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毒的物質

1、釙

世界上最毒的物質

釙是一種銀白色金屬,能在黑暗中發光,由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與丈夫皮埃爾·居里在1898年發現,為了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兩人對這種元素命名為釙。釙是目前已知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在地殼中含量約為100萬億分之一,釙主要通過人工合成方式取得。釙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質之一。釙-210屬於極毒的放射性核素,它發射的α粒子在空氣中的射程很短,不能穿透紙或皮膚,所以在人的體外不構成外照射危險。但是它的電離能力很強,如果通過吸入、食入或由傷口進入人體內,可以引起體內汙染、中毒或急性放射病。如果在短時間內體內的吸收劑量達到4Gy,可以致命。大小不及一粒鹽的釙-210,可使體重70公斤的人死亡。但是,在通常情況下,釙-210對自然界和人類並不構成危險。這是因為釙是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在地殼中的含量大約只有一百萬億分之一。

2、肉毒桿菌毒素

世界上最毒的物質

肉毒桿菌毒素(英文:BTX, Botulinum Toxin)也被稱為肉毒毒素或肉毒桿菌素,是由肉毒桿菌在繁殖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神經毒素蛋白。肉毒毒素是150kD的多肽,它由100kD的重(H)鏈和50kD輕(L)鏈通過一個雙硫鏈連接起來。依其毒性和抗原性不同,分為A、B、Ca、Cb、D、E、F、G 8個類型。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強的天然物質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毒的蛋白質之一。純化結晶的肉毒毒素1mg能殺死2億隻小鼠,對人的半致死量為40 IU/Kg。但是性質穩定,易於生產,提純和精製。因而最早被利用於實驗研究及臨床。

肉毒毒素是已知生物毒素和化學毒素(氰化鉀)中毒性最強的物質,其對人的半數致死量為0.1~1.0 ng/kg,當人食入含肉毒毒素的食物後,潛伏期6 h到12 d,一般3~4 d出現臨床症狀,患者最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根據肉毒毒素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肉毒毒素分為A-G共7個血清型,其中A、B、E、F型易引起人類肉毒中毒,C、D型易引起動物肉毒中毒,G型較為少見 。注射用A型和B型肉毒毒素產品在臨床上已廣泛應用於神經內科、整形外科、康復科、泌尿科等多領域。

3、VX神經毒素

世界上最毒的物質

VX毒劑是最致命的化學武器之一。它也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油狀液體 ,一旦接觸到氧氣,就會變成氣體。工業品呈微黃、黃或棕色,貯存時會分解出少量的硫醇,因而帶有臭味,主要是以液體造成地面、物體染毒,可以通過空氣或水源傳播,幾乎無法察覺人體皮膚與之接觸或 吸入就會導致中毒,頭痛惡心是感染這種毒氣的主要症狀。VX毒氣可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呼吸停止, 最終導致死亡。

VX是典型的神經毒劑,屬於高度類毒物,大鼠肌肉注射半數致死劑量為11μg/kg ,它能夠不可逆地抑制膽鹼酯酶(AchE),使乙酰膽鹼在突觸間隙大量蓄積,從而引起中樞和外周膽鹼能神經系統功能嚴重紊亂,表現為多涎、肌肉震顫、驚厥、呼吸困難、昏迷,直至死亡 。中毒後可及時應用氯磷定聯合阿托品治療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另外抗神經毒劑重活化劑HLO7也對VX所致的神經毒作用有治療作用 。

VX屬於持久性毒劑,殺傷作用持續時間為幾小時至幾晝夜。VX毒劑的毒害時間比其它神經性毒劑要,毒性要強,致命劑量為10毫克,一小滴VX液滴落到皮膚上,如不及時消毒和救治,就可引起人員死亡。 VX化學彈藥主要是用於遲滯性化學襲擊,妨礙對方機動、阻止與限制對方利用有利地形和裝備,以及削弱 其作戰能力、 美軍現裝備的VX毒劑近3000噸,彈藥有10多種、主要有E21型VX毒劑導彈彈頭,毒劑重 190千克;M55型 155毫米 VX毒劑火箭彈毒劑重4 5千克;M121、M122型VX毒劑炮彈,毒劑重3千克;203.2毫米榴炮M426型UX毒炮彈,毒劑重6.4千克;TMU-28/B型液體戰劑飛機布灑器,裝填毒劑616千克。

4、沙林毒氣

世界上最毒的物質

沙林,又叫沙林毒氣,學名甲氟膦酸異丙酯,英文名稱Sarin,可以麻痺人的中樞神經。化學式:(CH3)2CHOOPF(CH3) ,它是常用的軍用毒劑,按傷害作用分類為神經性毒劑。1938年,沙林由德國法本公司的研究者G.施拉德(Gerhard Schrader)、O.安布羅斯(Otto Ambros)、G.呂第格(Gerhard Ritter)、範·德爾·林德(Van der Linde)首次發現,系研製新型殺蟲劑的副產物,這種毒劑就是以上述4個人的姓中的5個字母命名為“Sarin”。

小鼠皮下注射沙林LD50為0.172mg/kg ,大鼠吸入LD50為13-15mg/m3 , 人體在吸入55~100(毫克·分鐘/立方米)的沙林後(或皮膚接觸1.7克),在1~15分鐘之內便會死亡,死前會出現抽搐、口吐白沫和視力模糊等症狀;低濃度下(0.0005mg/L)暴露在沙林氣溶膠2分鐘內,便會引起瞳孔縮小、在暗處視力困難、胸部緊塞、頭痛、噁心以及嘔吐等症狀。而且這些毒性會在體內累積,如果更大濃度時會使人暈眩、焦慮、心智損傷、肌肉痙攣、呼吸困難,最後導致死亡。

