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件簡帛真跡長沙展出 帶你感受“千年遺墨”

380件簡帛真跡長沙展出 帶你感受“千年遺墨”

參觀者欣賞展出的簡帛真跡。 鄧霞 攝

  中新網長沙11月10日電(鄧霞 李葉)11月10日,“千年遺墨——中國曆代簡帛書法展”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共展出戰國、秦、漢到魏晉各時期出土的簡牘、帛書真跡380件。

  簡帛,是竹簡、木牘與帛書的統稱。據史料記載,從商代開始,簡牘就作為主要的書寫載體,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帛書是更為貴重的書寫載體。大至國家記事,小到書信往來,皆書於簡帛之上;直至東漢時期造紙術得到改進使紙張普及後,簡帛才逐漸被取而代之。20世紀以來,隨著重大考古發現中大量簡牘帛書的相繼問世,這些自然流暢、充滿活力的簡帛書法引發了學界的極大興趣與關注。

380件簡帛真跡長沙展出 帶你感受“千年遺墨”

裡耶秦簡·籤牌。 鄧霞 攝

  此次展覽以實物說話,以時間為序,分為楚簡帛、秦簡、西漢簡帛、東漢簡、三國魏晉簡五大部分。戰國的典籍、秦代的法律文書、漢代的養生藥方、三國的行政公文等均彙集於此。

  不同於以往的簡帛類展覽,此次展覽將視角聚焦簡帛書法藝術,以期勾勒出中國曆代簡帛書法的藝術特點及發展歷程。

380件簡帛真跡長沙展出 帶你感受“千年遺墨”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部分)。 鄧霞 攝

  以荊門包山、郭店為代表的楚簡中,楚文字裝飾筆畫繁複,但其中已出現後世“隸書”“草書”的筆意。秦朝實行“書同文”,統一了文字的字形和字義,秦隸作為書寫於秦簡上最主要的字體,已具備筆順固定、點畫平直的特點。西漢則出現了嚴格意義上的草書,其草法嚴謹完備;同時,由於“漢承秦制”等因素,西漢早期簡帛上的隸書與秦文字非常接近。以長沙市五一廣場簡、東牌樓簡為代表的東漢簡,不僅展現了書寫流暢的隸書、筆調輕快的草書字體,同時也將楷書的出現提前到東漢早期。到了三國魏晉時期,楷書字體逐漸走向明確與成熟。至此,中國書法的各種書寫字體已基本定型。

  此次展覽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湖南省博物館承辦,將持續到11月30日,免費向公眾展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