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怎麼才能讓父母不再頭疼?

叛逆期,怎麼才能讓父母不再頭疼?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當前的子女教育裡面,大部分問題跟父母有很大的關聯,比如讓孩子獨立,父母又扮演了陪伴和管束的雙重角色,不由自主的就會過度,導致孩子不僅獨立的晚,還產生很多負面情緒。而叛逆期實際上是整個孩子獨立前教育的最大問題,孩子父母最頭疼的就是這個時期,叛逆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一共有三段時期,分別是:

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三個叛逆期,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個性、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有的父母會覺得第三個時期才最重要,前面好像沒什麼問題,這樣想是不對的,前兩個時期如果教育到位,第三個時期會省心很多。

日常生活中,聽到很多的父母在抱怨孩子不聽話,小到3歲,大到30歲,30歲還不聽話?我想問問,這樣的父母,你累嗎?你打算管到多大你才放手?其實有時候,不是放手,而是放心,心放下來,也就可以放手了。


叛逆期,怎麼才能讓父母不再頭疼?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但是心放不下來就必須得這樣管嗎?有很多父母,說孩子沒有安全感,我覺得是你沒有安全感。有些父母經常出門,孩子獨立感就會好一些,父母跟孩子都能夠接受彼此的適當“脫崗。”越是成天圍著孩子轉的父母,越是不放心孩子,出去參加個社會活動都不許,你說這樣的孩子,何年何月才能自立?而父母呢,尤其是有的媽媽,由於常年這樣的教育,孩子變得保守沒自信,變得有情緒。母愛的確偉大,但是有時候這樣事無鉅細的關注,會讓孩子恐懼和牴觸的。還有的孩子媽媽,精力給孩子身上放的太多,影響了夫妻感情,影響自己事業,導致夫妻散場的也不在少數,更有甚者,為了孩子不離婚,堅忍,而實際上,不離婚並不能拯救孩子,孩子捕捉家庭信息的能力遠遠超過你的預期和認知,最荒唐的就是,孩子上大學以後離婚,但是孩子一句話就讓你百味乏陳:其實我早就知道你們過不下去了,只是配合你們演戲而已。

言歸正傳。

父母的管教,一味的火爆,肯定是不可取,但是一味的哄著,也是不行的。孩子的叛逆,對很多父母來說,的確是個艱難而有深度的話題。中國的傳統式思維,導致很多父母不會放養,就得圈養,“建立中國式家長式的權威”是個“優良”的傳統。很多父母就是一手拿著古代帝王術,一手看著子女教育的。那我請問你,如此矛盾之下,你怎麼教育好孩子呢?父母向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反過來孩子跟家長討還權利和自由。基於這個前題,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衝突就會發展的更加慘烈。

關注教育網和親子類網站,並且從一些平臺的互動和了解中,我們發現,越是衝突嚴重的父母,越是發愁。所以說,其實你是不瞭解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說,你一直在跟自己教育,而不是針對孩子,因為那種教育方式是你想要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

我們把叛逆期的三個時期來逐一說明一下:


叛逆期,怎麼才能讓父母不再頭疼?

編輯搜圖

圖片模糊,建議替換或刪除×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幼兒叛逆期:意識初步形成

年齡:兩歲三歲左右

這是時期,是培養獨立意識的開始!

過去的孩子,這個階段大概在2-3歲間開始,如今,因為更注重孩子教育,包括母教,胎教等等,孩子的被動意識喚醒的比較早,基本上已經提前到了1歲多,一方面現在孩子的確越來越聰明瞭;這是生理聰明。另一方面是父母撫養孩子用心更多了,所以你開始對孩子說“好”說“不好”,而孩子第一個“不”,就是從父母這裡學來的。這個時期,孩子會手拍,腳踢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和拒絕。其實,心理學上,這種行為,是孩子意識裡最早開始的與父母的分離。在這個意識形成的過程裡,每一個孩子都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度,開始排斥外界,疏遠大人,感受與大人之間分離的快樂,並逐步開始有自我意識,形成孩子的自我品質。

這個時期的孩子,正好是上幼兒園的年紀,說到這裡,父母們一定有同感,有的孩子送去不怎麼鬧,有的哭半天,不管怎麼樣,都很好,說同意的,牴觸的輕一些,說不去的,牴觸的重一點,但是,孩子只要會說“不去”說明他懂拒絕,心理正常且健康,這是心理聰明

