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新闻发布会给每个记者2000元现金,住五星级酒店还送香奈儿香水,这能算“行贿”吗?

余世铖


本来这种如果放在平常,企业遇到一些舆论危机时,请媒体到企业看看,澄清一些情况,都没什么问题。出于尊重或中国人的礼节,热情招待、给记者准备一点伴手礼,这也成了一种习惯。

那为什么这次碧桂园的媒体活动会引起这么大的非议呢?

这首先得看碧桂园之前经历了什么事儿。接连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这个节骨眼上,对于公众来说,更需要了解碧桂园为何事故频发、今后会有怎样强有力的整改措施。

而对于媒体和记者来说,这次的媒体见面会,也是一个很好的了解事件真相,为公众传达真相的机会。

但据现场媒体报道,对于公众关注的问题,碧桂园并未给出充分的解释,整场活动更像是企业的宣讲会。

短短的媒体见面会之后,更多的是安排记者参观和游玩,甚至还包含参观动物园的活动。

不可否认,在国内的确有不少媒体记者在拿了企业的礼物、车马费之后,就一边倒为企业鼓吹,但大多数主流媒体参加这种活动还是奔着新闻本身去的。

因此,就有部分媒体记者拒收碧桂园给的礼物和红包,此事就很快就传开了。

在碧桂园目前的舆论氛围中,就很容易被公众理解为这是企业花钱想摆平媒体,而不是想怎么好好对事件本身负责。

从目前的状况来说,这次碧桂园的媒体见面会,是一个很失败的公关活动。


斑马消费


面对舆论和公众对自己的批评和质疑,邀请媒体进行实地考察,本身并没有错。一家大企业,确实需要做好宣传和舆论应对工作,特别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更应当及时应对、全面应对、认真应对。

然而,对碧桂园来说,应对舆论和公众,显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真正需要解决的,也不是让睦自己有多少现代化设备、现代化手段,而是有多少切实有效的防范安全风险和确保产品质量的措施,能否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如果一边现代化设备和手段越来越多,一边安全事故不断、质量问题频发,那些所谓的现代化设备和手段,就都是摆设,是碧桂园用来掩饰问题、糊弄媒体、欺骗公众的工具。

事实也是,从7月27日到8月1日,短短的五天时间,就发生两起重大安全事故,尤其是第二次事故,是在企业宣传全国停工的情况下发生的,还怎么能够相信碧桂园是重视安全生产的。不重视安全生产,又怎么可能重视产品质量。

如此,我们就要发问,与其花高代价让媒体来帮助其宣传,帮助其走出舆论风波,帮助其消除影响,还不如把这些钱用到防范风险和提高质量方面。如果防范方面的投入多一点,措施实一点,手段精一点,可能许多问题就不会发生,安全也更有保证。平时不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到出了事后再紧急公关,对碧桂园来说,完全是颠倒了主次、弄错了方向。所以,希望碧桂园能够真正吸取教训,不要再连亡羊补牢的的事也做不好。毕竟,房子事关每位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而碧桂园又在全国各地布点。如果房屋质量安全没有保证,就等于拿全国各地老百姓的命在做赌注。


谭浩俊


有媒体朋友说,记者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所以不会涉及行贿罪,这一点有欠全面。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数额较大”指的是对个人行贿数额达到一万元以上,对单位行贿数额达到二十万元以以上的行为。

从问题描述来看,碧桂园给每位记者2000元现金,赠送了1000元的礼物,哪怕算上机票和住宿,额度也不太可能达到一万元,因此尚不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标准。

另外,该罪名的成立有一个前提,就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具体指牟取暴利、追求不正当的高额经济利润。根据司法解释和相关实践,在市场中谋求垄断地位,排除竞争对手,进行不正当竞争,同样在此范畴之内。从报道来看,碧桂园仅仅是邀请记者参观,似乎并不触及此条。

但为什么公众会有如此大的不满呢?就在于谁都没有说出来,但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潜规则”。这边刚刚发生了施工事故致人死亡、工地失火的事件,那边马上花费上百万公关费用粉饰太平,哪里是有责任心的企业所为?

再者,高调发放车马费的行为,即使不涉及违法犯罪,也容易招致普遍的抵触情绪。根据第一调查网的统计,41.44%的网友认为车马费是一种“腐败现象,社会不正之风”。而媒体界的朋友也有不少人反感以车马费作为重要收入来源的做法:除了少数到处薅羊毛乐此不疲的从业者之外,大部分有良知的媒体人,宁可能拿到体面的薪水,自主地进行报道,而不是天天看着“爸爸”们的脸色发通稿。

相关法律的空白,企业的责任意识缺失,以及媒体行业正常收入水平的低下,共同造就了今天“走进碧桂园”活动的乱象,又岂止是一日之功呢?


