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家,從陳姓分出的姓氏你們在哪裡?

在中華姓氏當中,陳姓人口排名第五。與其他大姓不同的是,陳姓分出去的姓氏多,而其他大姓則為外姓併入的多。有人估計全球陳氏人口大約有九千萬,如果再加上從陳姓分出去的其他姓氏,則數量驚人!總而論之,說陳氏是天下第一大族一點也不誇張。


天下第一家,從陳姓分出的姓氏你們在哪裡?


一、媯汭五姓


虞舜後裔的媯、陳、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緣先祖同為舜帝。鄭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因而史稱媯、陳、田、姚、胡為"媯汭五姓"。 舜帝后裔歷經數千年繁衍播遷,蔚為望族,並從中派生出60多姓,其中多為中華大姓,除陳、田、姚、胡姓外,在中華100大姓之內的還有王(一支)、孫、袁、夏、陸等等。 據估計,舜裔人口在全世界約有1.5億,其中陳姓繁衍得最旺盛,約佔一半。現海外成立有"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是一個全球性的民間社團,也是一個包容較多姓氏的尋根組織,目前參加這個組織的有陳、姚、虞、胡、田、袁、孫、車、陸、王等10姓。 舜帝后裔,除以上詳述的陳、田、胡、孫、姚、王、袁、夏、陸等大姓外,尚有40余姓,但其中的一些姓氏,已不見於當代,有的是複姓改成了單姓,有的則已失傳湮沒了。這裡略述一些其它舜裔姓氏。

二、源於虞舜的姓氏

吳氏——吳姓列當今中國第10大姓,佔總人口的2.05%。一般認為吳姓來源於姬姓,周太王之子周太伯、仲雍封於吳,建吳國(今江蘇一帶),子孫以國為氏。但也有人認為有一支源於虞舜,《姓氏急就篇》:"周太王子太伯封吳,其後為氏。舜後封虞,吳、虞音相近,故舜後亦姓吳。""吳"與"虞"同音相轉,且字形相近,所以可以通用。因而吳氏由虞氏而來。在一些吳氏族譜族上記載一個故事:漢高祖劉邦之妻呂后忌恨西楚霸王項羽之妻虞姬,要劉邦將虞姓人全殺掉,劉邦以為不妥,但"妻命難違",於是命下官"將虞姓的頭砍掉",下官會意,命虞姓人改姓為吳。所以舜後亦有吳氏。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出自舜後陳國之地陽夏(今河南太康)。

媯氏——因舜居溈?I,子孫姓媯氏,後來有改作姚氏、虞氏或其他姓氏。

甄氏——《廣韻》:舜陶甄河濱,其後為氏。

遂氏——舜的後代虞遂之後裔,《左傳》舜後封遂國,在濟北。郡望在山東鉅野。

舜氏——《姓源》:虞舜之後。

幕氏——《風俗通》:舜祖幕,支孫以王父為氏。《左傳·昭公八年》載:楚滅陳,晉平公以問史趙。對曰:"自幕至於瞽叟,無違命。"幕、瞽叟皆為舜之先。

鼻氏——舜弟象之後。《千家姓》:象郡族。

司徒氏——《帝王本紀》上說,舜為堯司徒,子孫氏焉。《通志·氏族略》陳有司徒公子招,其後為司徒氏。司徒氏也是當今常見的複姓。

衛氏——衛氏有二源:一為姬姓,周文王子衛康叔之後,封衛國,以國為氏;二為古衛國。

姚姓——舜後,滅於商,見《後漢書·郡國志》。

圭氏——《姓考》:圭國,舜後。《左傳》鄭穆公妃圭媯是也。因舜創玉圭,其裔有以圭為部落之名。

銚氏——由姚演變而來。

負氏——《世紀》說舜遷負黍。

息氏——《元和姓纂》:息,媯姓侯國,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今息縣即其故地。息國有二,周滅商封宗子於媯姓息國之故地。

鄒氏——《姓?》:古鄒國,舜後,姚姓。又有《通志》言:鄒氏,

子姓——宋愍公之後,正考父食採於鄒,因氏。

饒氏——《姓源》:姚舜之後。舜的支裔取饒為部落名,後為氏。

直氏

——舜之後裔直柄之後,以直為氏。

舀氏——《潛夫論·志氏姓》謂舀氏為舜後。

鹹氏——《路史》記,鹹氏為舜後。


天下第一家,從陳姓分出的姓氏你們在哪裡?



