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之四—愛新覺羅 弘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

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親書立儲密旨,立弘曆為繼承人,藏於鐍匣,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由於雍正帝忙於爭奪儲位的鬥爭,因而,弘曆接受啟蒙教育比其他皇族子弟為晚,直至九歲才入學讀書 。雍正帝即位並決定弘曆為儲君之後,才加強了對他的教育。除原來教師福敏之外,還選派朱軾、徐元夢、張廷玉、嵇曾筠、蔡世遠等著名文臣輔導弘曆學習文化知識和儒家經典,又以宗室重臣允祿、允禧等教其火器使用和弓馬騎射。在雍正帝的精心培養下,短短几年的時間,弘曆便兼通滿、漢文,遍習文武。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曆第二次替父“祭景陵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賜成大婚,弘曆與出身滿洲名門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富察氏結為夫妻,居紫禁城西二所(弘曆即位後改名為重華宮)。是年,三阿哥弘時因放縱不謹,被削宗籍 ,弘曆的有力競爭對手不存在了。

清朝皇帝之四—愛新覺羅 弘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寶親王時期的弘曆(1733年)

乾隆帝即位初,屢次用兵湘、黔,推行"改土歸流",限制土司勢力。乾隆十二年(1747)至十四年春,平大小金川內亂。乾隆二十年平定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內訌,剪除達瓦齊割據勢力。二十二年,平定衛拉特蒙古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叛亂。乾隆二十三年,平大、小和卓叛亂。乾隆二十四年事平後,設伊犁將軍,統轄天山南北兩路軍政事務,加強對西北邊疆的統治。乾隆二十九年,遣副都統扎拉豐阿率兵拆毀沙俄先前於準噶爾地所築的全部設施,消除其威脅。規定每年派兵至格爾必齊(今屬俄羅斯)及額爾古訥河(在今黑龍江省與俄羅斯交界處)一帶邊界巡邏。

清朝皇帝之四—愛新覺羅 弘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三十二年,派軍入緬,乾隆三十四年,遣大學士傅恆督師1.3萬餘人再入緬甸,交戰數月,迫緬王猛駁請和。三十六年,命伊犁將軍伊勒圖接待安置自俄羅斯額濟勒河(伏爾加河)迴歸的土爾扈特部。 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一年春事平後,遂命廢兩金川土司制,設廳委官管轄。

五十一年到五十二年,派兵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五十三年,應安南(今越南北部)國王黎維祁之請,入安南平定內訌。 同年,廓爾喀(今尼泊爾)軍進攻中國西藏,命理藩院侍郎巴忠等率軍援藏。五十六年,廓爾喀軍再次進攻西藏,命福康安為大將軍統兵1.3萬餘抗擊,次年將廓爾喀軍逐出藏境,乘勝追入廓境,迫廓爾喀言和。

清朝皇帝之四—愛新覺羅 弘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帝與前代一樣,重視農業發展。他鼓勵開荒,擴大種植面積,而且通過人口遷移,開發了邊疆地區。乾隆帝重視發展商業並給予寬鬆政策。他也採取了一些恤商政策。金融機構(經營匯兌和存款、信貸的票號)在乾隆朝也開始出現。此時高產經濟作物大量流入,人口數量暴漲。“康乾盛世”步入頂峰。乾隆時期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出口貨物的種類也多有限制。在西方工業革命進行的時候,使帝國的科技水平越來越落後;在西方國家相繼發生資產階級革命的情況下落後於西方。

清朝皇帝之四—愛新覺羅 弘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乾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乾隆帝時期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統一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國的版圖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間,漢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開始形成於乾隆年間。但是乾隆帝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並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國正處於近代的前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