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末期的衰弱因忠奸不分以至病入膏肓,然赵国多出良将谋士,为什么说赵国存亡在李牧?

昌意宗周


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多方面的,但强大的军事实力才是国家稳定的基石。这一点在战国时期表现的更加突出。

在战国各国版图上,赵国的地理位置是比较尴尬的:北方是强大的匈奴,西方是强秦,东方是齐燕,南方是魏国。基本上除了楚国,其周边可谓是强国林立。而在战国末期,六国都在对付秦国的兼并战争,而赵国还要分心应对匈奴的袭扰。

李牧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政治生涯的前半生便一直在和匈奴作斗争。在对匈奴作战中采用了积极的防御政策,保留自身战力的同时,诱敌深入,重创匈奴骑兵,使得匈奴十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

正因为李牧的存在,才使得赵国北方边境安定,而赵国君臣也能安心应对秦国。

公元前234年,秦国攻打赵国。而此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被任命为大将军,击败秦军。

公元前232年,秦国再次进攻,被李牧在番吾二次击败,同时李牧继续南下,击败听命于秦国的韩、魏军队。

公元前229年,趁赵国大闹饥荒,王翦再次率兵伐赵。王翦认为李牧不除,赵国难以灭亡。便实施反间计,重金收买郭开散布李牧投秦的谣言,离间赵王和李牧。赵王派人取代李牧,为了社稷李牧拒交兵权,赵王、郭开便趁其不备,捕获并残杀了李牧,同时罢戳副将司马尚。

至此赵国无将可抵御秦军,公元前228年,赵国灭亡,成为秦国一郡。是以《六国论》记载:“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为谗,邯郸为郡。”

虽说赵国存亡在李牧过于绝对,但不能否认李牧对于赵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赵国发展时期保障了赵国的大后方,还是在后期两次击败秦国,李牧可谓是赵国守护者一般的人物。

而对于成立70年的共和国而言,日夜守卫在祖国边疆的铁血战士,亦为共和国的李牧,亦为共和国和亿万人民的守护者。





龙虾zd


战国末年,秦国鲸吞八荒之势已经非常明显。山东六国中,齐国一直保持中立态度,楚国被秦国打得不敢抬头,只有尚武的赵国可与秦国一战!

胡服骑射后的赵军固然是国之长城,但除此之外,赵国还有一件令他国艳羡的宝贝——力挽狂澜的名将李牧!(老将廉颇在领兵大败燕国军队使燕国割让五城求和后,再无辉煌战绩。及至赵悼襄王继位,廉颇被解除军职,愤然投魏,后又投楚,却迟迟不受重用,最后老死异乡!)



“李牧死,赵国亡”,李牧究竟有多么彪炳的战绩,才能让人觉得他是唯一能够支撑赵国危局的人呢?我们来看:

李牧发迹于赵国北部边军,在赵国与匈奴的战争中,李牧曾经率领军队一战歼灭匈奴十余万人马,匈奴人被彻底打垮,十数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困扰赵国已久的襜褴、林胡、东胡部族,也被李牧挨个虐了个遍。赵国肃清边患,李牧功不可没!

赵悼襄王继位后,廉颇出走他国,马服君赵奢已过世,朝中无良将可用,只好把李牧从边境抽调回来。李牧不负重望,率赵军连连得胜:

1、公元前243年,攻燕之战,攻取燕国武遂、方城;

2、公元前233年,肥之战,赵军全歼秦军十万,李牧因功受封“武安君”;

3、公元前232年,番吾之战,赵军击溃秦军。



由于连年战争,到了公元前230年左右,赵国国力已经非常衰弱了。屋漏偏逢连阴雨,赵国北部代地地震,秦国趁机举重兵攻赵。秦国老将王翦认为灭赵的前提是诛杀李牧——李牧不死,秦国灭赵举步维艰!所以,秦国派人贿赂赵国权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李牧拥兵自重要造反的谣言,离间赵王与李牧关系,赵王迁果然中计,设计杀掉李牧,亲手毁掉了赵国最后的干城。从此,秦军再无阻碍,一路高歌猛进,灭掉了赵国,赵国成为了第二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



李牧能力虽强,但在大局观方面与老辣的王翦相比,稍欠火候,这也是导致他自身悲剧的重要原因!


