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寫詩評昭君出塞,不滿新政的歐陽修跟風也寫了首,高下立判

王安石、歐陽修都是北宋時期優秀的文學家。

雖然,在歐陽修面前,王安石是一個晚輩後生,但是歐陽修對後輩其實非常豁達,王安石和歐陽修兩人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常密切。

王安石寫詩評昭君出塞,不滿新政的歐陽修跟風也寫了首,高下立判

歐陽修早年非常讚賞王安石的才華,寫下《贈王介甫》送給王安石,王安石也寫下《奉酬永叔見贈》回覆歐陽修的讚賞。

王昭君和西施、貂蟬、楊貴妃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王昭君原先是漢元帝當時的一個普通宮女,據說,漢元帝當時選妃,是看畫師毛延壽所畫的,後宮所有宮女的畫像。但是王昭君並不願意賄賂毛延壽,於是,毛延壽並沒有將王昭君按照她本來的樣子在畫上呈現出來,漢元帝也因此沒有將王昭君選入後宮。

王安石寫詩評昭君出塞,不滿新政的歐陽修跟風也寫了首,高下立判

後來,南匈奴首領呼韓邪來到長安,想要做大漢的女婿,讓大漢和匈奴結為姻親。漢元帝並不想要將貌美的人嫁給呼韓邪,於是就將畫像上並不美麗的宮女王昭君召來,有意讓她嫁去匈奴。

讓漢元帝吃驚的是,王昭君其實是個實打實的美人,但是命令已下,漢元帝也沒辦法再將王昭君留在身邊,只能忍痛將美人王昭君送去匈奴,之後便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安石寫詩評昭君出塞,不滿新政的歐陽修跟風也寫了首,高下立判

三年之後,呼韓邪突然去世,王昭君本來要按照胡人的傳統,嫁給雕陶莫皋,也就是呼韓邪和他前妻的孩子。

王昭君上書給漢元帝,表示想要回大漢,漢元帝當時正沉迷在男歡女愛之中,讓王昭君就按照胡人習俗嫁給雕陶莫皋。

幸運的是,嫁給雕陶莫皋的王昭君,深受雕陶莫皋的憐愛,之後的生活也算是完滿。

王安石寫詩評昭君出塞,不滿新政的歐陽修跟風也寫了首,高下立判

王安石在知道了昭君出塞的事情之後,為她寫了詩《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杆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其中的明妃就是王昭君。其中,“含情慾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和“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兩句中,王安石感嘆了王昭君孤獨一人遠嫁匈奴的悲慘,同時也直接表現了對漢元帝的不滿。

王安石寫詩評昭君出塞,不滿新政的歐陽修跟風也寫了首,高下立判

王安石的這首詩一經傳播,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許多人都作過關於昭君出塞的詩,大多數都是直接表達對王昭君的同情之類,唯獨王安石的這首詩直接抨擊了漢元帝的做法,借詩抒發知音尤其重要的感情。

當時的王安石還沒有做宰相,滿腔抱負,卻唯獨沒有施展的地方,這首詩也是表現了王安石不得志、鬱鬱寡歡的情緒。

很多人在看完王安石所作的《明妃曲》之後,紛紛站出來寫詩力挺王安石。 歐陽修也是其中一個。

王安石寫詩評昭君出塞,不滿新政的歐陽修跟風也寫了首,高下立判

歐陽修寫下《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寫詩評昭君出塞,不滿新政的歐陽修跟風也寫了首,高下立判

在這2首詩裡也是同王安石一樣批判漢元帝。“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這一句,皇帝連就在身邊發生的事都看不清、摸不透,更不要說是制服萬里之外的夷狄了。

王安石與歐陽修的這兩首詩都寫於1059年,當時的北宋既有內憂又有外患,宋仁宗為了和遼、西夏議和,簽訂慶曆和議,苟且偷安。而國家內部臣子、君王不顧國家安危,做事昏庸無道,只知道在內廷享樂。

他們二人都是,藉著批判漢元帝的名義,諷刺北宋當時的混亂,抒發心中的不滿。

王安石寫詩評昭君出塞,不滿新政的歐陽修跟風也寫了首,高下立判

參考資料:《宋史》、《唐詩宋詞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