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一個貓能從河裡抓到魚的小山村

「方誌」一個貓能從河裡抓到魚的小山村

《新農歌》——宋文寶

大孤山北新農鎮,新農鎮上新農人。

新農新法務新農,只拜父母不拜神。

春來只把希望種,春去更需勤為本。

春去春來日復日,花落花開門到門。

寧使我身力不繼,不教窮名扣我屯。

空守青山沒柴燒,壯年小夥竟孤身。

若將過去比今朝,難堪回首心沉沉。

若問新生何所來,改革開放是本真。

世人莫論世道事,唯有勞動能立身。

縱有金山在眼前,四體不勤手莫伸。

【釋義】我的家鄉新農鎮位於遼東名山大孤山北10公里的地方,位於長白山支脈的山腳下,我家後面遠望的是當地人知名的“四條壟山”,它因酷似被犁杖犁成的四條壟地而得名——因為我的家鄉還不夠出名,所以還沒有什麼關於這座山的神話故事被編出來。反正我小的時候看到一條鄉村土石路通向遠處的山腳,路兩邊是兩排高大婆娑的白楊樹,當我騎著自行車穿梭而過的時候,就聽到沙沙沙的風吹白楊的聲音,至今難以忘懷。

我的家鄉不夠富裕,大多數人們就是務農為生,我小時候眼望大山,就想知道山外的世界是什麼樣的;而很多在這片土地生活了一輩子的人們卻連想都不想這個問題,他們的生活圈子可能就是這方圓十幾裡,春去秋來,作息往復,一點點雙手長滿老繭,一天天額頭爬滿皺紋。以前農村最不缺的就是單身漢,俗稱“光棍兒”,這是挺悲哀的一件事,很多這樣的人其實不是殘疾人,更不是懶人,而是老實人。

家鄉的自然條件其實不錯,有山有水,旱澇保收——記得小時候,一次早上醒來,發現炕上有個被貓吃剩的魚頭,還有沒幹的水漬。但早些年農民只知道種些玉米、花生,而沒有什麼經濟作物,種玉米養豬,收了花生賣原料,年吃年用,一年到頭來也剩不下多少,再算上供養孩子上學,很多家庭都過得緊巴巴的。近年來好多了,土地流轉制度讓很多土地被更有效率的利用起來,單位面積的產值增高了很多,很多新生代的年輕人也不僅只知道悶頭種地,也動起經營的腦筋,很多勞動的附加值變高了,現在家鄉的面貌改觀了很多,很多現代化的生活設施和基礎配套也都實現了快速發展。

土地是爹,勞動是媽,有爹有媽才能生出娃。現在打光棍兒的人少了,這就是時代發展最好的例證;我也再沒機會騎著自行車穿梭在白楊樹行間了,一來路幅變寬做柏油路時把原來的白楊樹都伐掉重栽了,二來偶爾回家也都開車,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已經走出大山,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再沒有了那種青少年時憧憬未來的目光了。

懷念人生的來處,你的人生來處有什麼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方誌」一個貓能從河裡抓到魚的小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