动地安福楼南”

“某日安北奏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

看看,这份开元年间的报纸,记载的都是朝廷的政事,是官方正规报道。

趣史:宋仁宗与晏殊议论的大宋小报,其实是古代的自媒体营销号

妖猫传剧照:开元年间发行报纸的唐玄宗,还在想办法让杨玉环入宫

咱们知道,唐玄宗时期,京城里有许多地方节度使的办事处。这办事处,原本叫邸,后来唐代宗大历年间给改成了进奏院。

不管是邸,还是进奏院,这些驻扎在京城的机构都得给地方长官写书面报告,这种早期的报纸,也被称为“朝报”“进奏院状”“状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就是唐代的一份“进奏院状”,如今存放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这份老报纸,是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归义军节度使在京城的官员,从皇帝驻地发回敦煌的。

趣史:宋仁宗与晏殊议论的大宋小报,其实是古代的自媒体营销号

古人的官方报纸,叫得最多的名称是“邸报”,但是这个词,却是在宋朝才出现的。

这又不得不提到“背诵并默写天团”的范仲淹。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当时在陕北守护边境的范仲淹,给大臣韩琦写过一封信,这就是宋朝文献中关于“邸报”的最早记载啦。

这封信写了啥?

“邸报云,某有恩命改职增秩,贫儒至此,诚为光宠。”

这说的是,范仲淹从邸报上看到自己升官加薪了,感慨像自己这样的贫穷儒士,能有这一天,实在光荣啊。可见当时的邸报,也记载官员的升迁等消息,而且发布速度还很快。

趣史:宋仁宗与晏殊议论的大宋小报,其实是古代的自媒体营销号

《清平乐》中的范仲淹

邸报:官方公众号,消息都是权威发布的

大宋朝的邸报,报道很多内容:皇帝最新的诏令;朝廷的新政策;官员的升迁贬职;甚至大臣上朝的奏报文章,都有机会发布成官方新闻头条。

但官方报纸不能什么都写,有限制的。

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在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实行过“定本”制度,要求进奏院每五天写一份报纸,写好了要上报到枢密院“定本”,也就是消息发布前,朝廷要检查。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新闻审查制度。

为何要这么做?还是为了维护朝政的稳定。

趣史:宋仁宗与晏殊议论的大宋小报,其实是古代的自媒体营销号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很关心百姓对朝廷大事新闻的看法,而历史中,宋仁宗在位期间,也确实针对官方邸报发布的新闻做了一些限制。

庆历三年(1043年),沂州王伦发动兵变,朝廷就要求邸报不能报道边防军情。

仁宗四年(1052年)九月,宋仁宗下诏,禁止邸报传播朝廷的机密要事。

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大臣杨孜上奏说:官方新闻发布自然灾害、异常天象的消息,会被一些奸人利用,以后还是不要报道了吧,就通报一下官员的任职赏罚之类的。

宋仁宗采纳了建议。要知道,在古代,天象异常被视为上天对皇帝的警示,皇帝要下罪己诏的。大肆传播,有损帝王的声望,不利于统治。

趣史:宋仁宗与晏殊议论的大宋小报,其实是古代的自媒体营销号

大宋开封小报:古人也爱八卦,各类大宋自媒体营销号层出不穷

《清平乐》剧中,晏殊对仁宗说:“民间对禁中与朝堂的好奇猜测,永无止歇。这既有人求,便有人给。”

仁宗说:“酒楼茶肆,人人议论朝廷政事,所议顶多只有两分真,说是小说传奇都不为过。偏偏还言及朝廷重臣,杂以闺阁私事,太失体面了。”

他们讨论的这个小报,其实就是现代的自媒体营销号。认真给宋仁宗提建议公布进奏院报的晏殊,像极了今天的公关经理。

趣史:宋仁宗与晏殊议论的大宋小报,其实是古代的自媒体营销号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与晏殊

官方的邸报有新闻报道要求,还会“定本”,权威发布消息。

但是民间小报,为了追逐利益,常常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虚实结合编造一些读者爱看的新闻,嗯,像极了今天追逐流量的营销号。

北宋正是小报产生并流行的时候,到了南宋,小报更是风靡,朝廷屡禁不止。小报,最早还是冒充邸报出现的呢,消息的来源,很大一部分就是进奏院的官吏。

大宋销售小报是犯法的,但是在总有人铤而走险,私下贩卖,正是应了剧中晏殊说的那句:“既然有人求,便有人给。”

趣史:宋仁宗与晏殊议论的大宋小报,其实是古代的自媒体营销号

《清平乐》中的民间小报

大宋小报简直是古代版八卦日报,编辑小报的人专门选取读者的兴趣点,在新闻中夹杂奇闻轶事,很擅长刊登民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创造热搜话题。而且他们的发行速度很快,可以做到每日发布,真的是“日报”。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捏造不实消息博眼球,这种现代营销号爱干的事,宋代小报也做。

八卦是人的天性,收集社会奇闻写成故事的做法,在唐代就很流行,宋朝人更是发挥了这一特长,发明了小报这个新媒体。

趣史:宋仁宗与晏殊议论的大宋小报,其实是古代的自媒体营销号

《清平乐》中的北宋东京开封

当时印刷术的流行,更是把小报新媒体推向了广大吃瓜群众。

总结起来,不论是邸报还是小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做新闻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都应该保持一份基本的素养,不可捏造编造新闻呀。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我是@文史有意思,关注我,了解更有有趣好玩的历史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