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佣的故事》妈妈带给孩子美好生活源于爱自己,不放弃梦想


《女佣的故事》妈妈带给孩子美好生活源于爱自己,不放弃梦想

作为母亲,某些情感是相通的

《葬花词》里有一句是,风刀酸剑严相逼。在《女佣的故事》这本回忆录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本值得值得向所有人推荐的书,让众人了解底层人士的艰难奋斗,改变对他们刻板的印象。

然而不得不说,女性对于《女佣的故事》更感兴趣,尤其是有孩子,可却在暴力无望的婚姻中苦苦煎熬,又或者已然成为了正奋力带着孩子摆脱困境的单身妈妈的女性,因为无论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是情感上的渴望都能够轻易地产生共鸣。

在《女佣的故事》这本书里,作者斯蒂芬妮·兰德通过三部分来详细讲述她这一路从低谷攀爬到正常轨道的整个过程,并最终给了年幼的女儿一个稳定的家,且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

而这三个部分,也正是斯蒂芬妮·兰德带着女儿在生存边缘苦苦挣扎并最终撑下来的三个阶段。那么作者在这三个阶段分别面临了什么困难?情感又是如何变化的?

我相信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在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借鉴一下斯蒂芬妮解决问题的方法吧。


《女佣的故事》妈妈带给孩子美好生活源于爱自己,不放弃梦想

第一阶段,期待有人能够把她们母女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救出来

此处荡开一笔说说作者的爱情和婚姻,她的爱情源于一场浪漫的邂逅。

在下班去酒吧的路上,她在路边听到一个男人播放了一首她喜欢的歌,因为这首歌,也因为在男人家中看到她喜欢的杂志,她迅速地跟这个男人同居,很快意外怀上了孩子。

孩子的意外降临让这个男人露出了真实面目,他要求作者拿掉这个孩子,在她坚持要生下孩子时,他除了咒骂还有家暴。

不堪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作者身无分文地带着九个月大的女儿逃离了。

作者说:“我的余生将会以这份责任为荣。我站起来,走出去,撕掉我的大学申请书,工作去了。”

我不知道是否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纵观下来,我的直观感受是这并不伟大,甚至有些不必要的痛苦是她自身造成的。

这没有对错,就是选择了先甜后苦的道路。只是对于单身女性来说,这倒颇有几分前车之鉴,对爱情多几分谨慎,不必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去试错。

当然,如果爱情至上,我希望姑娘们有作者这样坚强的内心和能力,把前半生变成锦上添花的一场历险。


《女佣的故事》妈妈带给孩子美好生活源于爱自己,不放弃梦想

言归正传,斯蒂芬妮刚成为单身母亲时,她面临的首要难题是,跟贫穷作斗争。她要用食品救济券才能勉强填饱母女俩的肚子。即便努力工作,她依然连个汉堡都吃不起,更别说给女儿买衣服和玩具。

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她要不停地申请政府补助。因为没有钱租房子,她一年几乎要带着女儿搬九次“家”。那种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在作者捉襟见肘的日子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是自尊和精神上的极端打压。住进收容所的条件就是,她要接受随机尿检以及入室抽查等,一切收入情况的变化要及时上报,月度清单里要详细附上入账、支出的途径以及原因。

可想而知,贫穷意味着没有丝毫隐私可言,就像被剥光了衣服接受别人的随意指评。因为身无分文,却至少要给女儿提供一个容身之地,所以她不得不用尊严来交换,还要被迫感恩戴德。

在第一阶段时,日子是最难熬的,一下子从自由的天堂落入人间的修罗场,斯蒂芬妮急需家人的帮助,哪怕精神上的抚慰。可是那个时候,她面临的还有一个难题,被家人抛弃和中伤。

那时,她的母亲远在欧洲,哪怕她主动打电话只是想和母亲说说话,母亲也吝啬得不肯说一句安慰的话,甚至带着男友一起过来搬家时,连女儿一顿饭钱都不肯付。

而父亲短暂的收留后又将她们母女赶出去,并到处指责女儿是为了博取同情而哗众取宠,称她经历的一切苦难是她凭空捏造的。

在那样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斯蒂芬妮还是撑过来了,并且对女儿不离不弃。


《女佣的故事》妈妈带给孩子美好生活源于爱自己,不放弃梦想

她说,“我的父母都往前看,不顾我的感受,把我孤零零地扔下。我发誓绝不会和他们一样,离开米娅,疏远米娅。”

