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源:冷及冷姓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冷,形声兼会意字,读作lěng。甲骨文、金文字形尚未发现。篆文左右结构,左为冫,右为令。异体字,规范为冷。本义按神的指示结冰。

汉字探源:冷及冷姓

  冷由冫和令构成。冫,本义为冰;令,甲骨文字形上下结构,上为向下的口,下为跪坐的人。本义下达指示。什么人可以下达结冰的指示?当然是天神。原始人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没有科学的解释,无论是寒来暑往四季变换,还是洪灾蝗灾,以为这都是天神掌管。而什么时候有什么天气,什么时候什么植物生长,都是天神控制。因此,水结冰也是由天神下达了某种指示之后,大地才进入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冬季。

  随着人们对大自然规律的不断认识,冷由神管控的本义逐渐淡化乃至消失,只剩下引申义。《说文解字》认为冷是形声字,“冷,寒也。从仌,令声”。在许慎看来,令在冷字中没有意义,只作声旁。其实不是这样。令是有意义的,而且是冷字的核心部件,它告诉人们冷的原因是天神下达了指令,让天气进入寒冷的季节。

  由于冷的本义消失,现在冷字的所有义项都是引申义:

  1.温度低,寒凉,与“热”相对。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如,冷天,冷藏,冷冻,冷噤,冷飕飕。

  2.借指人的情绪不热情。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像墨子那样的,就叫做热腹,太过热心;像杨朱那样的,就叫做冷肠,又太过无情。冷肠和热腹,都是走极端,都不得其中,正确的做法,是“肠不可冷,腹不可热”,一切以仁义为标准)。如,冷遇,冷酷,冷淡,冷峻,冷漠,冷脸,冷嘲热讽,冷若冰霜。

  3.引申为参与、注意的人不多,场面寂静,不热闹。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如,冷落,冷寂,冷静,冷清,冷战。

  4.春夏秋冬,只有冬天是寒冷的,占一年的四分之一,而河水结冰所占的时间更短,引申为少有,少见,生僻,不畅销。如,冷门,冷僻,冷货,冷字。

  5.秋冬季节,冷空气往往在很短时间降临,猝不及防,引申为意外,突然。如,冷枪,冷箭,冷不防。

  6.气味有挥发性,会随温度高低呈现出浓淡变化,温度高则浓,温度低则淡。如,冷香。

  7.引申为清凉。如,冷泉,冷翠。

  8.引申为温度逐渐变低。如,冷却。

  冷字的起源可能和冷水河有关。冷水河在今陕西白河县。据《清一统志·兴安府一》记载:冷水河“源出五条岭,北流去县六十里入汉。亦曰大冷水。又小冷水河,在县西九十里。源出长冈岭,西流入冷水河”。白河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42.6℃(1962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3℃(1977年),年平均无霜期264天。

汉字探源:冷及冷姓

陕西省汉中市白河县冷水河花湾段

  受地形影响,汇入汉江的冷水河一般情况下不会冰封。因此,远古人看到,冬天的河水冰凉但不会结冰。偶尔的极端天气会使河水结冰。远古人琢磨,谁能让正常年景冰凉但不结冰的河水突然结冰?只有天神有这个能力。于是,远古人就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了冷这个字。换句话说,冷字有可能出自冷水。

  另外,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也有一条河叫冷水河,但其远离中原,河名当是后起。

  据文献记载,冷姓来源有:

  1.出自姬姓。(1)西周初,武庚叛乱平定后,周成王把原商朝的土地封给康叔,建立卫国。春秋时期,康叔的后代有被封于冷水的,他们用封地作为姓氏,称为冷氏。(2)西周周景王(前544-前520)时,有乐官名叫泠州鸠。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泠州氏,后分化为单姓泠氏、州氏,其中泠氏后代有称冷氏的。

  2.出自少数民族。羌族、苗族、土家族、彝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均有冷姓。

  冷姓如今人口约57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208位。

诗曰:

冷指冬季河结冰,

是因天神发指令。

冷枪暗箭最难防,

门可罗雀太冷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