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什麼?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什麼?

“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詞的縮寫。此語出於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關乎天文,以察時變,以化成天下。

文化是一個漢語詞語,就詞的解釋來說,文就是“記錄.表達和評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

文化的特點是:有歷史,有內容,有故事。

文化是一個含義極廣的概念。由於其內涵和外延的不確定性,導致對這一概念所下的定義,歷來莫衷一是。劉向《說苑.指武》中有這樣幾句話:聖人之治天一,先文德而後武務,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最早把文化作為專門術語來使用的是被稱為“人類學之父”的英國人泰勤,他在1871年發表的《原始文化》一書中給文化下了定義:文化是一個複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里所得的一切能力與習慣。

而在中國,“文化”一詞的含義也十分廣泛,讀書寫字.修養.文學.藝術.文博.圖書.考古學.民俗.禮儀.民族宗教等都可稱做文化。文化是指人類所創造的全部精神財富。

文化雖然包羅萬象,好像一個筐,什麼都可往裡面裝。但正如餘秋裡先生概括的“文化是一種養成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

現代社會有很多很多的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企業文化,舉辦柑橘節,又稱柑橘文化等等。

但我認為中國文化的核心應該是家國情懷,愛自己的家庭,然後延伸到愛自己的祖國,這才是基礎,一切的文化都要由此而延伸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