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社會——清朝,之關外時期至統一中國

清朝從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算起,到1912年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共296年的歷史。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長期居住在今黑龍江一帶。

1,統一女真

女真族一直居住在滿洲(即今中國東北),後分為三部,其中一部最為強大,該部明代時稱為建州女真,即今中朝邊境的長白山一帶。明太祖時,明為包抄和壓抑北元殘餘勢力,於是在滿洲一帶設立遠東指揮使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個部落。明政府先後將建州女真分成三個衛,總稱“建州三衛”,其首領大多為女真部族的領袖。清朝統治者愛新覺羅氏的始祖為布庫裡雍順。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兀狄哈勢力強大,南下壓迫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兒被殺,建州部被迫南移,最終定居於興京,並併入建州衛。女真族南移後,建州女真部與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會生產力得到提高。1570年代,建州右衛王杲沿邊作亂,被擊斬後,兒子阿臺繼續和明軍對抗。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努爾哈赤被明政府襲封為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相繼兼併海西女真部,征服東海女真部,統一了分散在滿洲各地的女真各部。八旗制度亦在此期間建立,成為後金的一種社會和軍事組織形式。至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時,已對內稱建州等處地方國王。女真人雖有自己的語言,但此時並沒有自己的文字,故給日常交流帶來諸多不便,而且由於缺乏懂蒙古文的人使得上下難於溝通。因此,努爾哈赤決心創制自己的文字——滿文來書寫滿語。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努爾哈赤下令額爾德尼和伊爾根覺羅·噶蓋借用蒙古文字編制滿文。


我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社會——清朝,之關外時期至統一中國

清太祖努爾哈赤


2,後金建立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西老城)稱汗,國號“金”或“大金”,改元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公佈名為“七大恨”的討明檄文,起兵反明。天命四年(1619年),後金與明朝的第一場關鍵戰役薩爾滸戰役爆發。明神宗任命楊鎬率領四路明軍合擊後金軍,準備直搗後金大本營赫圖阿拉。四路軍的主帥分別為山海關總兵杜松、遼東總兵李如柏、開原總兵馬林和遼陽總兵劉鋌。然而,明軍情報卻洩露給後金軍,使後金軍早有準備。結果努爾哈赤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法,以少勝多大敗明軍,從而改變了遼東的戰略格局,使得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此後後金採取主動出擊的方針,而明朝相對於後金處於被動局面。


我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社會——清朝,之關外時期至統一中國

赫圖阿拉城


3,遷都瀋陽

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三日,努爾哈赤率重兵圍攻瀋陽。瀋陽城很堅固,而且埋伏火炮,故易守難攻。但由於城中降兵叛變以及後金軍不斷加強兵力,後金終攻克瀋陽城。同年,後金還成功攻取遼陽,並下令遷都遼陽。天命十年(1625年),後金又決定遷都瀋陽,後來改瀋陽為盛京。

4,寧遠之戰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攻打寧遠,是為寧遠之戰。然而寧遠在明軍將領袁崇煥的防守下久攻不克,後袁崇煥採用紅衣大炮,將努爾哈赤打成重傷,不久逝世。 第八子皇太極在一場權力鬥爭獲勝後繼位。

由於東邊的李氏朝鮮親明,而且明朝作戰時常有朝鮮兵參戰,皇太極遂以此為藉口下令攻打朝鮮,使得後者降伏。這場戰爭在朝鮮歷史上被稱為“丁卯虜亂”。此時山海關外,明政府只剩下錦州、寧遠、松山三個據地,其他已成為後金汗國的領土。皇太極隨後通過反間計,使得崇禎帝中計,將袁崇煥以“通虜謀叛”等罪名處死。從此後金基本控制了關外。不過,由於朝鮮王朝之後仍然奉行親明政策。

5,皇太極新政

努爾哈赤病逝之時,身後還有代善、阿拜、湯古代、莽古爾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極、巴布泰、德格類、阿濟格、巴布海、賴慕布、多爾袞、多鐸、費揚果共十五個兒子(長子褚英已遭處死)。而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為何能繼位,各方史籍說法不一。皇太極繼承大汗位置後與其他三位親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稱為四大貝勒時期。大貝勒禮親王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統稱為“四大貝勒”。

皇太極看到國家的弊政,從而固本維新,進行改革。皇太極的固本維新,採取了政治、軍事、經濟、民族、八旗、外事等多方面的措施,這裡主要介紹他調整對漢人的政策——漢民、漢官、漢軍、漢儒、漢制的“固本維新”之策。皇太極對後金的政權架構,仿效明制,設立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兩衙門(都察院、理藩院),形成所謂“三院六部二衙門”的政府架構,基本完善了政府組織的體制和架構。

漢軍皇太極逐步設立八旗漢軍,創建重軍。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失敗後,皇太極明白了一個道理:戰敗的重要原因是沒有最新式武器——紅衣大炮。此炮為西洋人制造。天聰五年(1631年)正月,後金仿製的第一批紅衣大炮在瀋陽造成,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這是八旗兵器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也是八旗軍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皇太極在八旗軍設置新營“重軍”,就是以火炮等火器裝備的新兵種。從此,清兵有的強大騎兵明軍沒有,明軍有的紅夷大炮清兵也開始擁有。皇太極即位不到十年就統一了整個東北。