一般說來,沙林是可以通過呼吸或透過皮膚和眼結膜侵入人體,對乙酰膽鹼酯酶(AchE)造成不可逆的抑制作用是其毒性的主要機制。受其侵襲後,會出現瞳孔縮小、呼吸困難、支氣管縮小和劇烈抽搐等症狀,嚴重時幾分鐘內會窒息而死,須立即使用阿托品、肟等進行治療和進行人工呼吸方能有救。但是,事後這種毒氣還可能對神經、大腦和肝臟造成損傷。

5、蓖麻毒素

世界上最毒的物質

蓖麻毒素為具有兩條肽鏈的高毒性的植物蛋白。它主要存在於蓖麻籽中。該毒素易損傷肝、腎等實質器官,發生出血、變性、壞死病變。並能凝集和溶解紅細胞,抑制麻痺心血管和呼吸中樞,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鼠靜脈注射LD50值為2.7μg/kg,腹腔注射為7~10μg/kg;對狗LD50值為0.6μg/kg;人致死量約為7mg。由於其毒性強烈,診斷、治療困難,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就將其作為候選化學戰劑進行了廣泛研究,並曾生產了1700公斤的蓖麻毒素粗品(代號WA)。蓖麻毒素是從蓖麻籽中提取的植物糖蛋白,分子量64000。毒素由A和B兩條多肽鏈組成,兩鏈間由一個二硫鍵連接。目前,A鏈和B鏈的氨基酸序列以及二級結構已基本清楚。毒素B鏈上含有兩個半乳糖或半乳糖殘基結合位點,可和細胞表面的含半乳糖殘基的受體結合,通過內陷作用進入細胞質,發揮毒性作用。

如發生中毒立即用高錳酸鉀或炭未混懸液洗胃,隨繼口服鹽類瀉藥及高位灌腸等急救措施,以排出未被吸收之毒物。口服乳汁、雞蛋清及阿拉伯膠,以保護胃粘膜。如出現昏迷、嗜睡等症狀時,可皮下注射可拉明、樟腦磺酸鈉等,必要時可用洋地黃製劑。如因大量嘔吐、嚴重腹瀉而失水時,應及時大量靜滴5%葡萄糖生理鹽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防止脫水導致休克,並有利於稀釋與排出毒素。注意糾正酸中毒,發生驚厥時給予苯巴比妥等鎮靜劑。有條件時,儘早注射抗蓖麻毒血清和輸血等治療措施。

6、氰化物

世界上最毒的物質

氰化物在英文中稱為cyanide,由cyan(青色,藍紫色)衍生而來。考慮氰化物的母體(CN)2是一種氣體,故在氣部下加青字,得到現在通行的氰字。而英文中將氰與青色相聯繫,當是因為著名的藍色染料普魯士藍即為一種氰化物。

氰化物可分為無機氰化物,如氫氰酸、氰化鉀(鈉)、氯化氰等;有機氰化物,如乙腈、丙烯腈、正丁腈等均能在體內很快析出離子,均屬高毒類。很多氰化物,凡能在加熱或與酸作用後或在空氣中與組織中釋放出氰化氫或氰離子的都具有與氰化氫同樣的劇毒作用 。

其毒性跟CN離子對重金屬離子的超強絡合能力有關。CN 主要跟細胞色素P450中的三價鐵離子結合,從而使其失去在呼吸鏈中起到的傳遞電子能力,進而使中毒者死亡。氰化物中毒一般都很迅速。臨床上常用的搶救方法是用硫代硫酸鈉溶液進行靜脈注射,同時使那些尚有意識的病人吸入亞硝酸異戊酯進行血管擴張來克服缺氧。常見的氰化物中毒原因是誤食含氰果仁兒,比如苦杏仁兒、白果等。中毒後會發出一種獨特的苦杏仁味。

7、黃麴黴毒素

世界上最毒的物質

黃麴黴毒素(AFT)是一類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均為二氫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黃麴黴毒素是主要由黃麴黴 (aspergillus flavus)寄生麴黴 (a.parasiticus)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在溼熱地區食品和飼料中出現黃麴黴毒素的機率最高。

特麴黴也能產生黃麴黴毒素,但產量較少.產生的黃麴黴毒素主要有B1,B2,G1,G2 以及另外兩種代謝產物M1,M2。

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的危害性在於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B1是最危險的致癌物,經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種子,一些乾果中常能檢測到。它們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產生熒光,根據熒光顏色不同,將其分為B族和G族兩大類及其衍生物。AFT已發現20餘種。AFT主要汙染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麥、豆類、堅果類、肉類、乳及乳製品、水產品等均有黃麴黴毒素汙染。

黃麴黴毒素進入體內後,主要在肝細胞內質網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下進行代謝。黃麴黴毒素沒有經過代謝活化是無致癌性的,因曲昔曲霍毒素袖稱為前致癌物 。

黃麴黴毒素毒性遠遠高於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其中以B1毒性最大。當人攝入量大時,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當微量持續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長障礙,引起纖維性病變,致使纖維組織增生。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