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幫直播課新匠師李賀明:好老師,要知道學生會錯在什麼地方

名師簡介:李賀明,教齡八年,在一線從事初中物理教學、新教師培訓、講義編寫等工作,每年多名學生被人大附中等全國知名高中錄取,總結的教學資料提高了一大批教師的教學水平。擅長精準把握中考考點,高效解決學生的問題,現任作業幫短訓班教研負責人,是作業幫在線教育“新匠師”之一。

​作業幫直播課新匠師李賀明:好老師,要知道學生會錯在什麼地方

八年,堅持親自設計講義

所有從事教育的老師,都對教育資源這個話題格外感慨。在作業幫初中物理老師李賀明這裡,感慨又多了一層:

“我出生在河北邯鄲一個鎮上,初中時老師實在太少,一個班一百三四十人。教室不比現在的大,學生就從講臺前一直碼到最後一排,到了初三,一個班剩下一百人,高中不那麼擠了,特別開心。那時年紀小,不知道教育資源其實很差,最終我們高中只有十幾人考上重點大學。現在想想,人少了也預示著,大部分人都被刷下去了。”

李賀明對“教學條件”的第一次察覺,是在高中。當時,他從鎮上到了縣裡,第一次看到原來學校還可以有這麼好的環境,老師侃侃而談,教室窗明几淨,教室空間開闊,學生可以很輕易地伸開胳膊,一切設施都是為了讀書服務。從那時起他便常常想,是不是把所有的人放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中,他們的各方面成績會更好?

中學時代,他對理科感興趣,除了每日上課學習,沒有其他資源可言。剛開始考得特別爛,然後逐漸摸索、適應,變成好學生,尤其擅長物理化學。到了大學,他在師範院校學習物理專業,更加感受到高校裡可以享受到的各樣資源。

“在大學就意識到,原來有這麼多好的機會你並沒有享受到,但也沒有過於糾結,只是有點遺憾。原因是適應大學環境後就開始做家教,靠自己去爭取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明白了教育資源有限,李賀明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老師,為學生們多做一點。起初,他在北京知名教育機構實習,一邊帶家教,一邊給班課老師做助教。平日除了工作,其餘精力全部用來學習。

“很多厲害老師的課,我全程聽過,全程留筆記。一位老師同樣的課程一年可能要帶四個班,他重複講幾遍,我就重複記幾遍,相當於把一位老師的課聽了好幾遍。”

他口中那些厲害的老師,專業知識瞭然於胸,上課時只拿一瓶水,配合著黑板、粉筆,口才挺好,講課行雲流水,從來不卡詞、斷片。在專業知識上,是為數不多的初高中都厲害的老師,哪怕是其他老師去聽他的課,也會感覺震驚。迄今為止,李賀明都不知道那些老師下了多少苦功,才做到這樣的水準。

這樣的前輩是所有老師的明燈。李賀明一邊聽課學習,一邊刷完了初中物理所有合適的題。北京十六個城區的模擬題、中考真題,歷年彙編……對於年輕老師來說,最重要的是基本功,也就是知識框架和體系的建立,有了這個就可以看到全部,建起來高樓大廈。

李賀明嘗試自己總結默寫,把初中物理所有需要講的知識點串起來,然後查缺補漏,不斷跟著教課感受去優化。紮紮實實做完這些功課,他才覺得,自己作為一個老師合格了,以後在哪裡教學生,都不是招搖撞騙。

教課八年,他接觸過各種類型的學生,有特別拔尖的,也有不太好的。好學生自主意識比較高,用的資料又全又難,只需要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老師和學生的效率都很高;差學生就需要循序漸進了,如果一個學生不及格,讓他做學校裡比較難的資料,對學生是一種耽誤,需要從基礎抓起。

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而且是無意識的,老師需要拉近跟學生的關係,幫他去解決。有的學生覺得校外報了補習班,所以校內上課可以不聽,反而導致學習跟不上。還有的學生總是忙於記筆記,到了需要思考體會的地方,沒有跟著老師的引導去思考,結果沒聽懂的部分成了頑疾。“好多人尤其是女生,全程記筆記非常漂亮,但成績總是中等,不會太差,就是這種情況造成的。”

