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宮裡興風作浪不思報滅門之仇的上官婉兒,到底是怎麼想的

人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那麼滅門之災是不是更甚呢!

然而唐朝就偏偏有這麼一位各色的大嫚,她不但不思報父仇報家仇,竟然還想方設法地去討好殺死祖父、父親讓自己家破人亡的的大仇人武則天——這個人就是備受後人非議的上官婉兒。

在宮裡興風作浪不思報滅門之仇的上官婉兒,到底是怎麼想的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寵臣,高宗李治繼位後,又得到高宗的寵信,被委任秘書少監。

此時的武則天已經登上了皇后的寶座,可是野心勃勃權利慾極強的武則天,已不再滿足掌管三宮六院,她現在要想的是大唐的天下。

為了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她暗暗地培植私人勢力,以壯大自己的隊伍,雖然懦弱但知道輕重的唐高宗看清了局勢,他怕李家的天下敗在他的手裡,更怕姓了外姓,所以一度產生了廢了武則天的打算。

可誰知道,這個計劃剛一開始就被眼線遍地的武則天知道了,她恨高宗,更恨那個為高宗出謀劃策協助高宗擬詔起草的上官儀。差點失了勢武則天恨的咬牙切齒,自己經營了這麼多年的大事怎麼能輕易毀在你上官儀的手裡呢!

於是,她找了個錯,把上官儀治了個滿門抄斬的罪名,一夜之間,上官府上血流成河。被斬的人裡面除了上官婉兒的爺爺上官儀、父親上官廷芝外,還有其他的家人。曾經祖祖輩輩在朝為官風光無限的上官一家再也回不來了。

在宮裡興風作浪不思報滅門之仇的上官婉兒,到底是怎麼想的

而此時剛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兒與她的母親鄭氏卻逃過了這一劫,她母女二人被配沒到掖廷。

在為奴的日子裡,她的母親精心的培養著上官家的這個遺脈,她讓上官婉兒讀書識禮,讓她吟詩作賦;教她女紅針織,教她琴棋書畫……也不得不說,這個血管裡流淌著官宦家高貴血液的上官婉兒真的是與眾不同,她才智超群,長到七八歲的時候便能吟詩作文,明吏知事了。

十多年後,武則天召見到了這個聰明漂亮的女孩,讓人想不到的是,武則天一見到竟然就喜歡上了她,為了驗證自己的眼力,她當場出題來考這個聰慧的丫頭。

也別說,上官婉兒沒真辜負母親對她的教誨和期望,見到考題的她不慌不忙,沉著應對,她文不加點,須臾而就。並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

武則天看後非常高興,她當即下令免除了她們母女奴婢的身份,並給她重新安排了差事,讓她掌管宮中詔命。

在宮裡興風作浪不思報滅門之仇的上官婉兒,到底是怎麼想的

其實,從懂事起,上官婉兒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她不但知道武則天是自己的殺父仇人,更知道她是把上官一家幾乎斬草除根的大魔鬼。

但讓人看不透的是,入宮後的上官婉兒對武則天卻是忠心耿耿,精心侍奉曲意迎合。精明異常的武則天好像對她也沒有一點設防之心。

直到現在,也不知道這兩個女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但讓人看出來的是,武則天真的很喜歡上官婉兒,上官婉兒也真是實心實意地為武則天出謀劃策。

聖曆元年,即公元698年,武則天開始讓她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此時的上官婉兒可謂權極一時。

在宮裡興風作浪不思報滅門之仇的上官婉兒,到底是怎麼想的

得勢的上官婉兒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真把自己當成了一盤山珍海味,她不但有了恃寵而驕的傲氣,更有了不知天高地厚的邪念,她竟然勾引起武則天的寵男張昌宗來。

年老色衰的武則天哪是上官婉兒的對手啊,張昌宗跟武則天糾纏在一起只是因為權利和壓力罷了,所以,當他看到年輕貌美的上官婉兒勾引他時,竟然大著賊膽偷偷地與她勾搭起來。這經常眉來眼去的,怎麼能逃過武則天的法眼。

氣急敗壞的武則天,要把上官婉兒賜死,但奇怪的是最後卻赦免了這個偷情自己寵男的女人。不知是真因為欣賞她的文才還是因為對自己曾經殺害她全家的愧疚,最後只在她的額頭刺了“忤旨”二字以示懲罰。

