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吳小郎中醫案說怎樣把握傳統中醫理論之核心

從吳小郎中醫案說怎樣把握傳統中醫理論之核心

網圖

“吳小郎中”是江蘇省啟東名醫,生於1901年,青年入道,名聞鄉里,日診數十人。

先生家世歧黃,其父醫道淵博,一方人信賴之。

中醫文化千古一脈,代有薪傳。

那麼什麼是真正心傳的核心?

什麼是傳統中醫的本來面目?

中醫文化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兩次斷代。

第一次斷代在東漢,即張仲景以後。

第二次斷代在宋代,究其歷史原因這裡不做多敘。


從吳小郎中醫案說怎樣把握傳統中醫理論之核心

網圖

中醫歌訣有云:中醫治病“上手天地人”,“上下道法知”。

什麼是“上手天地人”?

天地有五運六氣,四季中樞,太陰溼土,少陰君火,厥陰風木,少陽相火,太陽寒水,陽明燥金,六氣五運相互的運動形成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

清代,山西平陽師村理學大家,希賢書院的創辦人範鎬鼎先生曾言:

“天成象而地成形,有一念感通之天,無旬不變之地,講地理不如講天理,心遊虛而身遊實,無百年不老之身,有千古常生之心,求心存即是求身存。”

範老先生此語道出了中國文化即中醫文化的核心,悟天道是中醫的根本

不說心法,只說身法。

不言上法,只言下法。


天有六氣(風、寒、暑、溼、燥、火),人是天地的產物,人體本身是六氣合成。

“暑”在中醫文化中是相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心念一動相火便起。這便是人體內的暑。非望文生義。

人體裡有暑季,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與天地相應,人也是五行組成,萬物百態各有其情,人有七情。世間萬物以天地人的整體形式展現,人體是天地人的產物。


從吳小郎中醫案說怎樣把握傳統中醫理論之核心

網圖

“上下道法知”,

中醫學上手不是科學,而是哲學,是形而上之學,也就是道學,這稱為上法

下法自然是指天地人組成萬事萬物。

中醫學是先哲學後自然科學,其實自然科學是包含在哲學範圍裡,自然科學一定是在哲學的指導下。

中醫文化而言,道在先,法在後。以道指法,以法示道,道法歸一。


從吳小郎中醫案說怎樣把握傳統中醫理論之核心

網圖

吳安慶先生醫案探析:

男(痰濁內阻)


酒客多溼,溼可釀痰,溼痰內阻,上擾心神,致神失安寧,得寐則多夢紛紜,靜坐則亦覺神魂飄蕩,不知所主,頻頻空惡,飲燒酒而空惡止。


蓋嗜酒成性,須借強烈之酒性的刺激也。

心下脹滿,舌胎厚糙而色淡黃。

欲安其神,先化其痰濁。


黑白醜各2克,葛花6克,枳椇子10克,姜半夏6克,膽南星6克,陳皮5克,厚朴5克,枳實5克,茯苓10克,茯神10克。三劑水煎服。


投化痰解酲劑後,吐膠粘痰濁頗多,遂心胸開朗。

按:中醫言致病,無非氣血精神,此為神病,因痰瘀所致,就天地人而言,五運六氣七情不合,致生痰失神,當治痰濁。

痰瘀臟腑,導邪外出用牽牛子,解酒化酲用葛花、枳椇子,化痰祛溼健脾用二陳湯加味。

可謂整體觀人天,辨證看臨床,有是病用是藥,有的放矢。

這便是“上手天地人,上下道法知”。



文字:三維湯~野山參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