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近日,南開大學官方消息宣佈,

95歲的葉嘉瑩先生再次向南開捐贈1711萬元,

就在2018年6月就是去年6月,

94歲的葉嘉瑩先生將自己的個人財產1857萬元,

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

用於設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累計捐贈額達到3568萬元。

她的舉動,引來了無數網友的致敬。

也令我對這位老人的真實身份和捐款的初心越發好奇。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葉嘉瑩先生何人?

這位白髮蒼蒼、從容優雅的94歲老人,

並非像我們以為的是一位富豪,

她是中國一位著名古典詩詞研究專家、UBC大學終身教授。

本以為是坐擁千萬的富豪隨手為之,

卻不料是一位真正專心治學的先生所捐贈。

這個身份出乎我們意料之外,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葉嘉瑩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

教學生涯長達70多年,

白先勇、席慕蓉、陳映真都尊稱她為老師,

足見其在文化界的地位尊崇;

她還在外國大學用英語教授唐詩宋詞,

憑一己之力傳播傳統詩歌文化,

讓很多外國人也愛上了古詩,

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葉嘉瑩先生總共執教70餘年,

其中有38年是在南開。

這樣一位慷慨無私,勤勉治學的先生,

卻不能被我們熟知事蹟,實在可惜。

當我對先生的事蹟瞭解的越多,

對先生的敬佩之情就越加濃烈。

這樣近乎完美的人應該被世界溫柔以待,

可說句實話,葉先生的人生不僅不太順利,相反還一生坎坷。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1924年(民國十三年),葉嘉瑩出生於舊日北京一所老四合院裡。

她是滿族後裔,和清朝大詞人納蘭性德同屬葉赫那拉氏。

葉家是書香世家,她的伯父國學修養尤為深厚,

伯父並沒有兒女,對於從小聰明好學的侄女疼愛有加,

伯父經常抱著年幼的侄女坐在竹椅上,為她談詩講詞,

年幼的葉嘉瑩睜大了眼睛細細聽著,

那些詩詞的美好如涓涓溪流一點一點流入她的心田。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在她讀初中時抗戰爆發,北平陷落,家裡和在後方工作的父親失去聯繫。

當時的家中由母親操持家中的大小事務,

葉嘉瑩將母親的辛苦看在眼裡,

所以主動的將照顧兩個弟弟的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

就這樣的到了1941年夏天,葉嘉瑩考入輔仁大學。

這對家裡來說是為數不多的喜事。

可同年9月輔大才開學,噩耗就傳來,

她的母親因子宮生瘤,在醫院手術後不久就去世了。

葉嘉瑩悲痛難當,她才剛剛二十出頭,卻已經失去了母親。

她寫下了八首《哭母詩》,字字血淚,句句動人。

可生活還是要繼續的,還有兩個弟弟需要照顧。

當時已是淪陷時期,生活艱苦,

伯父一房並未與他們分居,家裡的傭人都遣散了,伯母不得不親自操勞家務。

從那之後她的伯母空閒之時手握書卷,吟詠詩詞的場景就見得少了許多。

在大二這一年,她遇到影響自己一生的那位老師。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顧隨先生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不僅詩詞造詣極高,更能學貫中西 。

憑藉自己對於詩歌的敏銳感悟,為學生們一一講解詩歌本質。

先生對詩歌的研究和講述,深深地震撼了葉嘉瑩。

她非常敬佩顧先生極為高深的詩詞修養,

更羨慕他對詩歌似乎是天生就有一種極為敏銳的稟賦,

顧先生對於詩歌的研究之精深大大影響了當時還在讀大學二年級的葉嘉瑩。

年輕的葉嘉瑩那時的心裡便已種下了一顆詩詞的種子。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1945年夏天,23歲的葉嘉瑩大學畢業,

開始了自己中學教師的生活,

可能是她自己對古典文學的熱愛感染了學生們。

聽講學生也對國文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此後,陸續有朋友和學校邀她去兼課。

教國文的葉老師名氣也慢慢變大,

最多的時候她同時教了三個中學共五個班的國文課,

一週總共三十個小時之多。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當時的情形下,兼課的工資不僅不高反而十分低廉。

但是葉嘉瑩不在乎,看到這麼多學生熱愛傳統詩詞,

每天沉重的工作量對她來說也甘之如飴。

年齡漸漸大了,伯父伯母也開始催促她早日結婚成家。

可葉嘉瑩雖深諳詩詞歌賦中的兒女情長,卻對現實中的愛情近乎陌生。

在大學期間,她就很少和男生講話,有男生給她寫信,她也從沒回過。

至於原因,葉嘉瑩引用了呂碧城的一句詞:

“不遇天人不目成”