三、源於陳姓的分支姓氏

除田姓為陳姓的分支外,數千年的滄桑, 因與風雲變幻,陳胡公始祖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代子孫長於孔子世族四十多代,陳姓分支的田孫胡王等61個(一說75個)姓氏,其中:有王姓的王莽,字巨君生於漢元帝初元四年(前四十五年)卒於地皇四年(公元二十三年),祖籍東平陵(山東省歷城縣東)齊王建八世孫。從五世祖田遂起,改王姓。曾祖父王賀在漢武帝時做過繡衣內史,祖父王禁做過庭尉史,王莽的姑母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王莽一出世的時候王政君已當了四年皇后。陳完的五世孫陳書之子憑始改為孫姓,為姜姓齊國之卿,如孫武的祖父田書改為孫書,其後孫武孫臏皆以孫為姓,在我國曆史上有不少孫氏名人,大都是陳胡公滿之裔孫。

三國時期的孫權、我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亦屬其後裔。查閱孫氏祖譜便知。車、陸、敬、針、袁、孔、慶、少西、夏、司徒、司城、威、靖、嘗法、胡、胡非氏、胡母氏、愛氏、轅氏、榱氏、五王、子鞅、子寤、稟丘、子芒、子禽、仇子、子沮、子石、子與、子獻、子佔氏、賜氏、於陵氏、威王氏、穰氏、車氏、偃師氏、公良氏、恩氏、斗門氏、子穆氏、子枋氏、子尚氏、宗氏、盎氏、顓孫氏、原伴氏、原氏、舀氏、儀氏、來氏、子使氏、子宋氏、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等、風俗通等載漢高祖徙齊諸田,而有第一至八氏,都為此八姓為齊田氏之後,後改為第氏。這些分支姓除胡、王、袁、田、孫、陸仍是中國的大姓外,其中有一些姓氏已不見於現代。

天下第一家,從陳姓分出的姓氏你們在哪裡?


田姓:陳姓引以為榮的一個重要分支 。田姓是陳姓的主要分支,今列中華100大姓的第34位。 田姓的始祖是春秋時的陳國公子完,陳完又稱田完,諡號敬仲,其事在《左傳》中有多處記載,司馬遷《史記》有《田敬仲完世家》。

胡姓:陳滿諡胡公,21世陳衍次子陳與以滿公諡號胡為姓。關於胡公的這兩個來源,宋代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說:"胡氏,子爵。其地在今潁州汝陽西三里胡城是也。春秋定公十五年,楚滅之,其後以國為氏。或雲:胡公滿封於陳,其後亦為胡氏。"他在這裡提出了兩個來源,但最早的姓氏書籍、早在漢代的《世本》認為胡姓源於陳胡公,且大多數胡姓族譜均記為源於陳胡公,所以我們還是取胡姓以胡公諡號為氏,與陳姓同源之說。

袁姓:以字為氏 袁姓列中華大姓第33位,佔總人口的0.54%。 袁氏姓源比較純正,主要出自媯姓,即為虞舜之後。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和《元和姓纂》諸書記載:陳胡公媯滿生申公犀侯,犀侯10代孫名諸,字伯爰(或記為伯轅),其孫濤塗,春秋為時為陳國大夫。濤塗以祖父之字為姓,為爰姓,或記為轅姓。由於當時"爰"字和"袁"、"轅"、"?r"、"??"、"援"等字音同,所以後來的子孫就分別以之為姓。

