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佣的故事》:从女佣到畅销书作家,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

如果在网上查询“家”的概念,那我们眼前就会弹出这么一条解释:“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

简而言之,一个能称之为“家”的地方,意味着那里有我们日思夜想的人和可以勾起回忆的角落。

我们知道,自己属于那里。

于我而言,家的一个重要功能,其实就是“安全感”。幼年时,身处原生家庭,需要父母给我们安全感;成年后,自己组建新的家庭,这份安全感就需要自己给予。

安全感一旦缺失,意味着“家”的概念也会随之变得模糊不清。

《女佣的故事》:从女佣到畅销书作家,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

《女佣的故事》一书中,女主角斯蒂芬妮正是因为在男友身边感受不到这份安全感,才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住进收容所,和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相依为命。

她在书的开头坦言“我只想让我女儿有个家;光是养活自己,那不叫活着。”

很显然,家在她眼中,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宜居的住所以及不必为三餐发愁的早晨。毕竟,谁也不愿去过那种“整日盯着账单”的生活。

从国人的角度去理解“家”的意义,一位适龄青年想要成家,现在的社会要求是:首先你要有套房。

有房产,意味着固定的住所,意味着我们潜意识里觉得,这个世界其实是有那么几十平方的地方,完全属于自己。它会让我们觉得,自己还有退路。

而房子,又恰恰和安全感挂钩。所以围绕安全感,其实有很多延伸。

《女佣的故事》:从女佣到畅销书作家,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

1943年,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分成了五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笔者刚才反复强调的安全感,其实就是我们对安全的需求。

这五种需求之间,其实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拿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来讲,人们一般会先填饱自己的肚子,才会去考虑怎样安全地过活。否则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又何谈安全可言?

女主角斯蒂芬妮因为和女儿相依为命的缘故,白天的劳作已经耗尽了她的全部精力,晚上的时间又要用来照看女儿,所以在她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又对社交有了渴望。

她在文中说到:“我渴望有人陪伴,哪怕能有个人给我发封邮件或在电话里说说话也好……我想交些新朋友。”

马克思曾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我们脱离社会,那么必然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宅在家一周或是更长的时间后,我们在和外界沟通时,就会产生些许胆怯,有些怕生。

更严重的,就会衍生出所谓的社交恐惧症。

斯蒂芬妮在困境中不断抗争的过程,其实就是她不断满足自己高层次需要的过程。

02

毛姆曾经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说:

“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这是毛姆眼中,故乡的概念。同样地,其实家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

很多人之所以逃离北上广,除了因为巨大的生存压力外,还因为在那里,我们找不到归属感。俗气点讲,我们买不起房;往深了说,有的人确实不适合快节奏的生活。

随着阅历的加深,笔者越来越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这个原则,不是自欺欺人的宽慰,而是一种包容,包容自己,进而拥抱这个世界。冥冥之中,我们总会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

《女佣的故事》:从女佣到畅销书作家,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

就像女主角斯蒂芬妮,她本来只有高中文化,但是这却不妨碍她利用晚上的时间坐在电脑前,在键盘上敲出自己的梦想。

当她的作品发行后,带来的不仅是收入的提升,还换回了他人的尊重以及内心的自我实现。这也印证了人们一直强调的那个观点:一份令自己满意的事业,不仅能为我们提供经济基础,还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即自我实现。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在选择工作时会先从那些感兴趣的开始做起,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他们更容易在工作中拾取自信,从而充盈自我。

除了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去分析女主的经历外,书中的另外一处细节同样令我印象深刻。

03

斯蒂芬妮的时间几乎被大量的体力劳动和孩子所占据,她只有等到晚上孩子睡着以后,才有自己独处的时间。

简而言之,她几乎没有学习的时间。这也就是意味着,光是保持现状就让她精疲力尽,何况是改善生活,跳出自己所属的阶层。

如果你细心观察过周围就会发现,阶层固化正在慢慢加重。

去年上映的电影《寄生虫》中就讲述了韩国社会中阶层固化的问题,因为原始家庭的原因,子女不能得到好的教育,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人,最后一直挣扎在底层。

人们都说:“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贵族”,言外之意,人家拼的不只是爹,还有爷爷。

《女佣的故事》:从女佣到畅销书作家,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都是以家为起点,去开始自己的人生。正如女主斯蒂芬妮一般,导致她最后沦落到无家可归这一惨状的,除了她自身的不自律之外,父母离异,原生家庭尚且举步维艰,哪里还有机会去顾及他人?即便那个需要帮助的人,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阶层固化是现状,但笔者想要表达的却不是坐以待毙,怨天尤人。我们其实能从斯蒂芬妮身上学到很多。

《女佣的故事》:从女佣到畅销书作家,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

她利用深夜宝贵的时间,去准备大学的考试,想要修一个文学学士学位;她为了女儿能够更好地生活,即使修剪草坪亦或是做女佣这样看似“低人一等”的工作,都来者不拒。

她用尽一切办法去改变现有的一切,而不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用药物或是睡眠来麻醉自己。

在这一点上,她称得上是一名勇士,也是一位勇敢的妈妈。

人们总是偏爱于草根逆袭的故事,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草根出身的明星的原因。对于岳云鹏曾经当过保安,在饭店当过服务员的经历,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

但是大家之所以喜欢他,除了小岳岳自身的业务能力之外,从底层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其实他的身上早就贴上了“阶层跃升”的标签。

套用一句俗气的话:“没伞的孩子,就要学会奔跑”,这其实是一种觉悟。

郭德纲说:“别人点拨你,你也得有那个能耐,有那份灵性,知道自己遇到了贵人,这才能开悟。否则,点拨,也就是成了无谓的指手画脚。”

所以比起怨天尤人,弯下腰,低下头,踏踏实实地去努力,比什么都强。

一一END一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