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反思:一次难忘的买菜经历 | 我的食物简史

野味反思:一次难忘的买菜经历 | 我的食物简史

我所在的城市襄阳古城,有着2800年历史。在四十年前,来自北方的我们没有选择地留在了这里,完全是父母的原因。他们带着我们“转战”南北,也可以说是走南闯北,最后决定留下来,也是部队改编的需要。襄阳这个地方在南北交界,七省通衢,有大米更有面粉,用他们的话说,“有米有面”挺好。他们是纯北方人,多吃面食,对大米不是特别苛求,但粮店里买不到面粉可不行。随后,他们先后退休,我们姊妹四个都陆续融入了这座城市,成家立业,有了孩子。


记得二十年前,孩子有七八岁了,哥哥妹妹的孩子大小差不了多少,经常周末在一起聚一下。那时候一起聚不太讲究吃得多好,就是想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开心。


一个周末,又是该聚的时候了。突然不知道谁提出说烧刺猬特别好吃。让我去菜场里去看看有没有刺猬卖,买几只。好吧,不会做菜,会吃啊!按吩咐照办,没想太多。


离住处不远,大概几百米的距离,有一个大型菜市场,远近闻名,东西很全,想买什么都有,而且市内一些特色餐馆,食材定点采购必须来这。

野味反思:一次难忘的买菜经历 | 我的食物简史

那天是领着孩子进去的,直奔生鲜摊档。看摊位上摆满了野兔、野鸡之类(二十年前还没有禁售这些)。孩子很好奇,看着这些就来了兴趣。问过了摊主,有刺猬,还独此一家,不能砍价。而且只卖肉,不卖皮。摊主说皮要回收。好吧,我也不吃皮。

“要吗?”

“要!”

摊主从生锈的铁笼子里抓了一只,刺猬顿时缩成一团,浑身刺全部支棱起来。他不由分说,拿起团状的刺猬,动作娴熟,刺猬肚皮朝上,只听见一阵阵像老鼠一样的叫声戛然而止。一只去了皮的刺猬就生生地放在了一旁,没了生息……当时我的脸色一定是很难看,旁边的一个摊主还解释说,就是这样,这样才新鲜!活宰啊,没见过这样的,人生头一次!

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对旁边摊位上的五颜六色的野鸡产生了兴趣,并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拔了一根鸡毛,摊主不乐意了。感觉自己神都没定下来,付了钱,还在为刺猬难受,就连忙道歉。摊主说不行,非要我买下他这只少了一根毛的野鸡。那种囧态,现在依然记得。提着刺猬,不住地道歉,又不能责怪孩子,孩子只是好奇。也许是看我心诚,他最后还是放过了我们。

那次聚餐,真是食不甘味。过去了二十多年,那次菜烧得什么味,完全记不得了,吃了没吃,也记不清了。但是刺猬短暂的挣扎一直在眼前。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动过吃野生动物的念头。

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眼下疫情爆发,和人们猎食野生动物不无关系。人类是该反省自己了,只有对大自然心存敬畏,才能和地球和平相处。


良食基金致力于促进食物体系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机构愿景:同一世界,同一健康。机构使命:推动良食改善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星球健康。

2019年6月24日,良食基金在北京发布《良食倡议》。


我们认为以下观点不证自明:


生物多样性的流失与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威胁。

没有人应该挨饿。

没有人值得为不好的饮食方式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

不应该浪费食物。

没有任何理由需要让农场动物遭受虐待。


我们认同以下观点:


改变现有的饮食结构和生产方式能够积极有力地延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公众健康,并且在人口增长情况下更好地保证粮食安全以及社会公平。


良好的饮食结构能滋养身心和社群。好的食物生产与消费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好的食物是改善公众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最有力杠杆。


每一个人都应当了解自己的食物是怎么来的以及如何影响自己以及世界。


饮食、健康与环境保护的科学证据已经非常清晰,我们需要立即行动。


在生态文明时代,每一个公民都有绿色消费权。


我们承诺并且呼吁全球所有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为了人类未来,践行以下《良食倡议》:


植物领先——以植物菜品为主,占比不少于85%。

动物福利——不支持让动物受虐待的产品,比如笼养鸡鸡蛋。

健康饮食——选择全食物,支持健康烹饪,避免高糖、高盐和深加工食品及饮料。

减少浪费——节制点餐,实施光盘。

当地当季——尽可能选择当地当季食材,支持生态种植,支持小农。

循环永续——减少一次性用品,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如有可能,实行垃圾分类。

生物多样——拒食野生动物,选择可持续水产,支持可持续的多样食材。

食物教育——推动食物教育,参与食物教育课程。


「良食基金」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旗下关注食物与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基金,旨在引领食物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通过良善的食物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野味反思:一次难忘的买菜经历 | 我的食物简史

微信公众号:何以为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