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医术,医生还有什么让人敬佩?

有的人的成功是必然的。他们的成功,暗藏在自己对于每一件事情的严谨与认真。


今天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医生。同时,也与自己的职业有关。


彼时刚入3月,武汉的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天气也非常多变。采访肖大夫那天,天阴,继而下了小雨。我对他的采访就安排在车里进行。


除了医术,医生还有什么让人敬佩?


我们从疫情防治谈起,聊了很多事情,从专业的医学问题到感性的生死问题。肖大夫是个健谈的人,对于我的提问几乎是问无不答,从来没有嘲笑我是个外行,也没有因为我是个“90后”而轻视我。


采访很顺利,下午我就把稿子写完。


为了避免出现差错,我把稿子发给了肖大夫,想着让他看看姓名、职位、时间等新闻要素以及新闻事实上有没有错误之处,尤其在涉及到医学术语的表述方面,我作为一个门外汉可能会出错。怕他忙,我特地嘱咐他:“把红色字部分看一下就可以。”


下午5点多发过去,等到晚上9点多,微信里肖大夫的对话框出现新消息提醒。肖大夫终于把稿子发了过来。


倒没有觉着他拖沓,反而特别理解他的忙碌与辛苦。因为他就在方舱医院工作,忙到这会再看稿件完全可以理解。尤其是对他的采访不是任何紧急且重大的事情,他完全可以等所有事情都处理好再来应付一个记者的采访。


没多想,我便打开了word文档,准备把他修改的地方再整理好。


但打开之后,我有些惊讶,脱口而出了一句“卧槽”。通过修改痕迹可以看出,肖大夫对稿件看得非常细致,把全文都看了,对于任何表述不太严谨的地方,均做了标记。


看到标记的稿件,我的心里没有任何的不爽,真的是没有任何的不爽。相反,我特别佩服肖大夫,佩服他对于一个采访稿件的严谨与认真。


这应该是医生的一个优点,因为他们决定了病人的健康,容不得马虎和懈怠。尤其,作为重症医学科的大夫,病人的生死往往就悬在了他的手术刀上。以他的人生阅历来衡量,看一个采访稿是再普通不过且微不足道的事情,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马马虎虎。严谨与认真,或许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


他真的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这份经过修改的word文档就永远留在了我的电脑里。它将成为一把戒尺,督促我在职业生涯中对待任何一个文字、任何一个标点更加严谨和认真。


行笔至此,故事本该结束,但我想起了之前的“陈道明席地而坐给记者改稿子”的事情。当时,对于这件事情的争议特别大,许多人认为记者的笔杆子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把笔交给采访对象,否则有违新闻专业主义;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已经是行业非常普遍的事情。


不妨我就为可能出现的误会再辩解几句。


既然把稿件发给对方看,就说明在我的认知里,这件事是可以去做的,但这并不代表我对于新闻行业某些至高无上原则的亵渎与破坏。


我没有也不会把笔杆子交出去。恰相反,我只不过想用更加谨慎的态度去报道一些涉专业领域的新闻。我不必高尚地去讲“只为让读者看到更好的报道”,单单就是为了自己的前程,我也愿意用谨慎、科学的态度对待涉专业领域的专访。


准确,是新闻生存的根本。


无论如何,我特别感谢肖大夫。同时,作为一位记者,我也该反思,对于涉专业领域的报道,自己有资格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