王瑞恩


作为媒体从业者我来谈一谈回答里面很少涉及到的媒体收车马费这个问题,很多答主更多地是从碧桂园这个角度来回答,可能这个也会忽视了一些媒体行业的问题。

车马费这个问题,一直是可谓是媒体行业潜规则,经常和媒体打交道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都心知肚明。但是其实本质上行业以及公众都是比较反对这个事情的。

在一些比较好的自律性比较强的媒体里面,有明确要求不能收取任何费用的,或者说有一些场合实在无法拒绝的话,回到单位之后要上交。其实这样也是对记者自己的一种保护,因为如果一个记者收了五千元以上的话,就可以被认定为受贿罪的。

但对媒体行业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很多媒体记者尤其是一些小众的行业性媒体,工资收入不高,但是他们的外快(类似车马费)收入可能一个月会远远超过他的工资收入。

所以也诞生了一个名词叫“会虫”,就是专门跑会场收受车马费,收到之后就马上换下一个场。回去的话也不用写稿,就收一下对方发的通稿发布一下即可。

这种媒体在行业里面是大家被鄙视的。这基本上可以是属于说媒体的最底端存在。但遗憾的是,这个比例其实有时非常大的。因为媒体行业跟任何其他行业一样,都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优秀的记者是在顶端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在中间,然后还有更大一部分是在底层,靠各种车马费,甚至有的是敲诈勒索存在的媒体记者,这也是不少见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假冒的记者,我曾经就被一些人假冒过,冒充我的名字去参加一些会议,领取车马费后就跑了。这个很多真记者估计都遭遇过。

回到这个问题的本身,其实碧桂园发布会2000元的车马费,还有伴手礼,可能并不是一个罕见的行为,也不是它要为了这次公关才这样下血本的。以我的了解,房地产企业的发布会,基本上都是这个行情的,所以这次碧桂园是因为它受关注才会把这个曝光出来,其实它原来可能一直是这样的,包括其他的房企。

当然,如果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构不成一个行贿的行为,首先是它的单个金额数量不足,其二是目的是为了实现不当得利,这其实严格意义上不算。法律是这么界定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张天潘


这不就是媒体圈的行业潜规则吗。发布会之前不都是会做这事吗?红包啊,伴手礼啊,发通稿,甚至还有记者利用掌握的证据,要封口费啊!

常见公关手段,新闻发布会就很难有负面,真调查都暗访去了

从公关上看,和当地媒体搞好关系,让他们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是很常见的手段。

碧桂园这样做不就是希望记者手下留情,不要写那么难看吗?

这群记者大部分去的,也是心知肚明,不然这种事情,调查报道,怎么会依靠发布会的通稿,肯定是只有暗访,偷偷才调查的到东西的。

发布会,就不会出现负面的稿子。

但是无奈碧桂园还真是犯了众怒,否则一开始我们就看不到他这么多负面报道,估计得罪了太多不该得罪的人了。

至于算不算行贿,难!

首先,行贿罪,是特定的群体,主要是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

但是我国记者,其实很多人都没有编制,都不算公务人员,因此那些没编制的和这个罪完全没有关系。(注,我国有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再说行贿,强调的是前提,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其实这点除非碧桂园明示暗示,以钱财为报酬,让记者发正面的软文可能才算数,但是碧桂园并不会那么傻说,收了我的钱办事吧。

加上这样的送东西本是公开的行为,很容易就是被认定成普通的送礼,为了的是搞好媒体关系。

说到最后,其实大家也不必在意记者的稿子会改变什么,毕竟出事就出事,既然已经报道出来了,就无力回天了,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怎么会因为稿子就可以改变什么?


廖彩琳律师


碧桂园最近是多事之秋,出了不少事,尤其是多个工地塌方,造成7死多伤,引起社会批评。

对待问题,最好的做法是闭门思过,痛则改之,而不是巧言令色,用技巧处理,这样的舆情其实是没有技巧可言的,尤其不要想着收买媒体和人心,网民是不会买账的,实情决定舆情,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处理不好,舆情没有解决,反而形成了次生灾害,导致次生舆情。

其实一个建筑企业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有时候真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这个企业认识错误,认识问题,积极整改,用事实来改变舆论的形象,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而不可急功近利,这次碧桂园的舆情处置,不知道是哪家高手给出的损主意,坑死东家了。

