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筆下的淮安味道:獅子頭鬆而不散,入口即化

汪曾祺先生多才多藝,他不僅創作了獨具風格的小說、散文、劇本,還擅長書畫,會唱崑曲,精於烹飪菜餚、品鑑飲饌。他一生遊歷很廣,嚐遍天南海北的各種美食,涉筆成趣,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

賈 珺

汪曾祺筆下的淮安味道:獅子頭松而不散,入口即化

不過最美還是家鄉味,汪先生是江蘇高郵人,對家鄉的美食難以忘懷。高郵舊屬揚州府,與淮安府近在咫尺,民俗風情、說話的口音乃至飲食習慣都很相似。淮安是淮揚菜的發源地,汪先生津津樂道的魚、雞、鴨、野菜、蔬果、鹹菜、炒米等各種高郵的食物,在淮安都很常見,做法也差不多。

汪先生與淮安很有緣分。民國時期,他家在高郵城裡開了兩家中藥鋪,中藥鋪裡從掌櫃到夥計都是淮安人;汪先生對這些人很熟悉,曾將他們作為人物原型寫入小說《異秉》。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部很受歡迎的電視系列紀錄片《話說運河》,其中淮安那一集的解說詞就是汪先生寫的,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更重要的是,汪先生曾在高中時期於淮安中學借讀半年,吃過半年淮安飯,大飽口福,晚年在文章中多有提及,不吝讚美之詞,令我這個淮安人頗感與有榮焉。

淮安與高郵都是著名水鄉,依臨京杭大運河,水產豐富,所以人們都愛吃魚。所有魚中,最愛鱖魚,當地人稱“鯚花魚”。汪先生考證“鯚”字當作“罽”,指魚身上的花紋宛如古代的雜色織物,他還說:“鱖魚刺少,肉厚。蒜瓣肉。肉細,軟,鮮。清蒸、乾燒、糖醋,做松鼠魚,皆妙。氽湯,湯白如牛乳,濃而不膩,遠勝雞湯。我在淮安曾多次吃過‘幹炸鯚花魚’,二尺多長的活治整鱖魚入大鍋滾油幹炸,蘸椒鹽,吃了令人咋舌。至今思之,只能如張岱所說:‘酒足飯飽,慚愧慚愧!’”

《魚我所欲也》中所記更詳:“一九三八年,我在淮安吃過幹炸鯚花魚。活鱖魚,重三斤,加花刀,在大油鍋中炸熟,外皮酥脆,魚肉白嫩,蘸花椒鹽吃,極妙。”

家父很會做鯚花魚,我從小就愛吃,紅燒的、糖醋的、清蒸的都沒少吃,卻從來沒吃過幹炸的。炸兩三斤重的魚需要大鍋寬油,一般家庭很難置辦,不知道現在淮安的飯館裡還有沒有這道菜。

淮安廚師最擅長烹製鱔魚,清代有著名的“長魚席”,一百多道菜品都用鱔魚做成。汪先生對此瞭如指掌:“淮安人能做全鱔席,一桌子菜,全是鱔魚。除了烤鱔背、熗虎尾等等名堂,主要的做法一是炒,二是燒。鱔魚燙熟切絲再炒,叫做‘軟兜’;生炒叫炒脆鱔。紅燒鱔段叫‘火燒馬鞍橋’,更粗的鱔段叫‘燜張飛’。制鱔魚都要下大量姜蒜,上桌後灑胡椒,不厭其多。”

鱔魚形長如蛇,味道極美,淮安鱔魚菜的水準之高,遠非其他地方所能及。最具代表性的“軟兜長魚”,以整條鱔魚入高湯略焯,將脊背單獨劃開,下油鍋爆炒數十秒起鍋,又嫩又滑,口感奇妙,足以秒殺常見的炒鱔糊之類。如汪先生所言,鱔魚燒好上桌後,內行食客需加大量胡椒粉,更添鮮香。

他在《肉食者不鄙》一文中還寫到了淮安的獅子頭:

獅子頭是淮安菜。豬肉肥瘦各半,愛吃肥的亦可肥七瘦三,要“細切粗斬”,如石榴米大小(絞肉機絞的肉末不行),荸薺切碎,與肉末同拌,用手摶成招柑大的球,入油鍋略炸,至外結薄殼,撈出,放進水鍋中,加醬油、糖,慢火煮,煮至透味,收湯放入深腹大盤。

獅子頭松而不散,入口即化,北方的“四喜丸子”不能與之相比。

周總理在淮安住過,會做獅子頭,曾在重慶紅巖八路軍辦事處做過一次,說:“多年不做了,來來來,嚐嚐!”想必做得很成功,因為語氣中流露出得意。

我在淮安中學讀過一個學期,食堂裡有一次做獅子頭,一大鍋油,獅子頭像炸麻團似的在油裡翻滾,撈出,放在碗裡上籠蒸,下襯白菜。一般獅子頭多是紅燒,食堂所做卻是白湯,我覺最能存其本味。

周恩來總理祖籍紹興,生在淮安,吃家鄉菜長大。很少有人知道周總理居然會做老家的名菜“獅子頭”——治大國之餘,也能烹小鮮,著實令人佩服。

做獅子頭的訣竅在於不能用絞碎的肉末,而要用刀把肥瘦兼具的肉塊切成細小的肉丁,否則滋味大減。梁實秋先生是北方人,《雅舍談吃》裡談及獅子頭時,也特別強調這一點。

汪先生喜歡吃蘿蔔,在《蘿蔔》一文中列舉了南方和北方的許多蘿蔔品種,其中說道:“我在淮安第一回吃到青蘿蔔。曾在淮安中學借讀過一個學期,一到星期日,就買了七八個青蘿蔔,一堆花生,幾個同學,盡情吃一頓。後來我到天津吃過青蘿蔔,覺得淮安青蘿蔔比天津的好。大抵一種東西第一回吃,總是最好的。”

淮安人習慣拿青蘿蔔當水果吃。青蘿蔔的價錢很便宜,路邊的小攤常有賣,切成幾瓣,灑點水,清清爽爽,很誘人。從前也常有人在澡堂子裡舉著盤子兜售,泡完澡,吃兩瓣青蘿蔔,渾身通暢。這種青蘿蔔別處也有出產,比如汪先生所說的天津青蘿蔔,即在北方十分有名的沙窩蘿蔔,俗稱“賽鴨梨”。沙窩蘿蔔比淮安青蘿蔔的個頭大,但甜脆程度似乎有所不及。

汪先生後半生久居北京,思鄉心切,尤其掛念家鄉的美食。我也在北京住了許多年,淮安風味的鯚花魚、鱔魚、獅子頭和青蘿蔔都不容易吃到,只好屢屢重溫汪曾祺先生的舊文,聊以解饞。

(原標題:汪曾祺筆下的淮安味道)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