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中國將引領經濟復甦

當其他國家仍在忙於應對居民出行限制及經濟放緩所帶來的衝擊時,中國已經在推動疫情之後經濟和社會的復甦。

短短數週之內,中國已從被動變為主動,吸取疫情的經驗教訓,並開始調動資源,以確保民眾生活、企業和經濟迅速恢復正常,同時為更好地應對未來危機做準備。

疫情過後,中國將引領經濟復甦

(圖片來源網絡)

當前,雲技術已經成為企業保持業務活力、韌性和連續性的關鍵因素。雲技術和超融合基礎架構在應對新冠疫情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企業在雲技術應用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Nutanix近期發佈的《2019 企業雲指數報告》指出,未來12到24個月內,中國企業將迅速加快將工作負載遷移至混合雲的進程,屆時中國企業在混合雲運行的工作負載比例將從當前的20% 增至65%。

雲技術讓中國一夜之間成為全球最大的居家辦公市場。雲和超融合基礎架構能幫助醫院實現關鍵後端系統的簡化和自動化,幫助重要的醫務人員關注於一線抗擊疫情。現代化IT基礎架構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寬帶傳輸,以應對醫護病例數據大規模激增的需求,為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和行業領導者提供了保障。

儘管中國已經在抗擊疫情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卻仍存在著遺留問題。像中國這樣一個技術先進的國家,卻依然嚴重依賴傳統的硬件IT基礎架構,此次疫情也暴露了其侷限性。

簡而言之,在最重要的時期和場景下,軟件在簡便性、靈活性、性能和易用性等方面表現遠遠優於硬件。因此,推動中國新未來的理應是雲技術和超融合基礎架構支持的軟件解決方案。

雲技術沒有邊界,能夠將人員、企業和經濟緊密相連。面對不同需求甚至危機,雲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展或縮減規模,連接、管理、分析整個政府部門職能和業務,並使其自動化,從一個或多個地點協調全球活動。近期的各類事件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關於“雲”的討論似乎都是以公有云為中心。 雖然公有云為用戶提供了許多好處,但也受到了工業時代物理基礎架構的諸多限制。 多個公有云模式就像工業時代蓬勃發展的工業中心:活動高度集中,但影響有限。只有通過部署合適的基礎架構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才能從整體上創造更多價值。

超融合基礎架構和混合雲便應運而生,它們是連接任何雲、任何硬件、任何供應商和任何地點的(軟件)動脈。混合雲能夠連接多個公有云,以及本地部署的私有云。

毋庸置疑,進行IT基礎架構升級將在政府尋求提振經濟,防範日後再次面臨相同困境時發揮核心作用。

中國政府最近發佈的一系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也印證了上述觀點。“新型基礎設施” 特指5G網絡基站、大數據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化能力,而這些數字化能力都需要現代化IT基礎設施進行管理。

在中國加速提升科技實力以應對未來挑戰的同時, 我們從新冠疫情中汲取的經驗教訓很簡單:現代社會和經濟需要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來運行、管理和保護。隨著中國加速擁抱雲技術,超融合基礎架構將成為此次疫情過後的未來IT基礎架構。

作者:Nutanix 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馬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