碧桂园的本意实际是媒体修好见面会,感情联络会,碧桂园召开发布会致歉,这本是可以同情和理解的事。但是碧桂园却把发布会开成邀请全国记者"走进碧桂园",展示企业成就和老板情怀的会,据称,到场200家媒体除了五星级酒店、飞机报销,见面送香奈尔,每人还有2000元车马费。有网友给碧桂园算了一笔账:碧桂园新闻发布会来了200个记者,200个信封一共是40万元;200份礼品一共是20万元;五星级酒店住宿大约10万元;吃饭大约20万元,机票总计30万元;来往租车接送10万元;长隆的门票大约10万元。算下来,一共花费了140万元。

这样一来,问题就麻烦了,钱没少花,事没办成,还成了舆论的大笑话,那些拿了香水钱和享受酒店的人也是一肚子恼火,而且为了表现他们事大义灭亲,以后的新闻报道可能会更狠一点,因爱生恨。

其实,碧桂园完全没必要这么做,我给他们出几个招,不要香水也不要钱,完全出于江湖道义:

1、200个记者,等于没记者,都是朋友就等于没朋友,不超过10个记者,核心媒体,这才有价值。

2、媒体报道需要新闻价值,而不是开记者会道歉,说白了,记者写新闻需要料,没有料,他们写不出故事的,所以怎样供料很重要,最好的料就是比差。看看谁更差。

3、过去的问题,默默忍受,不要解释,要重塑形象,网民的记忆都是属金鱼的,过期就忘,所以在正面舆论引导上面做文章。比如花140万给学校送空调,送电扇。


韩东言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看到这个新闻真是气炸了,可以用“恨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来形容。出了事,不是尽力去弥补、去解决,而是来搞媒体公关,这样的企业能好不到哪里去?!

碧桂园近日多起塌方事件,造成7死多伤,引发社会的大量关注。8月3日上午,碧桂园在广东顺德总部召开媒体发布会,总裁莫斌鞠躬道歉,发表了一段深情的讲话,请求社会原谅。

不仅如此,在新闻发布会上,碧桂园更是出手阔绰,直接送现金,高档奢侈品等给200多位新闻记者。不得不佩服碧桂园的公关能力,对于这一举动,不少人会认为是在行贿,堵住记者的嘴,不让事情迅速扩散。

我认为,碧桂园的这种做法,违背社会道德,态度不够端正。如果什么事情都可以用钱去解决,那么生命是不是可以不被重视,人性是不是可以随意践踏,对于那些在事故中去世的人,是不是就变得如此卑微,值得所有人深思。

至于说媒体该不该拿,我认为,不该拿,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媒体充当社会信息传播的媒介,又是独立的第三方,不仅还原事实真相更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更要站在正义的一方,谴责所有的邪恶。媒体要有良知,而不是见风使舵,唯利是图,全然不顾道德底线,被金钱诱惑。对于碧桂园这一做法,媒体应该强烈抵制,金钱收买不了人心,只有端正认错态度,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原谅。

公道自在人心,任何对生命的不尊重都将受到惩罚。在这里,希望所有和碧桂园一样的开发商都要重视安全问题,因为一次事故,带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资本家不能一味的挣钱,多少得要有点良心吧!


富有正义感的朋友们,请在评论区留言发表您的观点,一起谴责这种无耻行为!


有态度的童桐


需要奇怪吗?碧桂园不经常做这样的事情?


要说碧桂园是专门因为今年事故频发所以邀请、讨好媒体,那倒是冤枉他了,因为过去他一直这么做的——尽量和媒体搞好关系,不管是全国性媒体还是地方上的小媒体。


比如2017年9月17至19日,金地碧桂园浅山艺境项目媒体采风活动隆重展开:


2018年7月25至27日,河北媒体采风团走进碧桂园:


2018年4月3日,河南媒体走进碧桂园:


这是孔方兄随手一翻就能找出来的,而且这还只今一年的情况,碧桂园全国那么多项目(2400多个工地),经营了那么多年,它和媒体的关系网络,要更为庞大、复杂。


问题描述所说的这次碧桂园媒体活动,邀请的是全国全国性的主流媒体,除了送香奈儿,看看碧桂园下面的活动安排,还有高级酒店、午宴晚宴、长隆旅游等等,当然来回机票肯定也是有的。



孔方兄也在传统媒体待了很多年,在媒体行业,地产、汽车是两个最重要的广告收入来源,媒体和房地产可以说有着天然联系。当然对于开发商来说,也需要媒体为它推广产品(中国那么多吹上天的房地产广告),为他们被曝光负面以后及时“洗地”。


