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太湖之美

[散文] 太湖之美

作者:黃皮人


[散文] 太湖之美


2008年的無錫深秋,楓樹葉透紅,銀杏葉燦黃,松柏枝青翠,柳絲絛碧綠。公安部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辦了一場交通管理培訓會,結束當日,因離登機時間尚有5個多小時,我們便臨時決定去遊覽太湖。 由於時間有限,到達太湖後我們就直奔黿頭渚,聽無錫交管部門同仁介紹:來無錫必遊太湖,遊太湖必至黿頭。黿頭渚是橫臥於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這裡山清水秀,天然渾成,為太湖風景的精華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郭沫若曾賦詩讚譽:“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 遊輪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行駛,我們依弦佇立,環顧四周:但見湖光朦朧,島嶼沉浮,山巒迭翠,亭臺隱約,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感覺江蘇的每一座城市都像風光旖旎的花園,有其獨特的迷人之處。此前曾去過的蘇州園林、同裡古鎮、揚州東關街,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湖就更不用細說,早就耳熟能詳。有一首名為《太湖美》的民歌,是用吳儂軟語吟唱的,其圓潤的歌喉輕靈得像一個絕美的夢,不知聽醉了多少人?太湖,早就成為人們夢寐以求的旅遊勝地,今天我能有幸到此一遊,甚是欣喜!


[散文] 太湖之美


郵輪裁開平靜的水面,在萬頃碧波上迤邐前行,不時有郵輪與我們不期而遇,大家淺吟高歌,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不善拍照的我們幾人,竟一直都在留影,把一幅幅絕美的風景定格在我們的鏡頭裡。

登臨黿頭渚山頭,腳下的一脈青峰逶迤而下,直入太湖的波濤之中。渚頭巨石三面湖水擁抱、衝波兀立,顯示出一隻栩栩如生的神黿,昂首於碧水之中,雄姿英發。極目遠眺:群山如黛,隔斷塵世喧囂;湖水浩渺,滌盡人間鉛華。此景此意,怎不令人流連,令人神往?難怪當初范蠡輔佐勾踐成就霸業後,毅然辭官泛舟太湖,來此享受閒雲野鶴般的隱居生活,給後人留下了“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颺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的讚歎!然而,往事越千年,世事多滄桑,“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太湖,歷經數千年的風雨,不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神奇傳說展現在世人面前,而且還以其絕美的風姿成為江南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我們徒步拾級而上,來到太湖仙島,迎面聳立著精雕細縷的“太湖仙島”大牌坊和漢白玉浮雕影壁“玉帝巡天迴鑾圖”。這裡有“神猴出世”、“齊天大聖牙旗”、“花果山石碣”等景觀,重現了著名的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情景。身臨其間,恍若進入花果山,與猴為伍,過起了山洞猿人生活。漫步在主峰的天街,又窄又長的巷子古色古香、商店鱗次櫛比,仙桃形、石榴形、葫蘆形的門,雕花的窗,玲瓏多姿,猶如仙境。


[散文] 太湖之美


不經意間,夕陽西下,我們驚異地發現夕陽下的太湖更是美不勝收!在深秋太湖的暮色中,晚霞射出了絢麗多彩的光芒,染紅了一泓湖水。遠山顯現出朦朧的輪廓,勾勒出雲蒸霞蔚般的美景;近旁垂柳依依,綠樹蔥蔥,一群群倦鳥從水面上展翅掠過,棲息在岸邊的樹叢中。漁民們水上泛舟,輕搖櫓棹,徐徐停泊晚歸。好一派夕陽下的太湖風光,令我想起了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太湖秋夕》: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月明移舟去, 夜靜魂夢歸。暗覺海風度,蕭蕭聞雁飛。真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我的一腔亢奮之情竟然遇上了先生的落寞之心。

我發現,中國的許多城市因擁有一泓湖水而更富朝氣、更顯靈動,如濟南的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武漢的東湖“十里東湖柳色新,煙波畫舫正逢春”;至於杭州西湖那就更不用說,“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詩人白居易不願離開杭州,竟有一半的原因是迷戀西湖的秀麗風光。

毋容置疑,無錫確實是一座園林般的美麗城市,而太湖卻是這座城市最美麗的一張名片,它在歷史中飄逸著江南的韻味,在錦繡中流淌著江南的嫵媚!事隔多年,蘇聯專家當初培訓講授的內容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倒是太湖美景至今還記憶猶新!


[散文] 太湖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