布书公子


以前写过一篇李牧的文章,比较贴题。


赵王冤杀李牧,就如去了势的公牛,只能任凭秦国宰割

前245年,赵孝成王赵丹逝世,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前244年,赵偃任命李牧为大将,率军攻击燕国,占领了武遂(河北省徐水县)、方城(燕长城,燕国沿着海河支流漕河所建筑的长城)。李牧是赵国防守北部边疆的优秀将领,曾经领兵驻扎在代郡(河北省蔚县)、雁门(山西省右玉县),防备北方匈奴部落(柏杨先生注:王庭设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匈奴”第一次出现)南侵。

李牧带兵,很有意思。当时,人事任免和税收分配,都由李牧说了算。他每天杀牛宰羊,将士的伙食搞得扛扛的。严格训练骑射技能,严守关卡,派出大量侦察兵打探敌情,同时申明号令:如果匈奴来犯,我军立即收拾起人马、牛羊、物资,退入堡垒中固守,有胆敢逞强出击者,一律处斩!这样,只要一发现有匈奴来犯,各烽火台立即点起烽火报警,人畜物资呼啦啦全部收回,只守不战。就这么整了好几年,李牧是一仗也没打,但匈奴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于是,匈奴人都认为李牧是个脓包蛋,就连赵国的守边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帅没血性,是个胆小鬼。赵王(书上没指明,按时间推测应该是赵孝成王赵丹)为此而责备李牧,但李牧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不作变动。赵王愤怒,派其他人取代李牧统兵(不知派的是谁)。此后一年多时间里,新任将领屡次率军迎击匈奴,屡战屡败,损失惨重。匈奴尝到甜头儿,三天两头儿来犯,使边境骚扰不断,百姓无法耕作、放牧。虽然很没面子,赵王还是硬着头皮请李牧复出。李牧说自己有病,不见赵王使者。可是赵王也铁了心,非让李牧重新出马不可,李牧无奈,提条件说,非让我去,也行,那我怎么带兵您别干涉,我才敢接受您的命令。赵王说,好好,只要你去,你爱干嘛干嘛。

李牧重返边境,还是老一套。匈奴又是好几年毛都抢不到一根,都骂李牧这个胆小鬼不是个东西。赵军每天吃得好睡得好,还不断有赏赐,都憋着劲儿想跟匈奴打一场大架。李牧看兵养得差不多了,于是备齐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获过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将他们全部组织起来,进行作战训练,并大力组织放牧。匈奴人小规模地入侵,李牧指令部队佯败,还专门丢弃数十人给匈奴,告诉匈奴赵国守军有多脓包云云。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率大军来犯。李牧节节败退,引诱匈奴大军深入,然后派出两支奇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后方,大破敌兵,斩杀匈奴十多万人马,顺便扫荡襜褴(读如搀兰)部落、东胡部落、林胡部落。匈奴单于领残兵向北逃去,此后十多年不敢再接近赵国边境。

衣赐履说:柏杨先生在书中多次感慨,古人写史,往往在时间上非常混乱,让后人不知如何理解。以李牧为例,我们就弄不清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戍边、什么时候一战成名的。或曰:那些情况有必要知道吗?我想,非常有必要。前面我们说过,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军亡45万;前257年,邯郸保卫战结束,虽然是秦军败走,但是赵军至少也得付出几万人的代价吧?前256年,秦将摎(姓不详,读如纠)斩杀赵军9万,也就是说,在前260年到256年,不到5年时间,赵军死亡60万人左右。李牧是前244年被任命为大将伐燕,按上面的叙述,他应该在北地镇守了十几年,也就是说,破匈奴应在长平之战后不久,问题来了:长平之战时,李牧在哪?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赵国受到重创,男丁严重不足,而李牧居然能够“备齐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获过百金奖赏的勇士5万人,能拉硬弓的善射的士兵10万人”,注意,这15万人都是“精选”出来的,也就是说,李牧手下的士兵可能在20万以上!加上赵军损失的60万,赵国在同一时期至少拥有80万以上的军队,这样的数字,是不是让人感觉赵国男丁都不是生出来的,而是树上长出来的呢?当然,也有另一种解释,如果这些数据准确,则说明赵国作为四战之地,国家实行寓军于民的战略,长期四面作战,使得民风彪悍,可能与秦国一样,人民群众拿起锄头就是庄稼人,拿起刀枪就是战士。

