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润遒婉,疏朗隽逸——《吴均帖》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圆润遒婉,疏朗隽逸——《吴均帖》

吴让之画像

吴氏多才多艺,徐珂《清稗类钞》载曰:"让之多艺,刻印第一,次画花卉,次画山水,次篆书,次分书,次行楷。书法各体皆能,尤工篆书,用篆精到,浑厚庄重,字形清超深稳,遒劲俏丽,柔中带刚,法度谨严,深得汉篆之妙,人称“吴带当风”。

吴昌硕对吴让之篆书及篆刻评价甚高:“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

行草学包世臣,篆隶及篆刻取法邓石如,虽不及邓篆书古朴,却极具风格,与邓各有所长。尤其是篆刻,不仅自成面目,而且一步完善了邓派印风,后来学邓派印者,多从吴入手。

圆润遒婉,疏朗隽逸——《吴均帖》

吴让之以篆书和隶书最为知名,其篆书极具特色,飘逸不群。点画舒展飘逸,结体瘦长舒朗,行笔稳健流畅。古朴虽不及邓石如,而灵动典雅似则过之,颇具妩媚优雅之趣,在晚清书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来的赵之谦、吴昌硕均有影响。

吴氏篆书在继承“玉箸篆”笔法的同时,不断精进,将书外功夫消化、引入,使较为单纯的篆书线条得以丰富、灵活。其化隶法为篆笔的粗重笔触,化行、草书意气为篆势的轻盈起落,颇得画意。点画舒展飘逸,结体瘦长舒朗,活泼和灵动之势一改乾、嘉诸人拘谨整齐的面目,颇具秀雅之趣,在清代篆书领域内享有很高声誉。

在众多篆书碑帖当中,吴让之笔法与众不同。其他各家讲究厚重朴茂,唯吴让之用笔多取圆润的笔调,行笔轻快,点画舒展飘逸,行笔稳健流畅,线条有筋骨具弹性。有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的飘逸之感。这体现在他的篆书当中,秀丽妩媚,婀娜多姿。

圆润遒婉,疏朗隽逸——《吴均帖》

但吴让之篆书用笔并不是一律的“圆润的”中锋线条,而是与各种“枯笔”、“侧锋”相融于一炉的,有轻重粗细,有快慢枯润,用笔似折还转,将转忽踪的虚实变化,达到起、行、收三阶段的完整和谐,将俊逸、倜傥的风格臻于完善。

行笔的轻重徐疾直接影响着线条质感的产生及风格的形成。用笔提按力度的强弱变化带来的是线条粗细对比,而笔锋含墨量的多寡及用笔速度的快慢带来的则是线条的枯润变化。

用“吴带当风”来形容吴让之的篆书线条并不为过,更重要的是它有一种姿媚,飞动飘扬,如正在水中沐浴的洛神仙子,极具妩媚优雅之趣。

圆润遒婉,疏朗隽逸——《吴均帖》

结字上,吴让之继承了邓石如风格,对小篆的纵向取势极力夸张,结体瘦长疏朗,结构颀长飘逸,上紧下松,内密外疏,方圆互参,体势展蹙修长,这种布势拉长了线条,尽显线条的姿态,加上顿挫的弱化,使得更加流畅婉转。摆脱了秦篆的束缚。这些特点在他的代表作之一《吴均帖》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吴均帖》在用笔上极尽节奏变化之能事,中侧兼用,枯润相生,给人们带来极其强烈的审美体验。如若其没有丰富的见识学养作支撑,没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做前导,而是传承因袭圆润严整的秦篆,便不可能有如此丰富完备的用笔技巧,也不可能将俊朗秀逸的书风臻于完善。

圆润遒婉,疏朗隽逸——《吴均帖》

《吴均帖》全称《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帖》。文本内容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一篇骈体散文《与朱元思书》,是其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岸的秀丽风光与所见所闻。看似描绘风景,实则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官场的厌倦,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心境。

《吴均帖》帖圆润遒婉,疏朗隽逸,其飘逸俊雅的书写风格与清新隽永的文字内容相得益彰。


圆润遒婉,疏朗隽逸——《吴均帖》

《与朱元思书》(《吴均帖》)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在吴让之《吴均帖》中,有以下错误之处在此指出。

“遊鱼”应为“游鱼”,“无阂”应为“无碍”,“夹嶂”应为“夹岸”,“高树”应为“寒树”,“兢上”应为“競上”,“成均”应为“成韵”,“不成”应为“不穷”,“望风”应为“望峰”,“由昏”应为“犹昏”。

笔者认为,我们学习书法,主要是学习经典碑帖的笔法、字法、章法等书写技巧,所以在临帖时还是要尊重原帖。待创作时,须依据权威版本,对错误之处进行勘误,以正确的文本书写。


大家好!

我是【听琴山馆】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欢迎关注【王万平书法】,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