敬氏——《元和姓纂》:敬,陳厲公子敬仲之後,以諡為氏。

慶氏——陳桓公五世孫有慶氏,陳有慶虎、慶寅。

夏氏,子夏氏,少西氏——陳宣公庶子子西,字子夏,其孫徵舒以祖父之子改姓夏,子夏後人有子夏氏、少西氏。

針氏——《元和姓纂》言:針,出自媯姓,陳僖公之孫針子之後。

宗氏——《元和姓纂》言:陳宣公六世孫有宗來氏,陳公族。

盎氏——爰盎之後,即袁濤塗之所傳。

顓孫氏——《風俗通》:陳公子顓孫仕魯,因顓孫為氏。

原氏、原仲氏——陳大夫原仲之後。

儀氏——《潛夫論·志氏姓》:陳姓之後有儀氏。

來氏——《潛夫論·志氏姓》:陳公族有來氏。

子仲氏——《風俗通》:陳宣公之子子仲之後。

子宋氏——《元和姓纂》:陳宣公子楚,其後為子宋氏。

子石氏——陳桓公之子石之後。

子佔氏——《世本》:陳桓公生書字子佔,其後以字為氏。

子輿氏——《姓譜》:陳桓公之子石之後。

子沮氏——陳桓公生子沮,為子沮氏。

子獻氏——《世本》:陳桓公孫子獻之後。

子鞅氏、子穆氏、子枋氏、子芒氏、子禽氏、子寤氏——皆陳僖公八子後人所承父祖之字為姓。

偃師氏——陳悼公太子偃師,後代以王父字為氏。

司城氏

——陳哀公之子邾勝之後。

師徒氏——陳成公之子公子招,官任師徒,其後代以師徒為姓。師徒氏是中國的大姓之一,後裔遍佈海內外。

恩氏——陳大夫成仲不恩之後。

公良氏——陳姓之支族。春秋時孔子弟子有公良孺,陳人,賢而有勇。曾以家車五輛跟隨孔子。

斗門氏——《元和姓纂》:陳鬥父之後。

孔氏——孔氏有二源,主支為子姓,宋公族,即孔子之族。另一支為陳姓之後,陳公族有公孫寧,稱孔寧,其後有孔奐。

宗氏——陳宣公五世孫宗來,改姓宗。

文氏——敬姓傳至五代晉朝時為避晉高祖石敬唐之諱,凡敬姓人都改為文姓。

天下第一家,從陳姓分出的姓氏你們在哪裡?


四、源於陳氏大分支---田齊的分支姓氏

孫姓:因賜為氏 。 孫姓在當今中國100大姓中列第12位,佔全國總人口的1.54%。在宋代的《百家姓》中居於第三位,是中國傳統大姓之一。 孫姓歷史悠久,來源較多,但主脈為戰國軍事家孫武、孫臏,三國東吳孫權,近代中國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一系,源於媯陳田氏,是陳田的一個主要分支。

王氏: 出於媯陳一支的為北海王、陳留王,乃舜裔齊田之後。 《通志·氏族略》說,王姓"出於北海、陳留者,則曰舜之後也。其先,齊諸田為秦所滅,齊人號為王家,此媯姓之王也"。《姓氏考略》載:"北海、陳留之王,皆舜後。其先,齊諸田為秦所滅,齊人號為王家,考為齊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改田姓為王姓。"王莽出於此脈。《漢書·元后傳》:"孝元皇后,王莽之姑也。莽自本曰:田和有齊國,三世稱王。至王建為秦所滅,項羽封建孫安為濟北王,齊謂之王家。因以為氏。"

陸姓:以鄉為氏 陸姓在中華大姓中列第70位。 陸姓源出媯姓陳氏的田齊一系。《通志·氏族略》載:"陸氏,媯姓。田敬仲之後也。齊宣王少子通,封於平原般縣陸鄉,即陸終氏之故地,因以為氏。"陸姓源出齊宣王田闢少子田通,田通封地陸鄉在今山東樂陵西南。《元和姓纂》將陸氏世系說得更詳細。陸,齊宣王田氏之後。宣王封其小兒子田通於平原陸鄉,因鄉為氏。漢代陸賈,官拜大中大夫,著《新語》12篇。陸賈子孫過江居於吳郡吳縣,到三國時的吳國,陸賈后裔陸遜為三國名將,孫吳大都督,其子陸抗,也官到大司馬。其後陸機、陸雲均為晉代文學家。陸雲在其《祖考頌》中稱:"承黃虞之苗緒,在周之衰,有媯之後。"把自己的祖源上溯到媯姓。

嘗氏——齊孟嘗君之後。

法氏——田氏之裔,齊襄王名法章,因以為姓。秦滅齊,子孫不敢稱田氏,以法為氏。

車氏——漢丞相田千秋,因為年老,出人乘車,人稱車丞相,子孫有取車為氏者。

靖氏——單靖公之後,田姓族。

第氏、第一氏、第二氏、第三氏、第四、第五氏、第六、第七、第八氏——《後漢書·第五倫傳》:齊諸田徙園田者多,故以次第為氏。先遷者為第一。以後第一至第八統一改為第姓。

廩邱氏——《通志》:齊大夫廩邱子之後。

賜氏——齊大夫簡子賜之後。

於陵氏——田姓之後於於陵,以地為氏。

五王氏——齊國有威、宣、閔、襄、建五王,秦滅齊後,其後裔中有一支以五王為姓。

威王氏——齊威王之後。

穰氏——齊穰苴之後。

母氏——齊宣王奉其弟子母丘,叫其繼承先祖滿公的祭祀,賜姓胡母。其後代分為胡母、母丘、母三姓,以後統一為母姓。

薛氏——陳完第十代孫孟嘗君,被封邑薛地,齊亡後,後裔以薛為姓。

丁氏——三國時吳國大將軍孫匡,因貽誤戰機被孫權強令改姓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