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氾濫,群臣反對修河堤,丞相脫脫極力堅持卻加速帝國滅亡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是彎弓射大雕”,偉人這句詞,還是很中肯的。成吉思汗一生,血液裡流淌的都是草原的氣息,心嚮往之的還是牧草和馬匹。聯合蒙古滅金國之後,忙著西征搶奪更廣大的草原,對南方繁華的都市似乎並不太過上心。

黃河氾濫,群臣反對修河堤,丞相脫脫極力堅持卻加速帝國滅亡

蒙古人是馬背上的民族,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後,自覺西部遼闊的草原對於馬背上的民族的重要性。雖然聯合南宋滅亡了金國,但蒙古人驅逐屠殺了金國人後,卻摧毀了金國建造的城池,因為城池阻擋了蒙古人騎馬馳騁的快感。把北方大片的農田變成牧場,就為了養馬,草原和馬匹才是蒙古人的信仰。

黃河氾濫,群臣反對修河堤,丞相脫脫極力堅持卻加速帝國滅亡

成吉思汗一生都未真正南下滅宋,在進攻西夏時死去,但滅亡南宋入主中原的壯舉還是由後人完成了。雖然蒙古人滅亡南宋入主中原,並自願承認繼承南宋國祚,稱號大元,但蒙古人從始至終都未曾適應和接受漢人的農耕文化,這也導致了蒙元的快速滅亡。

蒙古人入主中原,可以說已經是中華大地的主人了,但一點主人翁意識都沒有,依然像在草原時一樣,把廣闊的中華大地,當作了打草谷的獵場。雖然名義上繼承漢族傳承,爭取入主中原的合法性,但卻並不真的想接受漢化,去容納龐大的漢族人民。把百姓分為四個等級,像個強盜一樣肆意欺辱百姓。

黃河氾濫,群臣反對修河堤,丞相脫脫極力堅持卻加速帝國滅亡

公元1344年,大元朝廷接到了一個棘手的消息,黃河氾濫了。黃河流域兩岸幾十萬百姓變成了難民,這就有兩個問題不得不解決,一是賑災,而是修河堤。元順帝下詔賑災,賑災糧層層下撥,但也被層層盤剝,等到老百姓手裡,就剩穀殼兒了。正好這一年,朱元璋16歲,馬上要去當和尚了。

黃河氾濫,群臣反對修河堤,丞相脫脫極力堅持卻加速帝國滅亡

朱重八劇照

關於要不要修河堤的這件事,朝廷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一邊反對修河堤,反對者包括當時的工部尚書。另一邊主張修河堤,以丞相脫脫為代表,據理力爭。在人數上,反對修河堤的更多,但也擋不住丞相為代表的少數派。

黃河氾濫,群臣反對修河堤,丞相脫脫極力堅持卻加速帝國滅亡

現在來看,反對修河堤的人都該拉出去槍斃,這簡直不是有良心的人該說出的話。但事實卻證明,反對的未必不是忠臣,起碼是知道大元這個國家機器腐朽到什麼程度的知情人。當年大元國庫空虛,貪腐嚴重,修河堤就有兩個問題必然出現。一個是強徵本就吃不飽飯的災民幹活兒,二是工資發不出來。加上之前賑災糧就被剋扣嚴重,雙重刺激下,農民起義就這麼爆發了。

宰相脫脫極力主張修河堤,本也是為了安撫百姓,讓老百姓看到希望,避免出現民變。但丞相或許位高權重,對下層的貪腐認識不足,沒想到辦好事對老百姓來講,其實就是雪上加霜,給下層增加了進一步逼剝百姓的理由,反而加速了民變的發生。

黃河氾濫,群臣反對修河堤,丞相脫脫極力堅持卻加速帝國滅亡

以元朝蒙古人的性格和追求,雖然早已註定了蒙元的短命,但脫脫也算是做了背鍋的導火索。後因修黃河民工起義,脫脫被元順帝革職流放,不久後下詔逼脫脫自殺。蒙古人入主中原後,是漢化程度最低的少數民族政權,與積極漢化的滿清形成鮮明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