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五代十國時期,在今石景山區魯谷村地區出了一位教子成才的風範人物,他的名字叫竇禹鈞,又號竇燕山。啟蒙讀物《三字經》裡便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語句。竇禹鈞的為人與教子成才,《宋史新編》、《隆平集》及元《順天府志》均有記載,說他是范陽(今北京)人,曾作過太常少卿、諫議大夫,死後葬於城西二十里之玉河鄉魯谷村。宋代參知政事范仲淹對他崇拜倍至,在給他作的《竇諫議陰德碑記》中稱他“義風家法,為一時標表。”並記述了竇禹鈞扶危濟困及創辦書院的事績。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教子圖

竇家一個僕人盜用了主人的二百串房廊錢,後來怕被主人發覺,於是打算將自己的十二、三歲的女兒賣掉,以償所負,自己卻逃跑了。竇禹鈞在集市上,見到僕人的賣女書契,非常憐憫,便將女孩子領回,囑妻子妥為養育。到了出嫁年齡,給選配了丈夫, 送了二百串線,作為嫁禮。僕人聽說後,感激萬分,回到竇家謝罪,而竇禹鈞並不追究。

一年除夕,竇禹鈞在延壽寺(故址在魯谷附近)拾得金三十兩,銀二百兩,第二天一早,便到寺院尋找失主,失主說明原委, 竇將金、銀如數歸還。竇禹鈞溫恤貧孤,“有喪不能葬者”,“有女未能嫁者”,都給以資助;生活艱難的,則借錢給他們經營生計以自給。而他自己卻“居惟素儉,器無金玉之飾,家無衣帛之妾。”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後人所立竇燕山墓

竇禹鈞十分重視子女教育和社會青少年的培養。他於宅南“建義塾數十楹,聚書萬卷,聘請名儒以教遠近”。對遠道而來就學的貧寒學子,供給食宿。由他培養而成才的人很多。

在竇禹鈞的身教以及他所創造的讀書環境薰陶下,他的五個兒子相繼登科,或以文章學稱著,或精通音律、曆法。在那時, 學而優則仕,這五個兒子都學有所成而做了官,長子儀官至禮部尚書,次子為林學士,三子佩為右補闕,四子為諫議大夫、參知政事,五子健為起居部,號稱竇氏五龍。馮道贈竇禹鈞詩道: “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人多傳誦。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氏五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