最近的案例就是,7月24日(7月27日就是安徽六安的6死事故),人 民 日 报发表了一篇“报道”,里面有句话:碧桂园集团新闻发言人表示,质量和物管是我们的生命线。碧桂园随后把所有媒体给碧桂园的“报道”收集起来,写了篇文章“碧桂园高质量发展得到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认可”。而在此之后,网上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文章:《解码碧桂园发展秘籍》:



对碧桂园这样的开发商来说,当出现重大负面舆情的时候,处理好媒体可能比处理好事情本身更为重要,毕竟媒体的传播让一个单一事件可能成为普遍性的事件。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负面的东西终会淡下去。


毫无疑问,碧桂园会继续执行这样的策略。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碧桂园的这个全国记者见面会,早不开、迟不开,偏偏在碧桂园最近事故频发、被舆论声讨之际召开,而且规格很高,集团老总杨国强亲自出面接待,来回飞机票,车接车送,车马费、五星级大酒店、香奈儿香水,这些记者平时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吗,这其中难道不透露出一些蹊跷之处吗?

说白了,这是一种心照不宣,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人,对于这种情形是司空见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而且“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自然提不出什么火辣的问题,写不出什么有观点、有分析、有深度的报道。

只可惜,不是个个记者都买账的,总有那么一两个人,还是秉持着操守,把此事给捅了出来,否则人人都笑纳这些礼品礼金,我们能知道这件事吗?碧桂园本想通过此事挽回形象,没想到却反而失分,估计气得要直拍大腿了!

出了问题,不去直面问题,反而搞这些装饰门面的事情,难道天下就这200个记者了,难道此举就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随手一拍,随手一传,那就是新闻,所以想要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还是把安全生产抓好,还是把房屋质量搞好,不要搞那些“治标不治本”的东西,完全是南辕北辙!

对于此事是否够得上行贿,那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是要看这些媒体人是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二是看碧桂园是不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比如请媒体人删帖,不要发布他们的负面信息,如果这两条都符合的话,那么是可以构成“单位行贿罪”的。如果只是一般的请媒体人过来帮助宣传碧桂园,那么就构不成行贿,不过这些媒体人,如果是代表报社或单位前来的,那么收受礼品礼金和接待,就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可能构成违纪违规。


打虎拍蝇


碧桂园新闻发布会给每个记者2000元现金,住五星级酒店还送香奈儿香水,这能算“行贿”吗?这个很明显啊,就是赤裸裸的行贿啊,最近碧桂园又摊上大事情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碧桂园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走势如何了,因为股票股价的走势,它反映和包含了一些已知和未知的消息。


碧桂园:日线

碧桂园,股价最近也是一路狂泻,当然这背后,是市场整体的力量,因为大部分港股和房地产企业相关的股票都在跌。

碧桂园简介:官网介绍

碧桂园是什么

碧桂园是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是全球绿色生态智慧城市的建造者,不仅为超过400个城镇带来现代化的城市面貌,提升当地人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还在新加坡旁以当今世界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首建立体分层现代城市——森林城市。

森林城市地面都是公园,车辆在底层穿行,地面是无污染轨道交通,建筑外墙长满垂直分布的植物,每一天,人们就都生活在花园里,呼吸在森林里,愉悦在自然之中。森林城市将是未来城市的榜样。

20多年来,碧桂园都是所在城市亮丽风景线和名片。园林景观、生活广场使当地人民流连忘返,会所、物业服务令人生活舒适、安全。城市的建筑、园林、管理都应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碧桂园在每座城市都将小区品质做到一步到位:建世界一流的小区!所以现已有超过300万业主选择在碧桂园安居乐业。

碧桂园是2007年在香港上市,2017年销售约5508亿元,纳税额超300亿元的守法依规企业。

作为拥有超10万名员工的企业,碧桂园大多数带装修产品平均售价仅为每平方米8000多元。碧桂园每到一处都以匠心精神努力建造高性价比的房子,并同时在教育、生活、医疗等方面,满足高品位追求者的居住生活梦想。

碧桂园期望每位员工都心怀如下理念并全力做到:“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做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立业至今,碧桂园创始人及集团累计参与社会慈善捐款已超36亿元。

这就是碧桂园,一直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懈努力。碧桂园——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

一直以来“碧桂园”给我的印象都是不错的,因为2018年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金额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就是碧桂园。

所以,当时碧桂园给我的印象满深刻,也蛮好的,因为我有个朋友就是从事地产销售的,而且在惠州碧桂园的房子,卖的很火爆,没想到这背后,竟然是这么多套路啊,难免有人说,做地产销售的,经常要赔客户吃喝晚,如果是女性销售业务人员,估计要潜规则了,这个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做销售的大多都经历过,我自然也明白其中的潜规则。

