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思考之用户分析的具体方法:用户角色画像创建

前言:既然我们都明白用户分析这么重要,那么到底如何进行分析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用户分析的重要工作:角色创建。我们要应用创建的角色才能够更好的对用户进行分析,不然用户分析只是空谈。

我们要进行用户分析之前,需要对"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有所了解。那么就需要有以下几个共识:

1、任何产品的商业成功与否取决于你的用户是否满意;

2、认识到产品的设计者未必是真正的典型用户;

3、我们只有通过和用户打交道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们;

4、用户研究的成果最后能够帮助你的产品更好的落地;

5、你需要跟进这些用户研究的成功进行相关决策;

这也是用户分析对产品商业上的重要价值。所以我们需要真正把用户分析重视起来。而应用用户分析,我们可以用到的一个讲到的思考技巧:OPV技巧。OPV三个字母所代表的是其他人的观点(Other People's Views)。这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技巧,正常的思考总是围绕在自我为中心,如果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可能结果完全不同。因为屁股决定脑袋,这也是产品经理最需要一个素质:同理心。

当然这个思考技巧,是在于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在没有条件调研的情况下,提示自己,进行换位思考。但是如果我们有条件做调研呢?那你就可以创建一个个用户角色来更好的进行分析。

移情思考之用户分析的具体方法:用户角色画像创建

张明今年20岁,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二的学生,他平时的英语专业成绩非常好,他还接一些翻译社的翻译任务,赚点小外快。同时他还是国内一个知名美剧字幕小组的成员,他通过这些方式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语技能,并且利用这个技能,已经能够把学费赚回来了。

移情思考之用户分析的具体方法:用户角色画像创建

最近他听说有家公司新出了一款"译客"的C2C翻译产品,上面可以接到翻译任务单,赚外快更容易了。张明第一时间去下载了这个软件,并且注册认证通过了。现在他每天都闲来无事,都在这个平台上利用碎步化的时间接一些翻译单子。比起他之前到处通过论坛找任务要强多了。

当然,上面的张明只是我杜撰的一个角色。但是你不觉得,当一个活生生的张明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作为产品经理的你,再去思考这款"译客"的产品时,你不再是盲人摸象的感觉吗?至少,我们以张明的视角去思考这个产品的时候,变得有据可依。换位思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真正的感受到那个用户的存在,通过用户的角度去做思考。而通过用户角色创建,是能够最大层度实现你的换位思考。

用户角色是针对产品目标用户群体真实的勾勒。每个用户角色都是一个原型,代表着一群真实的人物。用户角色是把用户研究的结果给具象化,使得最终研究成果栩栩如生,触手可及。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可以根据这些用户角色,而不是企业自己YY的需求,来做出相应的产品决策。以往一家公司总是自己觉得用户会怎样,但是有了用户角色之后,至少就可以去说:"张明会怎么用这个产品?"。

移情思考之用户分析的具体方法:用户角色画像创建

当然,一个产品不可能只面对一种类型的用户,所以我们通常要为一个产品设计3-5个经典角色来代表这个产品所有的用户群体。

当然,像我上面那样去用户角色都不应该是凭空虚构出来,而是经过用户访谈,和用户深入沟通,最后的出来的结论。如果我们创造的用户角色最终看起来很假,那么基于这个假角色做的任何分析也没有意义。

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 最早提出了Persona(用户角色)的概念。

用户角色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以最为浅显和贴近生活的话语将用户的属性、行为与期待联结起来,核心工作是为用户打标签,打标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让人能够理解并且全面提取用户特征。

比如创建了一个购物自由行的女性用户角色小美:

王小美,今年24岁,大学刚毕业两年。在一家外企做人力资源工作。她是金牛座,典型的购物狂。特别喜欢去香港、日本等地方血拼。除了购物之外,对于自由行旅游也有特别的爱好。小美的具体画像如下:

移情思考之用户分析的具体方法:用户角色画像创建

这个就是小美的用户角色画像,通过这组画像,你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小美就站在你面前,通过这些标签去思考她的需求是什么。

还可以通过以下这样的一张表格去提炼设计启发:

移情思考之用户分析的具体方法:用户角色画像创建

从这里可以看出,用户画像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概念:将广泛的用户特征标签化,形成对目标用户的描述。而提取这些标签的过程,就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目标用户。

要创建用户角色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呢?

移情思考之用户分析的具体方法:用户角色画像创建

用户访谈、调查问卷、可用性测试、日志分析是典型的互联网产品的用户角色创建的手段。但是我们如果作为个体去做自己的人生产品,应该如何简化这个过程呢?

其实也很简单,你定位下来你的目标用户后,随机的挑选15个人,进行1V1的聊天。重点要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他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其中尤其是感觉特别不爽的点是什么?

2、有没有什么替代解决方案?如果有,这个替代解决方案的体验是怎样的?

3、期待出现怎样的理想解决方案?如果有,愿意花多少钱为之买单?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简单的事情给复杂化,科学而又严谨的调研当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时间和成本都是个体做人生产品时难以承受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用户聊天,从中应用概念提取的技巧来去捕捉用户背后的需求。

这个过程称之为定性角色创建的过程。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移情思考之用户分析的具体方法:用户角色画像创建

创建角色的最大好处就是让我们讨论用户需求时不再那么虚无缥缈,还是有一些角色来做依托。这样也能够避免一些人的主观臆断,因为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你如何面对我的觉得和你的不觉得?当有了用户角色以后,我们就需要去说:张晓明会怎么想?这个角色的需求动机是什么?不再主观的去说:我觉得,或者你觉得。

当然我们如果有能力去做大规模的调研问卷,那么就是另外一种模式了:定量访谈。从定性到定量,也是个主观到客观判断的过程。

移情思考之用户分析的具体方法:用户角色画像创建

而定量调研后创建的定量角色更多的是对定性角色的一种检验。具体的定量研究过程如下:

移情思考之用户分析的具体方法:用户角色画像创建

创建定量角色的三个核心要素是:

1、验证假设:验证你觉得已经了解的事情

2、寻找模式:有足够大的数据样本量,使用聚类分析的技术在足够大的数据样本中找出一定的模式

3、得到新的认识:一旦理解了用户是怎样划分的,就能定义不同细分群体之间的所有差异

最后补充一句:如果你无法很好的进行用户访谈,那么至少把自己变成真正的用户,这样,你就可以实现:build for yourself。

这是印象笔记的CEO说的一段话,我特别喜欢,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你不应该考虑别人想要的是什么,用户作为第三人称的需求是什么,市场的需求是什么,你应该考虑的是"你"的需求是什么。

你应该问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你应该去做一些,你自己想要,你自己会爱上的产品。只要你是一个正常的人,你如果做的东西是你自己会爱上、无法离开的,那么世界上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和你一样爱上它。

除非你是一个变态,但是就算你是一个变态,世界上也有成百上千的变态和你一样喜欢这个产品,那么就就够了。

5 年前,就算你的产品能满足某一个划分的用户群,你很可能无法成功,因为你如何接触到这些人群呢?但是现在不同,因为我们有了社交媒体,有了 app store,你可以花 99% 的时间在产品的开发,1% 的时间在市场营销,因为只要有好的产品,自然而然会有气质相投的用户喜欢。为你自己做产品 (build for yoursel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