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一道小学数学题,难住200多位校长、包括数学特级老师

一道30以内加减法的小学数学题,让200多位校长、老师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一些数学特级教师在内。


这一幕,发生在今天的一场研讨会上。


尴尬!一道小学数学题,难住200多位校长、包括数学特级老师


在国内的小学界,有一个民间组织——“全国‘6+1’小学教育改革发展联盟”,成立于2004年,刚开始只有6所小学,后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4所学校。今天,这个联盟在杭州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召开第16届研讨会。


上午的研讨会,主题是“教育从儿童出发——童心教育,让儿童真实地成长”。学军小学是东道主,“让儿童成为儿童”是该校于2006年开始研究的课题,与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不谋而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新时期下的学校教育应该如何走?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一道小学数学题或许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老师们都算错的题

其实并不难


给在场200多位校长、老师出题的,是邓小平城乡发展研究院的院长陈锁明,他让大家在2分钟内做一道30以内的加减法:


尴尬!一道小学数学题,难住200多位校长、包括数学特级老师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会场上的老师给出了很多答案,但没有一个老师的回答是正确的。


是老师们的计算能力不如小学生吗?当然不是。


鹿姐姐的同事在现场也做了这道题,不出意料做错了。其实题目并不难,但如果观察不仔细,答案肯定是错的。


这是一道图形题,在小学一二年级很常见。答案是16,鹿姐姐的同事说,自己做错,是因为没有看到小猫戴着的哨子。


会场上其他老师没有计算正确,同样是观察不仔细,有的没有发现第三列各是两个哨子,而到了第四列就变成了一个哨子;有的没有发现第四列里不是“+”号,而是“x”号。


陈锁明说,这道题考的不是大家的计算能力,而是审题的观察力、思辨力。“观察力就是核心素养的一种,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即使你的计算能力超强,结果也是错的。”


现场一位数学老师说,老师们都犯了一个常识问题,是习惯性思维导致做错了题目。“我们平时给学生做过很多图形题,但不会让学生去观察、分辨这些细节,所有人都形成了惯性思维。”


这样的题不能拿来考试

会死伤一大片


这道题,鹿姐姐的同事发给几位数学老师,结果他们给出的答案还是错。


杭城某公办小学的一位资深数学老师马上给出回复,“是不是30?”他已经看到了符号的变化,但没有看出数量变化,更没有看出小猫脖子上佩戴哨子的变化。


这位数学老师很惊讶,“这样的题目如果作为考试内容,肯定会死伤一大片的。”他说,小学低段有等量代换这个知识点,比如天平两头有小动物,通过等量关系让小朋友们知道相互之间的数量关系。


“我们教授的知识,是单只传递的,不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这道题内蕴含的这些变化,在知识点上是不会存在的,但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这位数学老师说,这种题一般不会出现在课堂上,但可以作为趣味题给学生练一练,“因为题目比较灵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蛮好的。”


这位老师后来把这道题给一个四年级的班级做了一下,结果只有5个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这几个学生以前接触过类似的题目,所以在意识的敏感度上比其他学生强一些。”这位老师说,这跟学奥数是一个道理,学生拿到原生态的题,没有接触过的学生第一反应是没教过,不会,而接触过的学生即使不能马上做出来,他也是有经验的,可以触类旁通找到解题方法。


尴尬!一道小学数学题,难住200多位校长、包括数学特级老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杭城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表示,这类题目在台湾是很流行的。“我第一次接触,也中招了,给了一堆香蕉和苹果,结果在数量上发生了变化,很容易忽视这种变化的。”这位特级教师说,这样的题目是培养观察力、推理能力的,“但不能沉迷于此,过于技巧性的东西往往会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


那么,你做对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