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記憶 | 瀋陽市電工陶瓷廠

沈北記憶 | 瀋陽市電工陶瓷廠

瀋陽市電工陶瓷廠位於瀋陽市沈北新區杭州西路1號。該廠始建於1937年,原名新泰製陶工廠,1942年稱一新窯業株式會社,俗稱一新缸窯。該廠由私人合股投資經營,股東有劉秉誠、嶽繼武、尹佐亭、臧式毅等人,是沈北新區最早的一家企業。

沈北記憶 | 瀋陽市電工陶瓷廠

臧式毅

臧式毅(1885-1956),生於遼寧瀋陽蘇家屯區沙河鋪前三道崗子村。1930年,臧式毅擔任遼寧省政府主席,在治理東北財政金融方面頗有建樹。1935年5月任偽滿洲國參議府議長。

1940年投產時,主要生產民用大缸。當時有20多間廠房和兩個倒燃窯,設備比較簡陋。1945年該廠被國民黨當作後方陸軍醫院,停止生產。

沈北記憶 | 瀋陽市電工陶瓷廠

1948年末,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接管了該廠,沒收了官僚資本,劃為全民企業,轉產民用罈子。工廠總經理劉秉誠是一位精於硅酸鹽研製的工程師。企業稱一新窯業總廠,並在營口和遼陽設兩個分廠。1951年,工廠隸屬於瀋陽市管理,以生產耐酸陶瓷為主,試驗一小部分釉面瓷板磚。1953年和1954年,又先後增加了耐火材料和耐酸陶管兩個生產品種。當年有工程技術人員4人,其中助理工程師1人,技術員3人。1955年,生產耐酸磚,添置了兩臺球磨機,新建廠房1200平方米。翌年,購進一臺80噸壓力機。

沈北記憶 | 瀋陽市電工陶瓷廠

1957年,自建一座變電所,同年改名為一新耐酸材料廠。

1962年與新華化工廠合併,1964年又分開,廠名為瀋陽市化工器材廠,隸屬於瀋陽市玻璃搪瓷公司。專業生產耐酸磚、管、罐、塔等產品。

1971年,劃歸新城子區管理,產品基本定型為低壓電瓷和耐酸材料兩大類。1972年,進行技術改造,生產低壓線路電器電瓷產品,1980年前,產值始終保持在100萬元以上。

沈北記憶 | 瀋陽市電工陶瓷廠

1980年後,以生產低壓電瓷為主,故工廠改名為電工陶瓷廠,實現產值280萬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1982年,企業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原值214萬元,總產值200萬元,利潤9萬元。有職工513人,14個職能科室管理著全廠制料、陶管成型、線路瓷成型、電瓷件成型、燒成、設備維修6個車間,日產瓷料8.7噸,年產電瓷開關板105萬套,耐酸材料1080噸。其中電瓷開關板為東北地區56個用戶服務,耐酸材料曾銷售到全國各地。並出口到4個國家。

1982年進行技術改造,經撫順電瓷廠、西安高壓電瓷廠專家論證,試製生產高壓電瓷。職工人數已達527人,創產值220萬元,創利潤23萬元。1989年HYW-2200電壓互感器瓷套獲瀋陽市拳頭產品獎和優秀新產品三等獎。

1984年ED-2型蝶式絕緣子獲瀋陽市優秀產品獎。

1990年改廠名為沈阻電瓷廠,有職工324人,年產值53萬元。

1992年,該廠職工增加到600人,有管理人員49人,工程技術人員35人。擁有國有資產原值645萬元、淨值535萬元、流動資金736萬元,是省內專業生產各種高低壓電瓷的廠家之一。

沈北記憶 | 瀋陽市電工陶瓷廠

沈北記憶 | 瀋陽市電工陶瓷廠

1993年6月5日,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記註冊與香港鼎盛實業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瀋陽新盛陶瓷有限公司,總投資5192萬元,其中我方投資1554萬元,香港鼎盛公司投資2784萬元,東北輸變電集團投資854萬元。1994年7月1日廠房工程奠基,1996年1月試生產。後因外資不到位,缺乏流動資金,沒有組織生產。

合資項目填補了新城子區沒有合資企業的空白,在當時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截止1998年停產,瀋陽電工陶瓷廠欠債累計達2000多萬元。2003年採取了並軌措施。

圖文 | 陳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