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讓曾國藩改名改命,還列為子孫必讀“人生智慧第一書”

引子:

曾國藩先生被稱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因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不僅生前舉足輕重,身後也影響深遠。

先生修身、齊家、治兵的理論更被後來人奉為瑰寶。

可有誰知道,竟有一本奇書讓他改名、改命,

並且被他列為子孫必讀的“人生智慧第一書”呢?


此書讓曾國藩改名改命,還列為子孫必讀“人生智慧第一書”

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先生

一、影響深遠的奇書

這部奇書就叫《了凡四訓》

曾國藩先生對《了凡四訓》最為推崇,深受此書影響,讀後改號“滌生”

“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汙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曾國藩治家全書·日記》)

曾國藩還將其列為子侄必讀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書。

《了凡四訓》,正是這本書,改變了曾國藩的一生。讓他從浮躁邁向成熟!

胡適先生也曾把它當做是“研究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品”。(胡適:《〈精本袁了凡先生四訓〉封面題記》)。

這本書裡面包含了最偉大的儒、釋、道家三家學說,這在古代典籍中並不多見,採用活生生的個人經歷來說明這三家學說,五百年來,那可能就只有《了凡四訓》這一本了。


此書讓曾國藩改名改命,還列為子孫必讀“人生智慧第一書”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二、影響何以如此之大

《了凡四訓》是明代大儒袁了凡先生為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四篇家訓。

此書以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數十年的學問修養,揭示了命運的原理和改變命運的方法。

這四篇家訓分別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

  • 第一篇《立命之學》

是全書的總綱,闡發了“命運在我不在天”的道理;

了凡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切身體驗,現身說法,以論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

也講述了了凡先生從終日消極懈怠到積功累德、自求福報的轉變過程

  • 第二篇《改過之法》

主要論述在行善積德之前,須先端正自己的心念,將自身缺點一一改正。

具體方法就是“見賢思齊”,以古之聖賢為榜樣;敬畏天地鬼神,不起絲毫邪念;立定決心,勇於改過。

其關鍵在於永存善心,只此一點,則邪念不生。

  • 第三篇《積善之方》

了凡先生列舉了大量事例,說明“積善餘慶”的道理,對於何謂真善、至善作了充分的論述說明,並將善行分門別類,一一展開論述。基本統攝了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也詳細闡述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方法,這是立命之學具體的實踐。

  • 第四篇《謙德之效》

闡述了“滿招損,謙受益”之道;更舉“天道”為例,以說明“人道”抑滿扶謙之理。告誡我們要謙虛謹慎,恭敬卑下,虛己待人,並列舉事例加以論證。進一步強調“抬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由我”的理論主旨去除為善者的驕慢心理,以達到改變命運的效果。


此書讓曾國藩改名改命,還列為子孫必讀“人生智慧第一書”

《了凡四訓》書影

這四篇文章分別來自袁了凡先生不同時期的著作。

其中《立命之學》是袁了凡晚年為訓誡兒子而作的,初名《戒子文》,《稗乘》和《叢書集成初編》所收的即為此篇並附以“功過格”。

  • 《改過之法》、《積善之方》

是他早年著作《祈嗣真詮》(此書分改過、積善、聚精、養氣、存神、和室、知時、成胎、治病、祈禱十篇)中的兩篇。

  • 而《謙德之效》則取自他晚年所作的《謙虛利中》篇。

在清人編纂的《丹桂籍》中,這四篇文章題名為《袁了凡先生四訓》,後世遂以《了凡四訓》流傳。

《了凡四訓》成書以後,頗受後世推崇,對於世道人心之提升大有裨益。

據清代彭紹升居士《袁了凡傳》後的按語記載,袁了凡逝後百餘年間,“功過格盛傳於世,世之慾善者,慮無不知效法了凡”。


此書讓曾國藩改名改命,還列為子孫必讀“人生智慧第一書”

見賢思齊

三、《了凡四訓》金句選讀

  • 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

即使是命中應該榮華顯貴,也要常常存落魄的念頭;即使是命中應該萬事順利,也要常常存不順的念頭。

這句話提示我們做人、做事要低調、謙虛。

  •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

《周易》為君子謀劃,趨向吉祥避開兇險。如果天命是一成不變的,那吉祥怎麼可能趨向,兇險又如何避開呢?

  • 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

人世間能夠享有千金產業的,一定是個擁有千金福報的人;享有百金產業的,也必定是有百金福報的人。

  • 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

知道羞恥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知道羞恥的人就是很高尚賢明的人,如果不知道羞恥的話就相當於是禽獸了。這就是改過的關鍵點。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所有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各人的方寸心田。只要從心裡去求福,沒有感應不到的!”

能向自己心裡去求,那就不只是道德仁義可以求得,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貴也可以求到;所以叫做內外雙得,這樣得到的都是有益的。

一個人如果不能自己檢討反省,只是盲目地向外追求名利福壽,則不懂得求來與否還要聽從天命,得到的本來就是命裡有的。如果刻意強求,那麼,最終心裡的道德仁義和身外的功名富貴都會失去,內外雙失就毫無益處了。

  •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

一定要天天發現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一定要天天改過自新。倘若一天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就會在這一天裡安心於自以為是的狀態;倘若一天沒有過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沒有進步可言。


此書讓曾國藩改名改命,還列為子孫必讀“人生智慧第一書”

獻給用於改變命運的人


【結語】

親愛的讀者,《了凡四訓》這本書,確實值得去讀一讀。

讀後,您會發現你的世界從此真的有所改變!

你還有什麼好書推薦分享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