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四毋说“,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带来什么启示?

王营评教育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孔子的“四毋说”是什么意思?

“毋意”就是不要以主观的意识来望断客观的事实,“毋必”就是不犯绝对主义的错误,就是不要看事情太绝对、“毋顾”就是不要固执己见,“毋我”就是不要太自我,简单来说,这就是孔子的“四毋说”。

孔子的“四毋说”不仅是可以给教育带来启示,也可以给自己的修身养性带来各种启示。

对教育而言,“四毋说”启示我们不要坚持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不要以权威的身份去教导学生,而应该是要以一个交流的态度跟学生来做指导。“毋意”嘛不就是为主观意识来望断这个学生吗?“毋必”就是不要对这个学生下太绝对的观点,“毋固”嘛就是要因材施教恶,毋我就是不要一个人的喜恶来判断这个学生。

对修身养性来说,就更容易理解了。我们修身养性,做到这四个基本上可以达到内圣外王的程度,其实孔子的“四毋说”只是一个理想状态,所有人都达不到,但是他在不断的鞭策着我们往这个方向去奔跑!

我是清霄给,更多文化可以关注我哦!

清霄


孔子的“四毋说”出自春秋孔子的《论语•子罕》。四毋包含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具体意思如下:

毋意:不要凭空猜测。

毋必:不要主观武断。

毋固:不要固执。

毋我: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的子绝四,也就是杜绝四种弊病:沒有主观猜疑、臆断;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行为;沒有自私自利之心。

其实人并非完美无瑕,也许有这样那样的小缺点,但一切有度,如果把上述的“意、必、固、我”发挥到了极端和随时,必然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尽的苦恼和麻烦,甚而是致命的,难以挽回的错误。所以,教育、学习类似于上述的优秀传统之化,能时常反省自己,努力改正自身“意必固我”的种种缺点,不断提高、完善自我,为自己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歌放牛


此语段出自巜论语.子罕》第四章,序号:9.4。原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疏通字义:绝,断。《广雅.释诂一》:“绝,断也。”毋,否定副词,不要。意,猜疑,怀疑。巜广雅.释言》:“意,疑也。”必,固执。固,愚陋,固执。《广雅.释言》:“固,陋也。”我,朱熹注:“私己也。”

此“四毋”乃人生座右铭,对人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自然包括教育工作者。我是教师,教的大一点学生,有时遇到学生课堂上睡着了,打瞌睡。便胡猜想,是否是瞧不起我,不屑听我讲课。其实是学生本人,昨晚未休息好,听着听着,自然入睡,本是生理要求,和讲者讲得好与坏毫无关系,你非得和瞧不起你拉扯到一起,由于意测,发生不愉快的批评,寃枉了学生。故毋意也。

毋必,当教师,乃至所有的人对事皆必须不要固执己见。对事物的认知,对知识切莫固执,特别是在讨论课堂上更要保持谦虚,说不定学先的观点意见是正确的。

毋固,切勿愚陋寡闻。知识乃广博无边,高深莫测,欲“格物致知”何其难也?於教师尤为如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力争达到使学到的知识达到极致,达到完美,穷究事物之原理,穷究事物之规律。学习无止境,教学相长,教师尤其如此,教一辈子书,学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毋愚昧寡陋无知。

毋我,不要私己,不要自私。於教师而言,就是传道解惑授业,倾洒所有知识於学生,倾尽所有精力於学生,此乃教师之正路。(20200506)(谢王营评教育君盛情之邀)(謝系统将拙文推荐进巜头条》首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