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島青島,一個學琴的地方,山東文化中心的帽子,何以讓濟南戴了

琴島青島,一個學琴的地方,山東文化中心的帽子,何以讓濟南戴了?一種觀點認為,其實青島的教育和人文算是短板中的短板,文化沙漠喊了這麼多年還沒有改善,教育水平更不用說,高中錄取率多少年全省倒數,自然無顏自詡山東文化中心……


琴島青島,一個學琴的地方,山東文化中心的帽子,何以讓濟南戴了

青島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青島的高中錄取率確實低,但那是因為青島的職業高中教育十分發達,水平排在全國前列。青島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所以職高的發展非常迅速,與普高錄取率基本五五開,山東省內職高的發展水平,沒哪個城市能趕得上青島。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況且職高近年來也在不斷完善3+4等政策,如果光以普通高中錄取率就來說青島的教育是短板,未免太牽強了!人文方面,青島確實是個年輕的城市,沒有多少歷史的沉澱,但是青島這座城市融合了中西方多元文化,不論是建築景觀或是街頭文化。

但凡到過青島的遊客,首先要去看一看老城區的那些德式建築,就連青島話都有很多德語的影子。試問在國內有幾座城市能夠像青島一樣,有多元文化的融合沉積?單從這一點,就已經是青島獨特的人文寶藏了,那麼短板從何談起……

我傾向於第一種觀點,要論誰是山東文化中心,恐怕還非省會濟南莫屬。某種程度,青島重視技術教育,恰恰對人文和基礎教育造成了很大的衝擊。青島市區教育甚至趕不上郊區。高中基本集中於二中和五十八,還有一個一中。相比濟南的省實驗、濟南外國語、山師附中、歷城二中……等等,教育資源確實有差距。


琴島青島,一個學琴的地方,山東文化中心的帽子,何以讓濟南戴了

濟南


文化氛圍和人文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也可以理得簡單點,說白了就是文化娛樂設施、圖書館、還過得去的劇場、以及傳統文化氛圍、文化產業,這方面青島和同省的濟南也有距離,況且青島引以為傲的足球……也沒幾個像樣的好球場。

琴島青島,一個學琴的地方,山東文化中心的帽子,何以讓濟南戴了?琴島琴島,青島在過去其實也算個文化中心,在文化生活匱乏的過去,青島和上海一樣有許多外來文化的輸入。上個世紀80年代,青島是周圍唯一能學琴的地方。青島本土沒有什麼文化大咖,但青島見證的文化人還真不少,康有為,勞乃宣,尉禮賢,李雲鶴。

然而這些文化人除了康有為,其他真不好說,誰叫佔青島的都是戰敗國。德式建築,花石樓,甚至德國下水道,哪一樣現在不都在被中國製造所超越?其實青島的經濟文化頂峰是上世紀90年代,五四廣場,少年文化宮,那時的青島與時俱進,而之後除了起高樓就是起高樓,再也沒有驚鴻一瞥!


琴島青島,一個學琴的地方,山東文化中心的帽子,何以讓濟南戴了

青島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