每個少女對於愛情最初的美好幻想大抵都是如此吧。

一定要遇到無可挑剔的人才能在一起,而這場等待大多都沒有結局。

最後她決定嫁給當時的國民黨海軍文職人員趙鍾蓀。

只是覺得趙鍾蓀對他不錯,而且因為她的原因丟掉了工作。

事後葉嘉瑩談起當初結婚的決定,都笑稱自己“有點傻瓜”。

於是,在1948年的春天,26歲的葉嘉瑩離開故鄉北平,趕赴南方結婚。

誰知此一去之後,等待她的乃是一段極為艱苦的遭遇。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1948年結婚之後,葉嘉瑩便隨丈夫遷居臺灣,

到臺灣不久他們就遭遇了風聲鶴唳的白色恐怖。

她的丈夫因為被懷疑“通共”而入獄。

那段時間的她擔驚受怕,整日為丈夫的事情奔走,心力交瘁。

第二年,正在中學教書的她,和自己尚不滿週歲的女兒,

還有學校校長和幾位同事一道也被抓進了監獄。

半年過去了,因為沒有足夠的憑證。

葉嘉瑩與女兒被提前釋放。

但出獄之後學校回不去了,工作沒了,收入沒了,連宿舍也沒了,瞬間成為無家可歸的人。

無奈之下,葉嘉瑩只能打著地鋪借住在趙鍾蓀的姐姐家裡,

並開始在私立學校兼職教書以養活自己和孩子。

她獨自一人維持著這個家庭。

三年後,她終於等到丈夫出獄,

她本以為自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但此時的趙鍾蓀卻性情大變、變得脾氣暴躁,

稍有不如意便將情緒全發在葉嘉瑩身上。

趙鍾蓀自那之後,工作也不穩定,

長時間地待在家裡待業。

為了養家,纖弱的葉嘉瑩不得不打好幾份工來維持生計,

長此以往,她因為勞累患上了哮喘,

深受病痛折磨的她常常夜不能寐,

最絕望的時候,葉嘉瑩甚至考慮過:哪種自殺方式最不痛苦?

幸而,即使在這個時候,葉嘉瑩也沒有放棄詩詞。

當她讀到王安石的一首詩不禁振作起來。

 “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 瓦亦自破碎,匪獨我血流。 眾生選眾業,各有一機抽。 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她開始理解他的丈夫,

就像一片掉落的瓦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幸的遭遇,

正如他的丈夫也可能有許多不能言的苦衷。

她只能默默承受磨難,但絕不能被打倒。

這是她第一次察覺到詩詞能夠成為支撐她走過困境的一種力量。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就這樣平靜又艱難的度過了許多歲月,

她一直沒有放棄對於傳統文化和詩詞的熱愛和研究。

天無絕人之路,她的堅持使事業有了新的轉機。

1966年,42歲的葉嘉瑩被邀請到美國哈佛大學及密歇根大學講學。

此後,葉嘉瑩又接受了加拿大UBC大學的聘請,

他們一家人得以順利在溫哥華定居下來。

她以為下半輩子能夠就這樣安穩平淡的度過。

可生活對她也許太過苛刻,平靜的生活很快被打破。

1976年,葉嘉瑩的大女兒及其丈夫雙雙遭遇車禍亡故,

52歲的葉嘉瑩,不僅失去了陪她度過餘生的丈夫,

更要接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殘酷現實。

連她的小女兒也兩度患上乳腺癌,病魔纏身。

接二連三的打擊令葉嘉瑩徹底崩潰,

她曾一度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人接觸。

最終,仍是詩詞將她一點一點地從絕境中拉出。

經歷過種種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

但葉嘉瑩始終酷愛古典詩詞。

因為這些詩詞她才能擁有力量和勇氣度過一次次難關。

葉嘉瑩說:

“我是一個對於精神、感情的痛苦感受較深,而對於現實生活的艱苦則並不十分在意的人。

我之所以喜愛並研讀古典詩詞,本不是出於追求學問知識的用心,而是出於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一種感發生命對我的召喚。”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這是葉嘉瑩先生在採訪中多次提起的一句詩,

一生坎坷的葉嘉瑩熟讀詩詞,她對人生形成了自己的感悟:

生命中的一切,該走的就讓它走吧,不必強留。

朋友、親人、權勢、地位,很多東西皆應如此。

生命就是一個從擁有到失去的過程。

既然萬物都是“應盡的”,那就應該始終懷著平靜之心,

過好當下,珍惜現在才是。

葉嘉瑩先生不斷的在古詩詞領域取得成就,

離不開家族對她的文化的薰陶,

也離不開本人對於詩詞和文化的天賦,

更離不開的是葉嘉瑩先生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奮治學。

她在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稱號,

成為加拿大皇家學會有史以來唯一的一位中國古典文學院士。

然而,葉嘉瑩心裡清楚,當年她是不得已才離開中國大陸,

她的根始終在中國,傳統詩詞的根始終在中國,

不管她在外面取得多少成就,終究也只是一名漂泊客。

所以當1974年加拿大和中國剛剛建交的時候,

她就迫不及待的申請回國探親,

並且一口氣寫了2700字的長詩《祖國行》。

之後在1979年,55歲的她申請回到國內大學去教書。

當時國內條件艱苦,葉先生自願免費授課,不拿一分工資。

她先回到北大教書,後又受邀到南開大學授課。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除此之外,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湖北大學等幾十所著名高校都留下了葉嘉瑩的身影。

