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怀古(散文)

  逍遥津怀古(散文)

逍遥津怀古(散文)

夏初,在游览完合肥包公祠与明教寺二大名胜古迹后,又慕名来到了逍遥津公园。这里是当年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古战场!三国时期逍遥津之战就发生在这里!《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记述的就是这次战役。

小时候,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后来曾反复读过《三国演义》,到了合肥,当然不能放弃这亇曾经的古战场,无限的感慨将我的心还是牵到这里。落落景致过目,数数心思飘忽。古与今此刻在我的内心里冲突着,欲争高低。

我是一个西北汉子,拜与不拜张辽将军并不重要,只是觉得当年的逍遥津一战,张辽是如何大败江南的孙仲谋,想在这里寻找到答案,然走完公园的角角落落,始终未能找到。只是看了到张辽将军的简介,感到老英雄一世,勇谋皆通,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留下了重墨色彩,值得凭风吊古。

就如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一样,历史已风云散去,只是留下了那一点点尘埃飘荡在人间,散发着那一丝丝的古风古韵,让后人去怀想,去追忆,也让我的心思穿越那层层封存的,厚实剥落锈蚀的时光隧道,降落在三国的风雨之中。一个一个英雄或扬刀立马,或舌枪唇剑,或娇娥抚琴鼓瑟。

信步来到古逍遥津, 公园的南大门是正门。这是一座近十米的牌楼式仿古大门,大门的牌匾上书写“古逍遥津”四个大字,据说是清朝状元,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陆润庠手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辽的青铜塑像,它逼真地再现了张辽血战逍遥津的英雄形象让人仰观,只见他,跨马执刀,美髯飘飘,豪勇气慨,飒爽英姿,栩栩生来,底座上的“威震逍遥津”五个大字不知何人所书,但功力苍劲。原想先看看“三国历史文化馆”,掌握些印象,然后去怀古,遗憾的是文化馆没有开门,只好来到西大门附近的张辽墓,高大的石阕,墓前建有神道,两侧有石兽雕像,墓园内树木森森,给人肃穆、庄严之感。墓碑亭里立一方底座圆柱体的碑,古朴中充满威武。基座青石浮雕如龙似蛟,张牙舞爪,十分威武,碑首 雕刻“魏故都亭侯张辽之墓”九个篆字,墓碑亭后面是墓冢,据说是供后人凭吊的衣冠冢这里游人并不多,周围,绿树成荫,地上栽满了花草,,站在张辽墓前,又免不了撞击我的思绪……岁月悠悠,昔日的古战场,现已成为老百姓休憩的公园,唯有塑像底座的“威震逍遥津”五个大字,提醒我们这里曾经有过的一段历史风云了!

逍遥津怀古(散文)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三国时期, 合肥是魏国的属地,驻守此处的大将正是曹魏名将张辽。

《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张辽威震逍遥津”,指的就是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机,亲率十万大军直扑合肥,当时张辽守军只有七千。但他如何运用战术,以八百骑兵大破孙权大军于逍遥津并无特殊记载。逍遥津之战与著名的官渡一样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直接击溃了孙权大军的进攻,几乎生擒孙权,我感到以侵略为目的的战争,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历史从来如此。逍遥津一役,是张辽毕生最闪光的佳作,《三国演义》说“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而《三国志》更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

徜徉于古逍遥津,思古之情油然而生。行走之中,我不由的吟诗一首七绝 逍遥津怀古

津渡桥边胆不孤,英雄八百破强吴。

横刀飞骑张文远,威震江东功业殊。

三国是群雄逐鹿、风云激荡的时代,多少英雄创造了传诵千古的战绩,但这一切,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会回归平静,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环顾公园外面林立的现代建筑和熙来攘往的人流,我不禁感慨万千:时间总会按自己的法则而流逝,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是非常渺小的,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就是应该把握现在,积极地生活,努力创造美好的人生!

