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南朝梁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說:“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雲‘羽觴隨流波’。” 夏曆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這就是“曲水流觴”,一為歡慶娛樂,二為祈福免災。“曲水流觴”本是我國古代民間的傳統習俗,後來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雅事。
將“曲水流觴”文化發揮到極致的是東晉“書聖”王羲之。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晉代貴族、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42位全國軍政高官,在蘭亭修禊後,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成為千古佳話。
當時,王羲之等在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據史載,在這次遊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為“書聖”。而《蘭亭集序》也被稱為“禊帖(tiè) ”。
觴即酒杯,木製,底部有託,可浮於水中。也有陶製的,兩邊有耳,又稱“羽觴”,因其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上,使其浮水而行。古時官宦之家,有儒風雅趣的,在後花園內挖細長曲折的水道做“曲水流觴”景也極為容易。
可憾的是,這一古風卻未沿襲至今,是因為出口便是錦繡文章的文人墨客少了,還是因為地價房價太貴,文人囊中羞澀,只能夢中追憶蘭亭盛景?為“曲水流觴”一哭!
現在流行的旋轉火鍋、旋轉壽司等,感覺是“曲水流觴”的變種,但卻無真正的“曲水流觴”之雅趣。
惟願夢迴東晉,與古人席地而坐,沐野外清風,柳枝輕撫頭巾,各色野花沾衣,隨水流舉觴,與知己好友痛飲,人生快意如此!
一夢“曲水流觴”處,夢醒黃粱猶未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