  •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碧桂园究竟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只是受贿记者这么简单的吗?其实不然,关于碧桂园,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碧桂园回应9000亿负债 高管对安全事故鞠躬致歉

 8月3日,碧桂园在广东顺德总部召开媒体见面会,首席财务官伍碧君回应9000亿负债表示,9331亿元是财务资产负债表总负债的余额,2017年底可动用现金余额1484亿,短期有息负债683亿,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2485亿。公司当前现金充裕,信用评级良好。总负债是会计上的报表科目,并非真正的有息负债,有息负债仅有2148亿元。
 Wind数据显示,碧桂园2017年度总负债9330.57亿元,负债总额相比2016年总负债5000多亿增长了几乎一倍,高达88.89%。而高负债背后是碧桂园较为激进的扩张模式。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碧桂园共拿地7079万平方米,拿地金额2645亿元,规模全国第一,远超第二名万科的2812万平方米。仅今年5月,碧桂园就在全国拿地75宗,拿地金额200.27亿元,领跑行业,而同期第二名万科仅拿地11宗。2018年1-5月,碧桂园实现销售3346.8亿元,在港股房企中率先突破3000亿关口,紧随其后的中国恒大和万科地产,累计销售还在2000亿级别徘徊。

碧桂园的问题:疯狂拿地背后的质量安全问题

2017年刚刚登顶的碧桂园,猝不及防地迎来了“至暗时刻”;作为房地产行业规模化竞争的王者,碧桂园正在为极速的高周转模式买单。
6月24日,碧桂园上海奉贤区在建项目红墅林发生事故,致1人死亡9人受伤;
7月12日,碧桂园杭州前宸府基坑坍塌,所幸无人伤亡;
7月26日,安徽六安碧桂园城市之光工地围墙和板房倒塌,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
7月30日,时隔一个多月后,上海奉贤区安监局初步调查结论显示,红墅林项目任意压缩工期,隐瞒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不上报,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8月3日,碧桂园主席杨国强和总裁莫斌均承认,上海项目确实存在人为赶工,这是不符合集团安全管控要求的;同时,旗下项目的工程管理存在漏洞。

看到这里,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怎么看待此事情呢?我们来看看关于碧桂园的一些相关报道:

 碧桂园的算盘是什么?200万元钻头高于一条人命,香奈儿伴手礼打发一场事故。
  8月2日,是碧桂园六安那6名建设者的头七。按照传统殡丧习俗,这一天是他们在人世间最后的日子,他们会“回”到他们的家,“吃”最后一餐饭。  同样在8月2日,碧桂园启邀请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参与他们“走进碧桂园,全国媒体行”活动。
大多数赶赴现场的媒体,更多的是希望听到碧桂园包括六安项目在内的工程事故的回应。然而,他们首先听到的是碧桂园的人才战略,扶贫事迹。在听这些以前,他们还要先参观碧桂园在东莞的项目。对此,接触的多位地产媒体人士表示,这是碧桂园拙劣的公关表演的开始。
根据目前流传出来的行程安排,碧桂园全国媒体行活动为期3天,除了午宴、晚宴与自助餐,其中还包括参观SSGF项目、碧桂园总部及碧+体验馆。碧桂园很壕,对于邀请来的媒体,一出手就是香奈儿的伴手礼,据说还附带有2000元的“车马费”。

看了这些报道,我真的不知道说啥好呢?其实这都是碧桂园的公关活动,但是也太不拿人命当回事了。

碧桂园近日多个工地塌方,造成7死多伤,引起社会批评。碧桂园召开发布会致歉,这本是可以同情和理解的事。但是碧桂园却把发布会开成邀请全国记者"走进碧桂园",展示企业成就和老板情怀的会,据称,到场200家媒体除了五星级酒店、飞机报销,见面送香奈尔,每人还有2000元车马费。有网友给碧桂园算了一笔账:碧桂园新闻发布会来了200个记者,200个信封一共是40万元;200份礼品一共是20万元;五星级酒店住宿大约10万元;吃饭大约20万元,机票总计30万元;来往租车接送10万元;长隆的门票大约10万元。算下来,一共花费了140万元。你怎么看这件事?媒体该拿这些钱吗?

楼主说的这些个事情,碧桂园新闻发布会给每个记者2000元现金,住五星级酒店还送香奈儿香水,这能算“行贿”吗?如果这都不算行贿,那么什么算呢?这样的公关活动和行为,也太赤裸裸了吧。

8.3 做空碧桂园

我只想说,做空的好,让碧桂园的股票大跌。。。。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