前236年,赵悼襄王赵偃逝世,子赵迁继位,是为赵幽缪王。赵迁的母亲本为娼妓,赵偃爱她死去活来,竟然把原太子赵嘉罢黜,立赵迁为太子。赵迁品行恶劣,全国闻名。

衣赐履说:赵国国母本为娼妓,看到这句话,不由感叹,赵国民风粗犷,以至于斯!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也就相对好理解了。赵武灵王、赵悼襄王,两次在继承问题上“废长立幼”,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赵国的悲剧。

前234年,秦将桓齮(读如椅)率军征伐赵国,在平阳(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击斩扈辄,斩杀十万人。赵迁任命李牧为大将军,领兵在宜安(河北省藁城市西南)、肥下(藁城市)与秦军会战,秦师大败,桓齮逃回秦国。赵王因此封李牧为武安君。

衣赐履说:李牧一战,干掉秦军。然封为武安君,与白起一个号,是不是也预示了什么?

前232年嬴政出动大军进攻赵国,一路军队抵达邺城(河北省临漳县南邺镇),一路军队抵达太原,分别攻克狼孟(山西省阳曲县)、番吾(河北省磁县),李牧率军迎战,秦军即行撤退(自秦孝公以来,秦军什么时候有过不战而退的情况?只能说明,又在李牧手里吃了瘪,大败而归)。

衣赐履说:看李牧的战绩。廉颇一定汗颜。我真不知道战国四大名将,起颇牧翦,廉颇是怎么排进来的?

前229年,秦国派大将王翦、杨端和进攻赵国,赵国派大将李牧、司马尚领兵迎战。秦军无法取胜,于是,秦国故技重施,派人用重金收买赵迁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诋毁李牧和司马尚,说他们企图谋反。赵迁信以为真,便派赵葱及齐国的将领颜聚取代他们。李牧不接受命令,赵迁派人乘其不备逮捕了李牧,把他杀了,并撤了司马尚的官职。三个月之后,王翦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迁和他的将军颜聚,赵国实际上已断了气(赵国前太子赵嘉又拉起个小朝廷,残喘了一段日子)。

衣赐履说:这一小段,看得我无比悲愤。大厦将倾,就剩李牧这一面承重墙了,然而“诬以谋反”的法宝一出,白痴赵迁立即诛杀李牧,三个月后,赵迁成了秦国的俘虏。自毁长城的事,各个时代都有。李牧的下场,一下子让我想起一千八百年后的袁崇焕,也是在大明帝国危机四伏、风雨摇荡的时候,无数亲信告诉崇祯,袁崇焕要反!于是,崇祯活剐了国之栋梁,京城市民一人一口把英雄吃得就剩一具骨架,大明亡。纵观孝公以来秦军与各国的战事,能与秦国大将一战的只有信陵君、赵奢、赵括、李牧等四人,而李牧败蒙骜、阻王翦,可以说秦军遇李牧而无措,必须借助反间计才能取胜。如果说李牧是赵国这栋危楼的承重墙,那么,赵国就是六国的承重墙,此一阶段,秦国遭遇硬仗的对手都是赵国。李牧死,赵国亡;赵国亡,六国摧枯拉朽。虽然,从历史洪流的角度看,秦国一统天下,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就局部着眼,李牧一身,扛着六国命运,良将如此归宿,让人嘘唏不已。注:为行文方便,上面说是六国,实际上韩国去年(前230年)已亡。

衣赐履和金大妞


战果时期的四大名将有,李牧,白起,王翦和廉颇。廉颇和李牧同为赵国的名将,秦国有白起和王翦。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找国40万军队,因此得名为杀神白起。也就是这样被当时的秦国君主给杀害了。反过来说赵国在长平战役中因听信郭开的话使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损失了40万的军队,因此而国力大减。

在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只有王翦和李牧,至于廉颇因为年龄大了并不受用。



李牧他一生带领赵军先是战胜了强大的匈奴,后又多次击败了强大的秦军。李牧的第一次辉煌战绩是赵破匈奴之战,匈奴做为游牧民族擅长马上作战,机动性强。而李牧采取主动示弱的战术,每次都是拒不出战。在坚持了几年后匈奴人都觉得李牧胆小如鼠,于是李牧在一次战役中决定先带少量部队,主动战败。等匈奴主力军到来,李牧采取正面防御,左右包抄迂回战术。斩杀匈奴十余万人。


