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黃石公《六韜.三略》上略.節三

世能祖祖,鮮能下下。祖祖為親,下下為君。下下者,務耕桑不奪其時,薄賦稅不匱其財,罕徭役不使其勞,則國富而家娭,然後選士以司牧之。夫所謂士者,英雄也。故曰:羅其英雄,則敵國窮。英雄者,國之幹;庶民者,國之本。得其幹,收其本,則政行而無怨。

世上人都能尊崇袓先,卻很少人愛惜百姓。遵崇祖先是宗族之親,但愛惜百姓才是為君之道。愛惜百姓,就要重視農耕蠶桑,不侵佔農時,減輕賦稅,不讓百姓資財匱乏,這樣國家就能富強,百姓生活就能安樂,然後再選賢士管理他們。所謂賢士,就是人們口中的英雄。所以說,收服敵國英雄的心,敵國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英雄是國家的肱股,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得到了肱股,獲得了根本,就能讓政令上通下達,百姓沒有怨言。

夫兵之要,在崇禮而重祿。禮崇則士至,祿重則義士輕死。故祿賢不愛財,賞功不逾時,則下力並而敵國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贍以財,則士自來;接以禮,勵以義,則士死之。夫將帥者,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敵乃可加,故兵有全勝,敵有全囚。昔者良將之用兵,有饋簞醪者,使投諸河與士卒同流而飲。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軍之士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軍讖》曰:“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飲,將不言飢。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與之安,與之危,故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思素蓄,謀素和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萬。

兵的關鍵,在於尊崇禮節,俸祿優厚。禮節盛大,智謀之士就會來此投奔;俸祿優厚,忠義之士就能視死如歸。所以賜予賢士俸祿時不能吝嗇財物,獎賞有功之臣不應有所延誤。這樣,部屬們就能同仇敵愾,敵國的力量就會被削弱。用人之道,就要用封爵以示尊崇,用優厚俸祿供養,這樣賢德之士便會自動歸附。以禮節接待他,用大義激勵他,賢德之士就會以死相報。做將帥必須和士兵同甘共苦,共死生,才能領兵作戰。這樣我軍才能大獲全勝,敵人大敗而歸。從前的優良將領,別人送他一瓢美酒,他叫人倒在河裡,這樣就能和士兵共同享用。一瓢酒不能讓一河之水都有酒味,但全軍上下想要以死相報,這就是因為將帥能夠與自己同甘共苦啊!《軍讖》說:“軍井沒打好,將帥不會說口渴;帳篷沒搭好,將帥不會說疲憊;飯菜沒做好,將帥不會說飢餓。冬天不穿皮裘,夏天不用扇子,下雨不打雨傘,這就是所謂將帥的禮節。”和士兵同甘共苦,共患難,全軍就能上下一心,不會離散,能夠南征北戰不言疲勞。這是因為將帥平日積累恩德、上下一心的緣故。所以說,不斷積累恩德,將帥就能獲得萬人之心。

讀黃石公《六韜.三略》上略.節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