在这个时候,斯蒂芬妮的感情无疑是最脆弱的,尚且还未从男人给她留下的暴力阴影里走出来,还要面对亲人的抛弃,陌生人的恶意和歧视,使得她每次在主人家打扫卫生时,都要和轻生的念头作斗争,防止自己从楼上一跃而下。

在这个时候,她面对一丁点善意都觉得受宠若惊。比如对负责人朱莉的态度,说话时笑眯眯的,就觉得“她把我当成一个人那样对待。”

在这个阶段,斯蒂芬妮还未发现自己身上的力量,骨子里的独立女性因子还未觉醒。因而,她把希望寄托在外界,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将她们母女从这样水深火热的痛苦中解救出来,尤其是一个男人。

因而,她为了摆脱困境,做出的最大努力就是在女儿跟她父亲过周末的时候,抽出时间出去和别的男人约会。

这大概是深陷泥淖中的单身妈妈最本能一种自救方式,虽然是最快的一条捷径,却也是风险最大的一条路。因而,斯蒂芬妮并没有孤注一掷,她还选择了攻读学位。

在米娅一周岁多的时候,斯蒂芬妮再次走入了同居的生活。她和女儿虽然不用住进剥夺人性的收容所,但是她每天必须要拼命替收留她们的男人干活,要改变自己的喜好去讨好男人。

眼看生活渐渐步入轨道,她可以继续求学。可是,那个男人却突然宣布,她必须要带着女儿搬出去。

是选择重新住进收容所还是租房,这是斯蒂芬妮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她的生活和情感进入第二阶段的分水岭。


《女佣的故事》妈妈带给孩子美好生活源于爱自己,不放弃梦想

第二阶段,确信自己,爱自己,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最终斯蒂芬妮选择带着女儿租房住,尽管条件简陋,可至少不用在被剥削尊严的同时,还要担心受怕母女俩的人身安全。

虽然依然摆脱不了贫穷和被抛弃,每天免不了要和绝望恐惧作斗争,可是她至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渐渐在黑暗中找到了一束光。

在这个阶段,斯蒂芬妮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健康,以及无法陪伴女儿。

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她的身体落下很多疼痛,可因为没钱看病,她只能吃大剂量的止痛药。

“我一天要服用两三次布洛芬,高达800毫克。身体上的疼痛压倒了我因米娅而生出的心碎。”


本该在母亲怀里撒娇,或是被好好照顾的小女儿,却因为妈妈不得不赚着那微薄的工资而忍痛强行送她去托儿所。

这让我想到了韩国电影《82年出生的金智英》里的妈妈在抑郁中独自带孩子时的绝望和崩溃。我相信,这种感受,但凡经历过的妈妈们都明白,这是一种相通的女性感受。


《女佣的故事》妈妈带给孩子美好生活源于爱自己,不放弃梦想

在这个阶段,发生了一起击垮斯蒂芬妮坚强防线的车祸。好在女儿奇迹般地没有任何事情。可是,她们唯一的生存工具——汽车却毁了。而斯蒂芬妮也很久都无法摆脱差点失去女儿的恐惧,甚至让她无法正常工作。

对女儿的愧疚让她一度崩溃到无法自持,可是她除了一边嚎啕大哭一边继续工作外别无选择。好在,她们撑过来了。

“那年夏天,我咬紧牙关,我认定,这个人就是我自己,不是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家庭,那个人只能是我自己。我要停止妄想有个人会来爱我。我要靠自己,埋下头,在生活带来的苦难中艰难前行。”

连我也忍不住热泪盈眶,经历了这么多次的绝望和无数个跟轻生念头作斗争,斯蒂芬妮终于确信了自己的力量,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并且学会了自己爱自己。

在工作的空隙里,她自己找到了客户,收入开始有所提高。她自己发布广告文案,并且成功了。

当主人因为她的遭遇而多给她100块小费时,斯蒂芬妮不再因为对方的态度而受宠若惊,而是成功后的窃喜。

“谢谢你。我说,试着不流露出那种侥幸成功的心情,你绝对不会失望的。”

