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

先看相關閱讀:為何只見雞蛋不見燃燒彈?

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
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

第一次見到這個見解,是一個學醫的朋友在網上問我,怎麼看龍應臺的“讀書,是為擁有更多選擇權,去選擇不一樣的人生”,我的第一反應是:不對啊!你像你是學醫的,讀完本科讀研究生,讀完研究生後你除了從醫之外還有多少的選擇權?相反,你看羅永浩,高中畢業後闖社會,倒賣過汽車,當過詩人,詩人混不下去當了老師,老師不想幹了又去搞網站,網站搞不下去了又搞學校,迷上手機後關了學校專心搞手機,(當然,現在手機也搞不下去了搞電子煙了是後話咱就不表了),整體上是一步一個臺階往上上的,他之所以有這麼多的選擇權,就是因為他沒有不斷地去努力讀書,而把自己的選擇越讀越窄。

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

她關於讀書的所謂名言是來自於她書中跟21歲兒子安德烈的一場對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那麼她的話有多少道理呢?不妨看看我下面的觀點:

1、讀書不應該是父母要求的!

誠然,剛入學的小朋友是不知道為什麼讀書的,他們背起書包上學去,這件事情本質上不應該是父母要求,而是人類現代社會發展到現在,孩子必須接受教育才能融入到這個社會,我們整個社會現在已經營造了孩子到了學齡就去上學的環境氛圍,這個根本不需要父母要求,也不應該由父母要求,大多數孩子到了學齡都會有去學校學習知識和交朋友的內心動力,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只能說你這個父母做的很失敗,一定是在某些方面壓制了孩子,讓孩子缺少了出去探索、學習和交往的興趣。

等到孩子可以自主閱讀之後,讀書更不應該是父母要求的,每個人都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總會有一個點讓孩子感到興趣去專研下去,家長只需要因勢利導,由一個知識點不斷牽出知識線,進而覆蓋整個學習面,而不是漠視孩子的興趣,按照家長的要求來學習,

打個比方,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對“原子”感興趣,這本身便是“物理”概念,原子組成分子、大分子,這是“化學”概念,分子組成組織、有機體、各種“生物”,生物在地球上的分佈又需要“地理”,學習相關的知識又需要“語文”,以後要學更尖端的知識肯定要用到“英語”和“數學”……,對於我來說,孩子任何一個興趣點,我都能引導其對整個知識面感興趣,無論是“什麼東西最大”“我從哪裡來”,“這個字為什麼這麼寫”……這些孩子們幼稚的問題。父母所應該做的,只是引導,而不是要求!讓孩子自主學習。

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

2、“不跟別人比成績”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如果龍應臺真沒這個想法,那她就不會拿出來這個說事,其之所以拿出這個事情來說,就是因為其判斷孩子讀書是否用功的標準就是“跟別人比成績”!成績不是用來比的,而是用來檢測孩子在這一學年當中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一個檢測,家長需要做的是以成績監測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尋找糾正和補救的辦法,在這一點上龍應臺眼中對“成績”的理解絕不高明!

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

3、讀書不是為了更多的選擇權!

那麼,究竟為什麼而讀書,說實話,龍應臺作為一個我們小島上的一個作家,格調太低了!在她眼中,讀書也就是一個好工作的敲門磚,找到好工作後就可以老婆孩子熱炕頭了。

當然我們中國的大多數家長對這一問題也是十分迷茫才會把這樣low的話奉為經典,儘管“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的高度我們難以企及,但是夢想總是應該有的,即使沒有實現,夢想也會把人引領到一個相對於沒有夢想的人更高的高度,何況周總理的夢想還實現了!

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

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我認為可以根據格局分為以下幾個層級:

1)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而讀書

就像體育上的每一個世界紀錄都是在不斷刷新人類的運動極限一樣,我們在科學技術和社會文明上是沒有界限的,各行各業,解決了現有問題後就會有新的問題出現,探索永無止境,好(hào)學者學習已知,探索未知,能者永遠會有新的發現或發明提高我們人類的文明進步

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

2)為國家的偉大復興而讀書

如果沒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眼界,那我們就立足自己的本國,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許多領域落後發達國家,為彌補或趕超我國落後的領域而努力讀書,必然會成為出類拔萃之人。

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

3)為財富和社會地位而讀書

對於中產階級家庭來說,由於父母眼界相對開闊,或者本身便是讀書改變命運的範例,他們很清楚讀書和不讀書的人在社會階層中的地位和財富分配中的話語權是完全不同的,在父母的薰陶下,他們的子女大多也都能領會只有讀書才會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多的財富,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種讀書目的。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如果家庭條件不好,父母每日為生存而奔波,高格局的讀書目的只會是一句空話,父母不妨總結自己家庭條件不好的原因,告知孩子,讓孩子知道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擺脫家庭困境,讓孩子有家庭責任感而去努力讀書,提升自己以找到比父母更好的工作,不再為貧所困,而不是一味的去要求孩子努力讀書。

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

4)為好勝之心而讀書

每一個人都有好勝之心,為什麼不在讀書上爭強好勝一下呢?別人能做到的,為什麼我做不到呢?我確實努力過了才能知道到到底能不能做到,這也是不少學霸產生的原因,

人類有著天生的好奇探索之心,對於孩子的讀書,家長無需要求,只需引導,相反苛刻的要求反而會磨泯孩子的求學之心,以為孩子是給父母讀書的。如果家長能引導孩子自己建立更高層級的讀書格局,孩子的人生自然不會差,對於讀書,我也總結一句話:“大格局之下方有大出息,小格局之下難有出息”

4、有成就感、有尊嚴的工作不是選擇權的結果,而是興趣主導努力讀書的直接成果

前面我們以羅永浩為例子,可能不讓人不怎麼信服,但是這個社會上讀書不努力而成為成功人士的絕不在少數,小學沒畢業而成為大老闆的,學習不好而成為大明星的,這些例子拿在今天這個“讀書”的話題討論不合時宜,但我們可以拿幾個科技大佬喬布斯、蓋茨、扎克伯格……他們都是大學綴學出去創業了。

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

我覺得他們應該不屬於龍應臺的“努力讀書”的範圍內,如果這些大佬也按龍應臺要求的“選擇權”為目的,他們怎麼會得到哪些“有成就感、有尊嚴、快樂的高收入工作”呢?他們不但自己獲得這種工作,而且還創造了千萬個這種工作,他們之所以會成功,就在於他們讀書不是為了獲得選擇權,而是為了財富、為了社會地位、為了科技進步等而讀書,當通過讀書已經可以去摘取讀書的成果的時候,就沒有必要再繼續讀下去了,如果為了選擇權而繼續努力讀書,反而會錯過人生的機遇。

龍應臺的“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權”說的對嗎?

當然這些大佬們之所以能夠摘取他們的讀書成果,肯定與之前的努力學習分不開的,但是這種努力學識是他們的內心興趣或嚮往所驅動的,而不是來自父母的要求,來自父母的讀書要求,只會讓孩子進入一種機械的為完成要求的努力讀書狀態。

發自孩子內心地、具有格局的努力讀書,工作的選擇權會自然而然地獲得,而工作的選擇權不應該成為孩子讀書的目標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