在公元前233年,秦国进攻赵国,赵国接连战败,因此赵王召回李牧。在秦国士气正旺的时候李牧坚守城池不出战。秦国决定出战进攻肥下引来李牧支援再进而全歼赵军。李牧发现了秦国企图,主动袭击秦国的留守军队并迅速的占领了,等秦国主力前来救援时,李牧采取采用了迂回包抄的战术把秦国军队打败。公元232年秦国采用南北夹击战术进攻赵国,李牧由于很熟悉赵国地形,认为秦国不可能一时的拿下南边,于是主动出击迎战北边的秦军。将其击败后又乘胜出击打败了南边秦军。


在公元前229年,秦国派大将王翦进攻赵国,李牧采取了坚守阵地的战术,名将的对决因此僵持下去了。王翦认为在战场上这样并不能打败李牧,决定采用反间计。重金买下赵国奸臣郭开,郭开于是在赵国散布流言说李牧要谋反。昏庸的赵王听到消息就准备撤了李牧的军权,李牧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拒绝交出兵权,结果赵王却杀了李牧。而王翦一路战胜赵国,顺利的拿下了邯郸。所以说“李牧死,赵国亡”


坐标xy起点


李牧,赵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最后的一根顶梁柱,他的死亡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那么这李牧究竟有何能耐可以力挽狂澜拯救赵国呢?

首先,我们先从李牧的为将经历说起。李牧在驻守赵国雁门郡防守匈奴时就表现出了他的杰出军事才能,在他坐镇赵国北部边关时匈奴每次入侵都占不了便宜,这在很大功劳上都取决于李牧的带兵能力。

他带兵有三大特点:第一,厚待将士。李牧不仅不主动出战,而且每天都要杀牛杀羊犒劳将士,与众将士同甘共苦防备匈奴,这使得他在军中的威望很高。第二,细心防守。在不主动出击的前提下,李牧苦心经营烽火台,经常派遣侦察兵剌探敌情,这使得李牧能有效的应对匈奴的进攻。第三,决不出战。李牧对匈奴主要采取防御型战略,若有人敢出战,他立马以死罪论处,这使得边关军民能得到休养生息。这就是李牧对匈作战的策略,他的策略使得赵国的北部边关稳如泰山,可以说李牧确实是赵国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

其次,就是在公元前230年,秦王赢政发动军队攻打邯郸之时,李牧统领赵国军队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大胜仗,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在赵国的历史上极其罕见,李牧竟然将秦军主帅樊於打得畏罪潜逃,足可见李牧的厉害之处。

时隔多年以后,秦王赢政以王翦为将领再度攻取邯郸,而赵国也派出李牧迎战,王翦见到李牧出战,自知没把握获胜,于是使用反间计,以重金收买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赵王迁在郭开的谗言下,竟以谋反罪秘密将李牧逮捕并处死,使得秦军轻易的就攻灭了邯郸,实在是令人火冒三丈啊!

由此可见,赵国的灭亡完全是政治腐败和君主昏庸造成的结果,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书魇


战国时期,战场为一国根本。所以就当时的情形来看,确实可以说赵国存亡,因为在战场上只有李牧一人可以带领赵军和秦国抗衡!

但是李牧的战场对手是秦国的军政通才王翦,王翦是幸运的,他所在的秦国君明臣贤,对他只有支持没有干预,这一点李牧远不及他,赵国君王昏庸无道,丞相郭开奸佞狡诈,不可同日而语;

但同时王翦也是聪明的,他时时提醒秦王要论功行赏给他,就是让秦王放心,朝臣安心,而李牧面对郭开只有鄙夷和厌恶,而没有直接干脆地利用军政大权设计铲除奸佞,这是他短于王翦之处!

如果李牧能在干脆一点,更加大力地支持庞煖去铲除郭开,赵国真的有可能再坚持更长一段时间!

但是,从长远来看,赵国的灭亡早已是必然了!秦国的军队全部是青壮锐士,装备精良,战法多变,兵多将广,打败赵国是迟早的是了,所以,就算李牧不死,秦军可能只是多付出一些代价,多等上一段时间而已了!


鹧鸪仔6


赵国未期,老将廉颇不被重用,远走他乡。新一代擎天之柱李牧,多次救国于危亡之中,而赵国主要对手秦国更加强大,长平之战后,四十万赵军被白起坑杀,赵国实力大伤。虽几次化险为夷,但终是国运衰微,而秦已灭韩,齐已向秦屈膝只求自保,燕国国力弱小,赵又逢过天灾,粮食歉收,赵悼襄王昏庸无为,宠信郭开,中了秦王的反间之计,杀了赵国最后的希望李牧,三个月之后,赵国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