到底是经历了多少人情冷暖,她的一颗心才变得这般坚韧以及不再轻易被感动到。对于斯蒂芬妮而言,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可是对于局外人,这更多的是一种心酸和心疼。


《女佣的故事》妈妈带给孩子美好生活源于爱自己,不放弃梦想

这个阶段,斯蒂芬妮的情感变得坚韧,不再轻易动情。她依然继续攻读学位,但是从为了申请奖学金而渐渐过度到为了追求自己的作家梦而读书。

同时,为了排遣内心的冷寂,她开始写博客。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在博客上,同时也是当做一种练笔。

在每天繁重枯燥的工作中,她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小乐趣,比如在打扫卫生间的时候唱歌,听自己的声音在墙壁间回响。在没有工作的时候,带着女儿去公园野餐,专注于跟女儿短暂却美好的平静时光。

从斯蒂芬妮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股从内心里相信自己的力量。它真的就像一个魔法棒,可以让人创造出奇迹。

可是,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本无奇迹,只是她的修罗只有自己知道罢了,就如作者说的,“三年来,无数个黑夜里,我埋首读书、写论文、应付考试。做一个卑微的女佣只是我短暂的生活。有时我含着眼泪入睡,唯一的慰藉便是我知道自己绝不会止步于此。”

这一股强大的内心驱动力将斯蒂芬妮推进了她苦难岁月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告别如履薄冰的生活的阶段。


《女佣的故事》妈妈带给孩子美好生活源于爱自己,不放弃梦想

第三阶段,开始追求自己的作家梦,为女儿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家

斯蒂芬妮依然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一次的问题击中了她的软肋,那就是女儿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到不到三周岁的她不得不动手术。

因为居住的环境长年被霉菌包围,米娅稚嫩的身体也垮掉了。为了女儿的健康,斯蒂芬妮不得不放弃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生活,带女儿搬家。

“继续住在那个单间公寓里意味着米娅将要在动过手术后继续遭受病痛的折磨。”

老话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那是因为,作为单身妈妈,身边没有人可倚靠,为了孩子被逼着向前走。女儿是斯蒂芬妮的软肋,可是却也是她内心驱动力的源泉。

这个阶段的斯蒂芬妮面对生活中的新问题不再轻易崩溃,在朋友的鼓励下,她也没有过久地摇摆不定,而是破釜沉舟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申请蒙大拿的创意写作专业,带着女儿搬去她梦寐以求的米拉苏生活。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渴望被人解救的单身母亲经过野蛮生长,终于变成了一个无比确信自己,且清晰自己目标的强大女性。

“背上债务、失去一份工作看似风险巨大,可我渐渐明白了其他道理:如果我只是一门心思想着下个月发工资前要怎么过活,那改变未来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女佣的故事》妈妈带给孩子美好生活源于爱自己,不放弃梦想

我想这就是斯蒂芬妮最终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带着女儿走出困境的秘诀。她渴望改变,且知行合一地践行着。在那样兵荒马乱,动荡流离的生存边缘,她依然像挤海绵一样学习着,拖着女儿慢慢地挪向梦想的彼岸。

“我想把它(清洁工的工作)作为通向我的终点的一条路径,而我真正的终点应该是一份学历。”

在所有人都觉得她这是咸鱼翻不了身的情况下,她始终相信自己可以。与其说这是自信,不如说是从那之后对自己的爱。

“我吸气又吐气,每次持续五秒钟。我爱你,我对自己低声说,有我在呢。做出自爱的保证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举动,其实才是最费力的壮举。在那样的一个处境下,最普遍的反应就是对生活,对人世的厌倦,包括对自己的摧残。

最终,斯蒂芬妮带着女儿住进了那个拥抱她们的家。

看完全本书,我终于明白了,在这对母女的生活有所好转的苗头时,正是斯蒂芬妮开始爱自己的时候。在她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时 ,也正是她们美好生活的开始。

无论是不是单身妈妈,作为母亲,带给孩子美好生活皆源于爱自己,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村上春树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

我想,这是对《女佣的故事》这本书最好的总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