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大学,请问:人有生而知之(不学自知)的吗?为什么?

适学


“生而知之”来自于孔子语录,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言归正传,提问者想要表达的是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有没有人生而知之(不学自知)的吗?

要回答你这个问题,我们先弄清楚什么是“学习”,简单来说看书、听课是学习,实践、操作也是学习,在这些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但我想提问者所谓的“不学自知”,应该指的是“不主动学习就知道”,即不去做看书、听课等这类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就要获得小学到大学的知识,恕我直言,这是不可能的。学生不学习不能获得知识,正如农民不耕种不能得到收获一样,只要你想获得知识,无论是主动或者被动只能去学习,只是学习的方法不同而已,所以想生而知之(不学自知)是不可能的,人活着的每一天就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生存和繁衍必备的知识。或许未来实现了人机联接,记忆移植,将拷贝知识的芯片植入大脑,未来人类无需读书,所有知识一目了然,恭喜你,那个时候单纯从获得知识的角度,你可以不劳而获了。只是…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精益生产管理改善


你所说的“生百而知之”大约是指记忆携带,一种是穿越转世,一种是记忆传承。穿越转世的世界上从未发现有真的,包括以此为名度的各种三教九流。记忆传承里的存有完整知知识树的也没有发现有真人。生而知之的现象存在于现实里道一般是指看到某种未知事物会有熟悉感,无师教导而自知其意,内这可能与基因信息存储有关,因此世界上才有人类是否存在前世代这个世代的人类是否是次时代容的猜测。

 根据天赋和学习态度来划分的四个等级。 生而知之者是最上等求知方式,因为自身具有的好奇和兴趣,本能地在生活体验中,通过实践,获取知识。 学而知之者是一般勤奋好学的人,天赋虽然没有什么特出的地方,但通过刻苦学习理论知识,仍然可以读大学,做研究生等成为有用的人才。这是第二等级的人。困而知之者是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为解除疑难问题,而努力求知学习的人,“书到用时方恨少。”这种人,作个不恰当的比拟,有点像我们今天读电大,成人自修大学或职工夜大一类学校的人。按照孔子的看法,属于第三等级的人。 最后还有一种困而不学的人。明明已经在生活与工作中感到非常困难了,却仍然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而是以滥为滥,打牌喝酒“混”日子。这种人,按照孔子的看法,是属于最下等的不可救药的人。 既然有这样四个等级的划分,那么,孔子自己属于哪个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0363761等级的人呢?以我们的看法,他当然应该属于天才的级别,是生而知之的了。可他自己却并不这样认为,在《述而》篇里,他曾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可见,他自己排队是在第二个等级里,也就是学而知之的人。 圣人如此,我们自己对号入座,又该属于哪一等呢?


建戈说教育


我是无神论者

不学习自己就了解,不问人自己就明白,从古至今没有这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