首先,高興的時候跟他商量。不要勉強,這樣對導致孩子的心理上被深度勉強一次,為以後留下陰影。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假設法。假設去了幼兒園,有老師帶領你滑梯,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還有老師教你唱歌,描述一些他可能引發興趣的內容,他會有憧憬。

第三個方法,選擇法。那你看,是我送還是姥姥送,是今天下午去,還是明天下午去?拉鉤不耍賴,確認一下。

這是第一個叛逆期,是父母們遇到的第一關,它決定了你和孩子之間的教育會定個調子,孩子3歲時,你脾氣很不好,到了10歲以後你改的脾氣好了?有這樣的家長嗎?我培訓教育這麼多年了,真沒見過這樣的人。

所以,第一個時期,父母給出的處理方式一定是事前預想過,自己接受,孩子也應該可以接受,而不是孩子應該接受,意義是,從此建立與孩子之間可以協商和換位思考的良性引導,避免強制性。而沒有強制性,孩子的牴觸心理自然就少,可以幫助他健康的建立陽光正面的心態和情緒。溫馨提示:3、4歲開始有意識的引導性別區分,並在5、6歲開始讓孩子自己睡。


叛逆期,怎麼才能讓父母不再頭疼?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第二個時期,也就是青春期開始的叛逆期:10-12歲

關注孩子的分享意識

該鍛鍊他的分享意識了,有好吃的東西,是不是惦記留一份,有好玩的玩具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有想法是不是可以交流,遇到好看的好玩的是不是願意講給別人聽。初步有了這樣的意識,以後的性格會變得大方。與人相處會順風順水。

有的孩子,會鄭重的跟你宣告:“我已經是個大人了!”孩子依然風風火火,但是已經不喜歡你出門再拉著手了。

過去聽話,這會開始反駁了,開始頂嘴了。這些情況表明,他長大了。

這個年齡,脾氣似乎不那麼好了,那是因為他不再希望你過多的管教了,這是一種本能的表現,請尊重這種表現,隨機還伴隨強烈的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可能7、8歲就已經出現一點徵兆了,這個時候,孩子也會倒逼你的教育方式去改變,你需要多一些互動和溝通跟他,放棄家長一言堂的方式,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溝通為主,如果你溝通不了,那你去聯繫溝通的技巧再來,反對強制,因為你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好,而不只是教育。孩子煩惱,你也會煩惱,幫他也是幫自己。試著逐步將自主權交還給孩子,但是這個交權的時候,一定要適度的交,慢慢來,並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時候,幫助孩子換個角度看待,引導他找到喜歡的東西和事物,這個時期的孩子,心靈上需要一個明顯的愛好來填充。代表問題,孩子花了一幅畫,很醜,怎麼辦?孩子把手機拆了,因為他好奇,怎麼引導?說明他對新事物有了強烈的好奇感,引導他找到最喜歡的小領域,需要的話,陪孩子一起瘋一下。提出問題,讓他思考以後告訴你。這就多了一個話題輔導他,對於你不會的東西,虛心問他,或者一起找答案。孩子會更願意與你親密。他主動,他才能配合你,都是你主動,他還有什麼要配合你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是生活上,行為上,甚至還有學業問題。為什麼?一方面是親子關係的不和,讓他們缺少有效引導,缺乏好的學習動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情緒不佳,除了逆反不想學習,還會把精力拿出來與父母對抗。

所幸,這個時期的課程即使偶有遺落,還能修復。

有的父母,從孩子一年級就開始大包大攬,於是學習成了父母的的事,孩子不僅學不會,更不想學,每次考試家長還期待考好成績,你覺得可能嗎?你不如幫他制定一個學習習慣,培養他的作息時間和自律來的更有意義一些。


叛逆期,怎麼才能讓父母不再頭疼?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第三關,12-18歲的青春期(也有的說法是12-15歲)

目的:就是徹底獨立,準備放手。

這個時期的孩子,帶著青春的浮躁、衝動和幻想。所以,即使打他他也不反抗,你打到手疼,他脖子一擰就揚長而去,這是顯性表現。還有的孩子長期內向,管教太嚴,他可能未必揚長而去,但是他會自虐這樣的極端方式來發洩不滿。也看見網上時不時有新聞,孩子們極端的表現。所以,在這裡,提醒所有的父母,孩子的叛逆期,男孩女孩表現雖有區別卻又很多相似之處,如果你前十年教育都很失敗,那麼你指望猛然間再去整改,那是非常困難的,孩子教育,越早開始科學合理越好。不要總期待靈丹妙藥,即便治好了身體創傷,心靈的傷痕可能一輩子都痊癒不了。

