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晏殊的《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读晏殊的《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我们见到的世界五彩缤纷,世界之所以能够如此绚丽,就是因为无数件独一无二的事物构成了这个世界。所以往往最吸引人的也是最独特的,但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一些因素,人们不自知的开始跟着潮流走,就形成了大众化。

拿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来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投简历的时候,公司不一定会选择最优秀的那个,但是更大可能是会选择最突出的。在很多简历中能够脱颖而出的话,就说明这个人一定有一个闪光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读晏殊的《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但是流传下来的文化却只是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优胜劣汰,突出的才能让人们铭记。下面我们就来看一首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的词吧。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读晏殊的《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烟雾中,兰花上沾了露水就像是留下了泪水。罗幕中透露中些许寒冷,一对燕子逐渐飞远了。明月不明白人间离别的苦痛,它的光辉直到破晓还穿透窗户进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猛烈,吹落了树上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着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山高水远,我也不知道心上人在什么地方。

从词表面来看,不过就是一篇非常常见的伤离怀远类型的词,但是晏殊把它写的神情温婉,同时又辽阔高深,展现了宋代词人的宽阔胸襟。

读晏殊的《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词中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在词的上阕体现:从白天到夜晚,从屋子外面再到屋子里面,作者将感情注入到景物中,将情与景交融深入,打动读者的心。最开始一句点明了时间:秋天,秋天的景物有蒙着白雾的菊花,还有沾染了露水的兰花,这是在描写主人公高雅的品格。同时菊花和兰花在白雾和露水中也是含愁带泪,这是在暗示女主人公的离情别意。

女主人公一个人在寒秋中度日,看见一双燕子飞走,可能是因为耐不住秋寒,离她远去。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但是孤独的人总是格外敏感。燕子无情,明月更是如此,在黑暗中尚且寂寞难耐,明月还偏偏要将光辉洒进屋子里,灼烧女主人公痛苦的灵魂。

读晏殊的《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因为明月,女主人公不再按捺自己的情绪,点明自己是因为思念有情人才如此痛苦。下阕进一步开始描写女主人公的心境,看到的景物和无法将自己的离别心思寄托给事物的悲哀。

女主人公为明月和燕子的事情难过之时,转眼已经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她登上高楼,开始新的追求和期待,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奋发精神。作者在此升华了男女的相思,扩大了词的气象。

但是在新的追求中,女主人公又发现她根本不知道心上人在哪里,表现出音信无处可寄的可悲现实。不管是感情和信息,心上人都无法得知,更不要说是两人的相聚了。词就是在这样无可奈何的惆怅中结束了。

读晏殊的《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读者之所以会喜欢一个作品,就是因为某个作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心灵上会有感受。当读者能够沉浸在作者营造的环境中,尝试着体会主人公体会到的事情,就说明这个作者是非常成功的,整个作品的价值也会上一个档次。所以如果朋友们尝试做一件事情时,也要尽力做到这种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