30年來,這位年逾五旬的老人獨自拖著沉重的行李箱往返大洋兩岸,

一心為她所熱愛的中國古詩詞做出努力。

從1982年出版《迦陵論詞叢稿》,到2007年推出《迦陵說詞講稿》。

葉嘉瑩完成的研究詩詞的專著迄今已有三十餘部。

其中的困難和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

老人從未提下她略顯蹣跚的腳步,

只要能讓更多的人發現中國古詩詞的內涵和力量,一切都很值得。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2015年,年逾90的葉嘉瑩賣掉了加拿大溫哥華的住宅,從此定居南開。

回國後,她宣佈將自己的所有積蓄、藏書、書畫,全部捐給南開,並設立迦陵學術基金。

2017年,葉嘉瑩先生登上《朗讀者》舞臺,訴說自己和詩詞的故事。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2018年,她已完成初期捐款1857萬元人民幣。

2019年5月12日這天,95歲的加拿大籍華人葉嘉瑩宣佈,再次向南開大學捐贈1711萬元人民幣。

加上此次再捐款,目前已累計捐贈3568萬元。

兩次捐贈三千五百多萬,但是葉嘉瑩本人的生活卻極度節儉。

2012年,一位中國學者寄宿在葉嘉瑩先生家,

這位學者觀察了葉嘉瑩先生每天在溫哥華的生活,

一日三餐不過一些粗茶淡飯,

只要UBC的亞洲圖書館開放,

她都會到那裡去研究和寫作,風雨無阻。

2018年,央視拍了一部紀錄片講述了葉先生的晚年生活。

九旬高齡的葉先生如今獨自一人生活,日常生活簡樸非常。

十年前不小心滑倒後,才請了位保姆,也只負責白天做做飯和打掃房子。

紀錄片播出後很多網友認為葉先生晚年孤苦淒涼。

但也有人反駁道:腹有詩書、精神充足,她永遠不會孤獨。

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她對於生活的選擇常人覺得匪夷所思。

但是她說,自己有詩詞為伴,並不需要人陪。

葉嘉瑩先生坦言:

“我不再追求世間私人的一切利益。這些對我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有詩詞,她不會在乎身外的苦難。

非淡泊無以明志,在葉先生眼裡大概就是:

世界都是身外之物,唯有詩詞常駐我心。

葉嘉瑩先生說喜歡中華古典詩詞,是她的天性。

從詩詞之中,她可以跟古人的理想和情懷有一種接觸和共鳴,

這是她對於人生最美好的理想,她不在乎身外的苦難。

直到今日,已經95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依然在為中國古典詩詞的傳播和研究奔走。

“打開一扇門,把更多不懂古詩詞的人接引走進來。這就是我一輩子所做的事情。如果我沒有盡到責任,我會覺得上對不起千古詩人,下對不起未來學者。”

“我願意將生命結束在講臺上。”

95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依然堅守初心,執著地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著。

因為詩歌,先生在最艱難的時光中看清了生活;

因為詩歌,先生對錢財的態度變得無比淡泊;

因為詩歌,先生的一生雖然十分坎坷卻從來不失優雅;

無論是關於生活,關於理想,關於失去,葉嘉瑩先生都顯得豁達通透。

或許,這位95歲裸捐3568萬,既簡單又高貴的女人,才是真正的華人女神。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95歲清貧老人捐款南開大學3500萬:真正的富有是什麼樣子?

讀完葉先生的故事,有一個問題一直會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富有?

葉嘉瑩先生的這3500萬,全是自己一點一滴的積攢所得。

3500萬,對於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說,都是一筆鉅款。

可是我在想,如果這個3500萬在你的手裡,

你會過的比葉先生更加有意義嗎?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腰纏萬貫的有錢人,

可很多有錢人,他們過得也並不那麼幸福。

社交網站上炫富的人千千萬萬,

如果他真的可以在現實生活中的得到足夠的關注和尊重,

他又何必去捨近求遠,甚至冒著風險招人嫉恨呢?

比爾蓋茨把資產全部捐出去就是完全無私的奉獻嗎?

也不盡然吧。

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對於人生來說意義已然不大。

比爾蓋茨捐出財產是在另一個維度去尋找人生價值,

他得到的是更高層次的自我價值的實現,

他追求的是個人對於世界的良性影響。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句話並不僅是什麼儒家出於維護統治者權利的目的的倡導,

實際上,從君子個人的自我價值實現方面來說,

這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對周圍對世界所作出的影響和奉獻,

不僅完整了個人的價值實現維度,

更有助於每個人尋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所以,我寫葉嘉瑩先生這一篇文章,

最後的落點會在富有上,

什麼才是真正的富有,

單純的財富維度的富有是單薄的,也是脆弱的,

唯有在精神上,在人生意義上都能夠充盈完整,

才叫做真正的富有吧。


關注個人公眾號「人生研習社」:為您講述不為人知的人物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