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有人認為作器者為夨(cè),又稱作夨人盤。傳清乾隆年間出土於陝西鳳翔(今寶雞市鳳翔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高20.6釐米,口徑54.6釐米。圓形,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圈足飾獸面紋。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內容為一篇土地轉讓契約,記述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並詳記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後記載舉行盟誓的經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散氏盤》釋文對照高清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