對於學生,李賀明有一個最普遍的建議,課後最好先複習一遍,然後再寫作業。從物理學科的角度來說,這是相對比較合適的方法。

為了保證更好的教學效果,八年來,他始終堅持親自設計講義,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儘量貼近學生的需求。到如今,已經編寫了各種教材、講義近三十本。

好的老師,要知道學生會錯在什麼地方

在教師的職業生涯中,有一個永恆的追求,那就是如何讓更多學生聽懂、學會。一個好的老師,會無限地去接近最多數人。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理解。

2019年1月,李賀明加入作業幫,擔任初中物理在線直播課的教學老師。線上給他最大的感受和變化是,一個人專業功底再厲害,在既定的教學體系和知識框架之內,講課內容受到極大限制,學生聽完課沒有太多向主講老師提問的機會,除了上課,老師也沒有了其他展現專業功底的機會。為了解決這個痛點,作業幫推出了輔導老師一對一答疑輔導,隨時隨地解決學生的問題,但作為主講老師,他總覺得有些遺憾。

除了加強課堂的表現力之外,他成天琢磨,如何讓學生聽一堂課卻感覺得到了更多。久而久之,終於明白了在線課應該怎麼教。

“初中物理有一個經典問題,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應該在什麼範圍內變化。其實取值範圍就是最大值、最小值兩個,但這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原因在於學生不知道是誰在限制滑動變阻器的最大值。很多老師在這裡有一個講解的誤區,遇到題目,會直接開始講當滑動變阻器電壓數最大時,阻值最大——但正確的講法應該是告訴學生,為什麼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最大時,它對應的阻值是最大值,為什麼不能再大了?”

這個問題恰好涉及到之前所學的另一個動態電路模型,滑動變阻器的變化規律。講清楚了這個,才能幫助更多學生理解這道題目。而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欠缺的東西,做題時容易出錯,卻又不知為什麼。

“一道題目的解題思路,從左到右幾個步驟,除了特別差的學生連第一步都不會,剩下的多數人都會走到一定程度,然後在不同的地方分岔、出錯,老師要做的是找到多數人可能走偏的地方,把這些地方都給解決掉。一道題目教很多大招,學生聽著很爽,爽完之後回頭自己解題,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方法和思維來。所以我最近在做一個事情,上課時跟學生刻意強調,你們需要找到自己的思路跟正確的解題思路之間最大的分岔在哪裡?找到這個癥結,把它弄懂。”

李賀明認為,老師最大的優勢是知道學生會在哪裡出錯,多數人會在哪裡出錯。比起教材、教研的文稿,這些東西往往很難有紙質版或電子版的東西留下來,都是要靠老師經驗和時間的積累。

雖然教研的課程編排、內容設計儘量貼近教學,但只有教學的老師能在實踐過程中更為敏銳地感受和預測到學生的易錯點,而這是教研過程中不能做到太多的。

“我可以直接告訴一個老師,這種題型怎麼解,但一道題下面分那麼多類型,各種詳細考察的方式,學生又有很多層次,不同層次的人想法和思路都不一樣,這種東西無法編寫成錯誤類型大百科,只能在備課的時候備好了,講起一道題時多注意一些。”

因為這些思考和努力,他也不斷收穫著學生們的“喜報”。幾位河北、黑龍江等地的學生,原本物理不及格,跟著他的課後考到了班裡第一,立竿見影式的進步。他自己覺得,可能確實是幫助到了一些學生,讓他們形成正確的思維。

現在,他正在著手編寫作業幫短訓班的物理講義。這是學生使用的“學習大禮包”裡面的一冊物理寶典,從知識點到各種題型和解題方法,涵蓋全面,當學生髮現自己某一塊學習的不好時,可以找到學習的線索。

“雖然是贈送的一個資料,但你憑良心在編書,就要給到學生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