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为谁而鸣》:同筑命运共同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读《丧钟为谁而鸣》开始到现在,给人最大的感悟就是这部小说在向全世界人民发出号召,给我们心灵发出强烈的冲击。在一般的小说上,三天对于作者来说是很短暂的,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三天,主角罗伯特在炸桥前后发生的故事和心理变化。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有一首诗提到丧钟,颇有名,大意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丧钟为谁而鸣》:同筑命运共同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有人采旧式译法翻译本诗,云:“人非孤岛孑然立,都与神州合而一。土随水去地基小,山平宅没大陆低。人若亡故我亦少,我与人人共一体。若闻丧钟何须问,为人也是为你击。”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海明威喜爱这首诗,把它放在自己一部小说的正文之前标明主题,小说也用诗中的一句话作为书名: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谁而鸣”这个短语,大概已经成为西方社会许多人熟悉的典故,甚至已经成为一句成语。它含有悲天悯人的意味。

《丧钟为谁而鸣》:同筑命运共同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王小波在《从Internet说起》一文中,揭示说:“海明威在《钟为谁鸣》说过这个意思: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也就是说,整个世界,全部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自己的不幸,这就是约翰·多恩这首诗的主旨。诗写得并不晦涩,不大容易产生歧义。

《丧钟为谁而鸣》:同筑命运共同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在这部小说中,通过一些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看到了生与死的问题、爱情与职责的问题、个人幸福与人类命运的问题。当罗伯特.乔丹炸桥后,她不幸大腿受伤,已经脱离不了。他不愿拖累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于是决定独自抗击敌人,给战友留得生的机会。但他又想起了和他两情相悦的玛丽亚,不愿让她和自己一起赴死,这时就坚决劝玛丽和大家一起撤走。

《丧钟为谁而鸣》:同筑命运共同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罗伯特认为,只要玛丽亚走,就等于他们俩一起走。只要玛丽亚活着,就代表了他们俩一起活着。乔丹为集体利益献出了自己,他独自等待敌人前来。当屠杀另一个游击小组的刽子手,骑兵军官贝仑多中尉终于露面时,他激动地感到心脏抵在松针地上怦怦地跳。当最后乔丹倒下时,我立刻体会到了本书的立意主旨。这种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生命的伟大精神,让人感动。

《丧钟为谁而鸣》:同筑命运共同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其实,在如今的社会也出现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精神事迹。在这次肺炎疫情中,很多医务工作人员,志愿者们,不顾自己的健康安全,奋斗在这次疫情的第一线。那是疫情之初,情势紧急,浙江一位22岁的护士余赛婷主动请缨,要去武汉抗疫,随后的日子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分别投入到一线的工作中去,他们也只是父母中的孩子或者是孩子的父母。但他们拥有满腔热血,纵然有再多的牵挂和不舍,仍然挥泪告别。恐惧总是在所难免,每天剧增的数字,有太多的哭泣也有太多的无能为力。但有无数平凡人在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给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丝暖阳。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进一杯酒,就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就有人永远地留在了昨天。

《丧钟为谁而鸣》:同筑命运共同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李文亮,武汉市中心医院,被国人铭记深刻与2月7日凌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因他在12月底在微信群中向同学和同行预警,而被认定为造谣者遭到训诫。他的离开,在疫情肆虐、民众恐慌的关头,引发了悲恸和问责,武汉市中心医院,作为最早接触到心冠患者的医院之一,接触第一批患者。那个时候,感染者对病毒一无所知,对病毒也知之甚少的医护人员,也就成了第一道人体的防线,直至,医护者也被感染。在李文亮医生的背后,有太多的医护工作者也不断离开。江学庆、梅仲明、陶勇等医术高超、成就非凡、同样的仁心仁术、厚德赤诚也都同样的无情地被新冠肺炎带走,永逝于这个春天。

《丧钟为谁而鸣》:同筑命运共同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反观一些自信傲慢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总是以个人私利为主要目标。他们不齐心协力统筹一致来抗击这次疫情,而是在中国在中国率先爆发的时候,冷眼旁观,甚至光明正大地嘲笑我们。当他们也遭遇这种险情的时候,企图陷害中国,挑拨离间,发出不接受中国帮助的可笑言论。当走投无路时却暗中抢夺别的国家的物资,暗中联合其他国家向中国要物资。他们这种小人版的可笑行为令人不齿,更是体现了他们自私自利的特点。

《丧钟为谁而鸣》:同筑命运共同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如《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写的那样:要认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自己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同生共存的命运,需要打破人类中心的意识,克服统治和支配的傲慢感觉,懂得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关爱的伦理,培养“爱的感觉”。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和平自然的相处,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舍己为人的这种精神,各个国家又怎么天天发生战争?如果大家都有这种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觉悟,自然又怎会发生屡遭破坏的现象?没有人是自我一体的孤岛。人人都是世界上的一粒尘埃,虽小但必不可少。愿当下一次丧钟敲响时,不是为一个人而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