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聽故事的人,還愛把它當成真相

如果有帶過小朋友一定知道,他們總會不厭其煩的纏著你要聽故事,即使聽了一遍又一遍。

有一點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這種習慣會在人的潛意識裡一直延續下去。進而,人們很容易走進另外一個思維的慣性,把好的故事當做真相看待。

喜歡聽故事的人,還愛把它當成真相

喜歡聽故事的人,還愛把它當成真相

喜歡聽郭德綱相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老郭講相聲段子特別喜歡將它代入到于謙的生活中去表達。相聲中用專業名詞稱此為砸掛。

表現形式上就是,段子用於謙父親或者媳婦代入演繹令故事更真實豐滿,現場效果火爆。這時候有人會跳出來,為于謙打抱不平,質問為什麼拿家人開玩笑,非常不尊重於謙。

喜歡聽故事的人,還愛把它當成真相

喜歡聽故事的人,還愛把它當成真相

顯然有些觀眾已經開始把表演的故事當成真相,好故事發揮了其副作用。

這種潛意識裡的傾向,正是小孩愛聽故事的成人版本。想象力是個好東西,一旦被打動,人就會無限的為故事填充細節。

所以厲害之人的說服,從不靠講道理,而是用故事埋下種子,再由想象力澆灌,最終長成想要的結果。

比如這幾年互聯網浪潮,瘋狂的融資擴張。哪一個獨角獸背後沒有一個無限美好,讓人無限遐想的美麗故事。當未來的預期被當成了事實真相時,瘋狂的舉動就變得合情合理。

喜歡聽故事的人,還愛把它當成真相

喜歡聽故事的人,還愛把它當成真相

但人不可能一直都活在想象之中,故事如果沒有變成現實,當初的行為將變成沉重的成本迫使你買單。

因此,人們常說二十一世紀是後真相時代。

準確的說法是無真相時代,傳播方式更重要,真相變成其次。特別是身處信息風暴中心,太多聲音充斥耳邊,反而讓人無法集中注意力。

以色列著名歷史學者赫拉利,對此有一段非常經典的論述:人類社會是靠想象力構建起來的,因為相信共同故事,我們開始有了協同合作的能力,文明畫卷由此得以展開。

但終究還是不能忘記,故事始終只是故事,真相卻永遠只有一個。真相背後站著的才是客觀規律,才能幫助我們理清事物發展軌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