我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社會——清朝,之關外時期至統一中國

皇太極及多爾袞


6, 征服察哈爾蒙古

從17世紀初開始後金即與漠南蒙古(即今內蒙古)察哈爾部發生一些小規模軍事衝突。不過直到此時,由於之前後金的羽翼實力尚未豐滿,努爾哈赤不敢同時與明朝和漠南蒙古進行兩線作戰。薩爾滸戰役大獲全勝後,後金繼續攻擊明朝駐守的鐵嶺,大傷元氣的明朝此時不得不向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求援,並給予蒙古以經濟方面的好處。皇太極即位後,決定在南下入關之前解決蒙古這個後背隱患,以避免重蹈金朝的覆轍。為消弱林丹汗的勢力,皇太極對蒙古各部採取聯姻、勸誘、征討一系列軟硬兼施的策略。而且由於林丹汗後期在西藏紅教喇嘛沙爾巴呼圖克圖的影響下皈依紅教,引起信奉黃教的蒙古眾多部的不滿,使得這些部落開始疏遠林丹汗。天聰九年(1635年),林丹汗之子額哲歸降皇太極,並獻上據說是當年元順帝離開中原時帶走的傳國玉璽。漠南蒙古遂被併入後金版圖。

7,

建立大清

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十五日,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上尊號“寬溫仁聖皇帝”,改國號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後金汗國遂為清帝國所取代,皇太極是大清帝國的實際建立者和開國皇帝。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極率軍親自征討不服從後金統治的朝鮮,迫使朝鮮向其臣服;從此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此後,朝鮮的親明派勢力被剷除,後金開始專心進攻明朝。

8,軍事政策

崇德二年(1637年),即皇太極稱帝改後金為大清的第二年,又分漢軍旗為兩旗。崇德七年(1642年),把漢軍擴為八旗。至此,漢軍八旗正式出現,成為清朝三軍之一。所使用的旗幟和滿洲、蒙古相一致,即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由於漢軍編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員都是旗人,也稱漢軍旗人。漢八旗中的原漢人後代與滿人同樣享受世襲待遇,亦有很多世襲佐領之職。漢軍旗人在司法上和滿洲旗人一樣,與民人同罪不同罰。

9,松錦之戰

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極決計奪取錦州,打通遼西入關通道,粉碎關寧防線,為入主中原掃清道路。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清兵圍困錦州,祖大壽堅守不出。明廷急令駐於寧遠的洪承疇率領13萬大軍赴援錦州,欲解其圍。七月二十六,洪承疇率軍至松山。皇太極聞訊親征,率精銳3000先行於十九日抵達松山附近的戚家堡。皇太極到達後登山觀察,見明援軍後陣頗弱,且首尾不相顧,遂決定斷明軍糧道。二十日,先遣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與固山貝子博洛等攻塔山,奪取明軍在筆架山(今錦州南)儲備糧12垛。

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松山副將夏承德密約降清為內應,執洪承疇、邱民仰等獻城投降。皇太極即令就地殺曹變蛟、王廷臣、邱民仰,押解洪承疇至瀋陽,誘其順清。三月,祖大壽率部出錦州城投降。四月,清兵連破塔山、杏山兩城。此役持續兩年餘,清兵取得決戰勝利。關外明軍精銳損失殆盡,寧錦防線徹底崩潰,清兵入關已成必然之勢。

10,太宗病逝

皇太極腦中風病逝於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時入關前夕,年五十二歲。後葬於瀋陽昭陵(今瀋陽市北陵公園北)。由於死前未立繼承人,其弟睿親王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爭位不下,彼此陳兵示威。最終多爾袞獨排眾議,擁立莊妃的六歲兒子福臨,是為清世祖,改元順治。

11,清兵入關

順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經河南、山西順利的攻入北京,明思宗在煤山上吊殉國,明亡。同年山海關守將吳三桂不願投降大順。面對李自成的順軍,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於一片石戰役擊敗大順軍。李自成放棄北京,率軍退回陝西。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成功迎順治帝入關,並將首都遷到北京。 同一時間,明朝馬士英擁護福王在明朝陪都南京稱帝,即弘光帝,南明成立。然而弘光朝因為黨爭與宦官之亂而混亂分裂。
12,統一中國

清兵入關後,多爾袞先派阿濟格、吳三桂與多鐸、孔有德分陝北、河南二路攻打陝西李自成,李自成最後於湖北滅亡; 派豪格攻滅四川張獻忠,其餘部投降南明以抗清。多爾袞接著對付位於江南、內鬥分裂的南明諸勢力。

順治二年(1645年)多鐸率清兵攻破史可法駐守的揚州, 弘光帝逃至蕪湖被逮,弘光政權滅亡。 [22] 明朝魯王朱以海與唐王隆武帝分別在浙江與福建建立勢力,然而雙方不和,不久被清兵各個擊破, [23] 擁護隆武帝的鄭芝龍也宣佈投降。之後桂王永曆帝於廣東的肇慶即位,期間瞿式耜、李定國、鄭成功及其他明將先後收復華南各省,最後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叛變而節節敗退。

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兵攻入雲南,逃亡緬甸的永曆帝最後被吳三桂殺死(史稱咒水之難),南明亡。 此時只剩下臺灣的明鄭(鄭成功勢力)和緬甸果敢的明軍,清朝基本佔領明朝全部領地。由於華南反清勢力較大,清帝冊封吳三桂、耿仲明與尚可喜為王以鎮守雲南、廣東與福建等地,史稱三藩。


我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社會——清朝,之關外時期至統一中國

順治清世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