青春期是典型的一強一弱,身體發育成熟,很強壯,但是心理很脆弱,

即將邁進成人禮的孩子,常常遭遇到各種挫折感,在身體與心理矛盾的自我糾結和成長中,孩子開始有了更多樣的情緒表現:對女孩來說,會變得內向並體驗到自我懷疑、愧疚或抑鬱等情緒;對男孩而言,則更多地體驗到暴躁和憤怒。正如我們日常看到那樣,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都處於“愁煩”的狀態。

那麼這個時期,孩子們最渴望什麼呢?被認可,被尊重,他們開始尋求支持;“講義氣,”重視同學關係,愛恨分明,如抽菸、喝酒,這些行為雖然都是自我行為,不會被支持和允許,但是這是孩子們自認為的義氣,這意味著他們成熟了,並開始擺脫對父母的依賴等。這也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會面臨一些危險,如網絡成癮、偷嚐禁果,賭博,甚至觸發法律等。

那怎麼樣來度過這個敏感的時期呢?

你需要信任孩子,一定要保證信任的基礎。

除了信任,還需要支持和理解他,並且把他當做獨立的個體,當成成人去對待,他希望做一些大人標誌的事情,比如,男孩想要開車兜風,女孩想要化裝舞會。

除了信任,還要給他足夠的支持和引領,外出野營的路線,讓他負責規劃,帳篷交給他,燒烤也交給他。他會很樂意做些。嘗試中,難免失敗,失敗時,給他支持和引領。鼓勵和安慰。但是成功時,也別忘肯定和表揚。切記說了不算,你失信一次,以後就不信任你了。失信多次,只能讓孩子們從心眼裡鄙視你。

引領獨立的一些方式:平時出席一些聚會,可以帶上他,體驗大人們的氛圍,考驗禮節與交際態度。走親訪友帶上他,社會公益也帶上他,見識不同的時間,既可以積極的影響他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又可以佔據一些時間,減少在家遊戲或者外出搞哥們義氣。

如果你此前這些的教育比較成功,已經成功的刻畫了你為人父母的形象和基礎,那麼此刻,你可以跟他(她)做真正的朋友了。

這個時期,要多多注意孩子的回饋,一個心裡有父母的孩子,會在點滴的事情上給你回饋,讓你溫暖,也要注意,你所做的所有教育行為,都是可以跟他要回饋的:你跟他溝通,他跟你也要溝通,你帶他出門,有些活動他也要帶你出門,你肯為他收拾行囊,你出門,是不是也幫你做點什麼?我們前面為他,要在後面考驗他為人。這才是合格的表現。

總之,不同時期的孩子有不同的困擾。對於他們的不聽話、叛逆,父母要有清醒的認識。下面是一些原則性的提醒,更是很多父母容易疏忽的:

1. 保持平衡。不要讓你和孩子之間的天平傾斜,如果錯了,及時糾正。

2. 父母不是你當出來的,而是孩子認可出來的。

3. 一起守信,一起成長,一路引領,你即是父母也是導師,要麼信服你,要麼佩服你,否則你就是失敗的。

子女教育,其實是一個很溫馨的命題,這個命題的長度,融入到了每個家庭人員的血液和生命的長度裡,其實,是一個溫馨的過程和一個個成長的驚喜畫面,就看父母怎麼看待,怎麼對待,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生活裡演繹最好的自己,那麼你心中孩子的角色演繹不好了,你應該去幫助他,你也有演繹不好的時候,學會彎腰和道歉,這才叫其樂融融。子女教育,其實就是情感的昇華,她是一個欲取先予的過程。

記得看過這樣一個說法:夫妻之間因為太孤單了,才有了孩子,你傾心培養孩子,孩子給你帶來成長的喜悅和快樂,這本身就是一份人性裡的溫暖投資。

孩子的成長和成熟是需要時間的,可是有了時間,也未必就能成熟,還是需要一些修煉的,這些修煉,只有自己去經歷,去承受,才能成就。

所以,請善待你的作品,就是善待生活,善待人生。我們要做的不是教育,其實是感受生命長度的浪漫和溫情,除了生命的傳承,還有一份存活於世間的價值和肯定。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的,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因為自己的教育而心生驕傲,

有一天,孩子也必然會成為你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