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智慧教育的本質(二)

上篇只是個引子,時空上的限制只能依賴國家的力量去突破。本篇的主題是面向教育的直接參與者:教師與學生。主要以通信過程(編碼-傳輸-譯碼)和計算機的視角去討論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思路。

我聽過許多老師吐槽自己的學生太笨太差,一個知識點說了十幾遍都記不住。若拋開不專心聽講的那種,即便大多數正常人當時記住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依然容易忘記,然後考試的時候也不會答。這是為什麼呢?有的老師可能會說,是他們沒有真正的理解,或者說他們沒有用心記。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算真正的理解?怎樣才叫用心記?估計很多人都答不上來。本文不打算鑽牛角尖,而是通過另一個視角來闡述這些。

用過電腦的人基本上都應該知道電腦有內存條和硬盤,不過我常聽到非專業人士把內存和硬盤混為一談。其實內存主要是用來與CPU進行直接數據交換,訪問速度快,內存掉電後其數據會全部丟失。硬盤掉電後不會丟失數據,主要用來存儲大容量數據和程序,CPU也只能間接的訪問硬盤,訪問速度慢,要先把硬盤的程序或數據加載到內存中才能運行。


大話智慧教育的本質(二)


人類的記憶體也可能存在內存和外存。正常人的內存容量非常小,甚至有的人可能沒有內存只有緩存,但外存的容量十分驚人。2014年3月《自然雜誌》有一篇文章分析稱,小鼠大腦的13個神經元的結構,可存儲高達1TB的數據。而一個重約1.4千克的成年人大腦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若完全使用,則有76億TB的容量。然而,現實情況下,若不做強行記憶,我們連5秒前看到的文字都無法完整的複述,這是因為人類當下使用的是內存(或者緩存)來做了個臨時存儲,主要是將文字翻譯成大腦能理解的索引信號。使用完這個臨時存儲空間後,這個空間可能就會被快速的替換掉或立即被擦除掉(因為內存或緩存的容量小)。

未完待續。。。


PS:其實腦中有很多幹貨,只是把思維總結成文字很費時間,只能一點點的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