“黥面”,看似輕罰,其實倒沒打幾棍子,關一陣子好受,因為這字一刻到臉上就成了一生洗不掉的印記刷不掉的恥辱。

在宮裡興風作浪不思報滅門之仇的上官婉兒,到底是怎麼想的

要不說這個上官婉兒是個人才呢,她沒有因為黥面破相而灰心,卻破天荒地想起了古代的梅花妝,她別出心裁地在疤痕處繡了一朵魅力無限的梅花。

不過,經過這次事件,上官婉兒收斂了很多,她不再花枝招展,不再“招蜂引蝶”,對武則天更是精心的侍奉,曲意的迎合,所作所為好像皆為武則天所想,武則天也好像更喜歡她了。

可是誰也沒想到的是,再度得勢的上官婉兒,表面上忠心耿耿奉迎武則天,其實她的心更野更大了,她開始偷偷的與反對武則天的勢力往來,尋找自己新的靠山新的大樹,培植自己新的勢力集團。

在宮裡興風作浪不思報滅門之仇的上官婉兒,到底是怎麼想的

神龍元年,即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一批官員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們發動了“神龍政變”,在位十五年的武則天終於被迫退位。

神龍政變後,被武則天廢位的唐中宗李顯又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大唐的基業又回到了李家之手。

此時的上官婉兒並沒有因為武則天的倒臺而失勢,因為李顯被迫退位受冷落時,上官婉兒並沒有給他劃清界限,所以上臺後的中宗並沒有她曾是自己母親的紅人而懲罰她,並且還委以重任,讓她掌管起草詔令的活,並深得中宗的信任。後來又拜她為昭容,並把她的母鄭氏封為沛國夫人。

登基後,為了鞏固己的地位,李顯把他的弟弟李旦加封為安國相王,又拜太尉;給他的野心勃勃的妹妹太平公主加封了鎮國太平公主的稱號,以用來表彰他倆擁立自己復位的功勞。策劃政變的張柬之、崔玄暐等人也加了官晉了爵,得到了很高的獎賞。

在宮裡興風作浪不思報滅門之仇的上官婉兒,到底是怎麼想的

李顯復位後,他的妻子韋氏韋皇后不再心慌慌膽顫顫,竟也有了要效仿婆婆武則天當女皇的野心,懦弱的中宗禁不住韋氏的糾纏,開始讓她參預朝政,而對張柬之等一批忠臣功臣卻不再那麼關注不再那麼信任了。

不甘寂寞善於權術的上官婉兒看準了風向,她勾引拉攏餘溫未盡消的武三思,又把武三思推薦給韋皇后,讓武三思走進韋后的視野。

而此時有了話語權的韋氏感覺非常不錯,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是自己的相好武三思的兒媳婦;上官婉兒是自己的貼心昭容,讓她專掌制命,負責起草皇帝的詔令,其實此時的上官婉兒已掌握了生殺大權。

與皇帝成為兒女親家的武三思彷彿比姑姑在位時還硬氣,他開始涉入政事,認人不清形勢的高宗李顯也與武三思商議起政事來,一批重臣、忠臣張柬之等從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

與韋氏韋皇后私通的武三思的勢力又強大了起來,在其後的幾年裡,這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左右著朝庭,此時的李顯對此已感覺無能為力了。

在宮裡興風作浪不思報滅門之仇的上官婉兒,到底是怎麼想的

景龍四年,即公元710年的6月,迫不及待奪權的韋皇后與女兒合謀,給自己的丈夫下了毒,命運多舛的唐中宗一命嗚呼。

攀附上太平公主的上官婉兒,立即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讓李旦輔政,暫讓韋氏韋后為皇太后攝政,為的是平衡各方勢力穩固朝政。

然而宰相宗楚客等一批韋氏寵臣卻勸說皇太后韋氏沿用武則天的慣例登基稱帝,但他們擔心相王李旦與太平公主會從中作梗,於是他們便密謀發動政變除掉他們。

消息一傳出,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發動了“唐隆之變”,把韋氏一夥一鍋端盡,包括已經四十多歲的上官婉兒。她以為能逃過一劫,誰知道最先殺進來的不是太平公主而是李隆基。

在宮裡興風作浪不思報滅門之仇的上官婉兒,到底是怎麼想的

用才智,用色相,用權術在大唐的前朝後宮興風作浪了十幾年的上官婉兒,終於命歸西天了,在得勢的這幾年裡,她沒想著報滅門之仇,也沒想著功高位重之後重振家門,她想到的只是“玩”,玩文字,玩男人,玩權謀,而玩到最後,哪一樣也沒玩明白,哪一棵大樹也不是為她遮陰的,而屬於她的,是後人的各種非議與猜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