逍遥津怀古(散文)

移步换景再转向前去,绕小径,穿薄树林,至逍遥湖。沿岸风吹杨柳,弱杨柳枝儿轻轻点击着水面,仿佛催醒了千年的灵魂,惊醒了那场杀声如雷的战火。火光满天,刀枪挥舞无眼无度不止。多少兵士无处可逃,只好纷纷落入湖中,或有一线生机。孰不知湖水亦是无情物,不懂战火的残忍,毫不留情的吞噬了苦难的兵士。生命如草芥,连湖水都可以任意取之,大生感慨。混战之中的悲凉,惨绝,哀怨,如泉水般汩汩而出,涌涌而来。试问谁来为这人间悲剧买单?对比今日之逍遥湖边,千年的战火熄灭的无影踪,一点点的印记都找寻不得。

依然是杨柳岸,依然是残风渐吹。环湖遍布闲坐之椅,多为情侣座中相拥,说不完的恩爱情绵,道不尽的趣味人生。欢声笑语时不时绕湖而去,直升九霄之上。湖中青波绿水,不甚平静。游船穿桥而过,四处飘摇。游湖之乐,漫漫舒舒,尽在舟行水中,橹执手中。现时之人的安逸,潇洒,洋洋溢溢,冲击着我飘远怀古之心,久久难以平静。长久以来,吾都是位较为伤感的人。喜欢历史,常常怀古,思绪也随时随地乱飞,于这古尘落定的湖中,于这今之欢颜的湖中。历史不知何去处,环湖游人竟春风。今日之人游乐融融,不思千古之兴亡之事,只为年轻的浪漫逍遥,游戏人间。独吾一人见湖叙古,哀叹悲悯,长长久久,永不灭熄。渔樵江渚一壶酒,谈笑间,心却为那江山多劫,民众凋零,千古兴衰,悠悠而绵绵而苦苦。

逍遥津怀古(散文)

湖边上有座桥,名为飞骑桥。桥面拱起,桥身短而窄,约容一骑可过之。在桥之右侧的小假山上刻有繁体飞骑桥三字,黑色的,苍劲,嵌的不深,却很形象的突出了飞,骑,桥,这三字原本的象形。似一人一骑,飞渡桥而去,意味绵长,生动真切。我用手轻轻的触摸着这三字,突发思忆,仿佛见之那孙仲谋当年被张文远伏击后,在部将的掩护下,驰马纵越西津桥,也就是现在的飞骑桥,夺路而逃。脑海里的场景惊心动魄,在千钧万发之际,孙仲谋临危却镇定,沉着的飞越淝水而逃险,当也是位英雄豪杰。也无外乎稼轩先生曾有词言: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更有同时代之治世能人曹孟德大发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逍遥津一战虽是惨败,但亦正说明胜败乃兵家常事,知耻而后勇当永铭于心。曹孟德是英雄,张了之是英雄,孙仲谋更是乱世之英雄哉。看着这飞骑桥,摸着这飞骑桥,不免又是一番感慨,思绪在三国与现实中来回。

过桥,路过逍遥阁,广场上几只喜鹊飞起落下,似在觅食,又像是嘻闹,可能是为这沉重的历史增添些欢乐吧。此时的我停止思绪,沿着石子小路,周围闲逛,看水榭,过回廊,观池鱼,驻假山,尽量保持与现实的亲密相应。见那游人兴致盎然,情侣四处闲坐,孩童追逐乱蹿,别有人间欢乐多,历史已烟云。仰望处,白云浮浮,阳光耀耀,自然而不矫情,令吾之羡慕。光阴似箭,穿古射今,使吾之内心千疮百孔,尽生古之念,古之思,古之追忆。景致之美,古风之韵,心内交织,念念而不忘却。时间在一点一滴的流逝着,我也该回归了。从美景中离去,从历史中抽身,还得我本来的一片宁静,实在很好。

出园的路上,游乐园里的过山车呼呼啸啸之声让我徒生郁闷。真不知这古战场之地是用于凭吊的,还是用来嘻戏吵闹?回首再凝视张辽将军一分钟,他依然是孤傲的提马怒向前方,可我却是要人间漂泊流浪了,但愿他能永存于天地之间吧。

再吟首七律 逍遥津怀古

弩台寂寂倚庐城,斜日东风弄晚晴。

万顷江湖烟水碧,一帘山月岫云清。

逍遥津畔思文远,飞骑桥头忆古情。

丝雨落花春水处,窦池午夜月钩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